摘要:来自深圳的陆泽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最近杂志社需要出版的新书很多,陆泽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从早上八点坐在办公室开始,一直到晚上九十点才能回家,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加班到凌晨。为了提神,他也开始抽烟,从最初的一两根,到现在的烟不离手,大部分时候都是一边抽烟一边审核稿件
来自深圳的陆泽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最近杂志社需要出版的新书很多,陆泽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从早上八点坐在办公室开始,一直到晚上九十点才能回家,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加班到凌晨。为了提神,他也开始抽烟,从最初的一两根,到现在的烟不离手,大部分时候都是一边抽烟一边审核稿件。渐渐的,长期的工作压力让他的身体也逐渐出现了问题……
2017年4月30日晚上10点,陆泽还在办公室加班,看着面前的文字,突然他感觉自己的脑袋有些晕晕的,像是脑袋里被塞进了一团棉花,就连眼前的文字都开始微微晃动起来。陆泽揉了揉太阳穴,闭上眼睛缓了一会后,起身给自己倒了一杯咖啡,但是这种若有若无的眩晕感却始终挥之不去,像是有人一直在不停的摇晃他的脑袋一样。
过了一个小时后,这股眩晕感越来越重了,陆泽便打算回家休息,刚站起身,双脚却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膝盖开始发软,双腿不自觉的开始往下跪,他赶紧伸手扶住桌子,稳住自己,还没等他来得及细想,耳朵里开始传来嗡嗡的电流声,周边的声音开始变得忽远忽近,仿佛隔着一堵墙一样,陆泽的心里开始隐隐有些不安,于是立马收拾东西回到了家。
到家后,陆泽强撑着不适洗完了澡,准备睡觉。但是刚躺在床上,头部的眩晕感更重了,头顶的灯都在不停地摇晃,晃的他的胃里都开始难受起来,甚至酸水开始往上涌,他赶紧捂着嘴坐直了身体,但是却还是止不住的干呕,陆泽赶紧喝了一大杯水,试图压住这种感觉,水还没有到胃里,胃里突然一阵痉挛,透明的胃液混着未消化的食物一起被带了出来,陆泽望着地上的一滩呕吐物,还散发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臭味,他才开始有些慌了,连忙打车去了医院。
到了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陆泽的症状后,给他开了血常规、头部CT等一系列常规检查,但是结果令所有人都很意外,陆泽的检查结果基本上没有任何异常。同时医生还给陆泽测量了血压,发现他的血压也在正常范围。于是结合陆泽的工作,医生便认为他可能是工作用脑过度引起的头晕,于是给他开了点宁心安神的药物,并且建议他要适度工作,注意休息。
听到医生的话后,陆泽虽然有些有些疑惑,不是头晕头痛吗,怎么会查不出病因呢?但是回家后,他还是依照医生的话做了。除了按时按量吃药外,他还请了年假,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并且在饮食上也做出了调整,而且陆泽也开始了运动,每天都会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锻炼,最主要是,陆泽开始戒烟戒酒,作息也比以前规律了不少。但是令陆泽感到奇怪的是,即使他都按照医生所说的来做了,他的头晕头痛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还越来越严重了。
5月27日下午,陆泽刚运动完,坐在沙发上休息,突然感觉自己的头很重,像是有一块大石头压在了他的头顶,他赶紧伸手揉了揉,但是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头又开始晕晕的,身体也开始发软,他想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却突然一个踉跄,就向前跪倒在地上,四肢无力的瘫倒在地上,脸色也变得煞白,眼睛还不自觉的往上翻,额头上也开始出现了细密的汗珠,陆泽的妻子恰巧回来见到这一幕,被吓坏了,连忙拨打了急救电话。
到了医院后,头部CT的结果却显示没有任何异常。于是医生便怀疑是不是颈椎引起的头晕头痛,但是颈椎CT显示的结果是无椎间隙狭窄,也无明显的骨性破坏,只是轻微的生理曲度变直,但是这并不会引起剧烈的头晕头痛。顿时,病因的寻找又陷入了僵局,陆泽开始有些慌了,他以为自己是得了什么绝症,双眼变得通红。
于是回到家后的陆泽变得萎靡不振,整天在家借酒消愁,实在看不过的妻子拉着她来到了北京的大医院,寻求更为专业的治疗。但是头颅MRI、颈动脉超声、脑部血管造影等检查的结果,还是显示一切正常,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陆泽的情绪在听到结果后崩溃了。
陆泽对着医生大声质问道:“你们这个医院是在骗钱的吧!前前后后的检查做了不少,但是我的头晕一点都没有改善,你们只会收钱不会干活。从最开始检查的时候,我就是按照你们说的做的,不仅饮食清淡,坚持运动,早睡早起,那为什么我还是不好,你们今天一定要给个说法,不然我就要去曝光你们!”
医生耐心的安抚着陆泽的情绪,并建议陆泽住院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检查。医生解释道:“住院可以更方便的检查到病因,并且检查也会方便很多,我们会首先排除神经方面的问题,再来考虑是否是器官器质性功能问题。”住院之后,医生便给陆泽安排了神经系统方面的体格检查。终于两天后,医生找到问题的关键了。
具体的病因找出来了之后,经过一番对症治疗,短短2周之内,陆泽便顺利出院了,并且再也没有出现过头晕头痛的症状了。出院那天,陆泽简直跟换了一个人一样,握着医生的手连连道谢,还特意做了一面大锦旗送给主任。医生笑着说道:“其实你这就是一个很小的病,但是病因比较难确定。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容易被我们忽视,但是只要找到了病因,不出一周就基本能够治疗好,但是让你却让你平白无故的遭受了这么久的头晕头痛……”
耳石症,医学上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由于内耳前庭系统中耳石脱落,漂浮到半规管中所引起的疾病。这种脱落的耳石会随着头部的位置变化,引起前庭液体流动异常,从而激活神经信号,导致大脑接收到错误的平衡信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眩晕、恶心、眼震,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呕吐、失去平衡、昏倒等情况。
陆泽长期以为自己的头晕是“颈椎病”或“过度疲劳”,正是这个判断上的偏差,让他陷入了漫长的误诊与治疗误区中。实际上,他出现的典型症状——“一低头就晕、侧卧时天旋地转、平躺后恶心加重”,都是耳石症最常见的表现。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陆泽在患病前几个月,有两个关键细节被他忽略了。第一个是——他每天久坐、低头,频繁快速转头检查稿件,这些头部动作本身就是导致耳石脱落的重要诱因。第二个是——他曾经在一次午休时因为趴睡角度不当突然“耳鸣+头晕”,但他将这次突发情况误认为是“缺觉导致的大脑供血不足”,也未及时就诊,从而错过了早期诊断耳石症的最佳时机。
耳石症之所以常被误诊,是因为它的症状常与脑供血不足、颈椎病、神经衰弱等相似。而一旦进入错误的治疗路径,比如使用镇静药、扩血管药等非针对性治疗,不仅延误病情,还容易加重眩晕发作的频率。
在医院住院观察期间,医生通过简单的体位试验——迪克-霍尔派克试验(Dix-Hallpike test)便迅速发现了异常。当陆泽的头部被特定角度转动后,立即出现了短暂剧烈的眩晕和眼震,这种反应是耳石症的诊断金标准。结合其反复发作、起卧改变诱发头晕的特征,医生最终明确诊断为“后半规管耳石症”。
确诊后,医生仅仅通过一套手法复位治疗——埃普利复位法(Epley maneuver),便将游离在半规管中的耳石“移回”椭圆囊内。陆泽在接受复位的当晚,头晕明显好转,几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无需药物治疗。
很多患者和陆泽一样,日常生活中对“头晕”的判断过于草率,一味归结于颈椎或劳累,反而忽略了真正的病因。耳石症虽然看似小病,但若误诊、错治,不仅折磨人心,还可能造成摔伤、车祸等二次伤害。
内容资料来源:
[1]贾承儒,王垚,赵迪,等.陈志刚基于“脑髓-脑窍-脑神”论治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经验[J].中医药导报.
[2]蒋睿娟,胡梦杰,朱佳宏,等.以头晕为表现的未分化疾病诊治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3]周福波.“转”出来的头晕[J].家庭医学(下半月).
(《回顾:深圳男子频繁头晕,以为是颈椎病,换了检查后确诊结果
》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
来源:健康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