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剪纸的内容与表现手法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些远,剪纸创作如何根植于“民俗”,而又具有现代生活的元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在剪纸实践中值得认真思考。只有思路明晰了,剪纸创作中才会有“自由感”。
传统剪纸的内容与表现手法与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些远,剪纸创作如何根植于“民俗”,而又具有现代生活的元素,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在剪纸实践中值得认真思考。只有思路明晰了,剪纸创作中才会有“自由感”。
《小院秋色》
我生活在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在2019年创作《小院秋色》作品时,我是这样构思的:2019是建国七十周年大庆之年,恰逢农历“猪年”。用农家的欢乐吉祥这一缩影,表现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因而农家小院里不能少了猪。
“猪”在民俗中还有“多子多福”之意,故而剪纸图上还要有“小猪仔”。“鸡狗鹅鸭”是农家的“好朋友”,“鸡”与“吉”谐音,所以“鸡”这个元素也不能少;图上除了有“大鸡”(大吉),还要有几只“鸡仔”,表现农家生活的兴旺发达。
传统剪纸常用来表“事事如意”的柿子,表“吉祥如意”的葫芦等元素,也是我创作《小院秋色》的主要“剪纸语言”。
葫芦有“瓜瓞绵绵”之意,画面上几个硕大的葫芦寓意“吉祥延绵”。
再把金秋时节常见的农家屋檐下那串串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等,采用农民画写实夸张等手法融入其中,呈现农民生活富足红火。
房屋门两侧的对联点明画面的含义。凭着自己的理解与偏好,剪出了自觉能体现现代气息的这几幅“猪年剪纸”作品。
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有着深深的“农耕民俗记忆”,剪纸的创新必须根植于此。
这几幅剪纸的构思与最后完成的画面,还是有一段距离的,把创作这幅剪纸并不很成功的想法写出来,期待各位同仁指点!
其它优秀剪纸作品欣赏
上幅剪纸以“火红的日子、火红的年”为题,发在《中华剪纸》杂志上。
朱少华,山东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东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入选“临沂代表性民间手工艺推介名录”。
其剪纸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如何表现当代生活的探究,擅长以写实的风格制作大幅剪纸作品。剪纸作品《秋韵》在山东农民画展中获一等奖,《中华龙》、《小院秋色》、《事事清白》等作品,在省级剪纸展中均获一等奖。
注:文字与图片均为朱少华老师原创,感谢朱少华老师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播。转载请注明原创作者及出处。
来源:剪纸折纸趣手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