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传承乡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五一”劳动节期间,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组织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开展“童心赶大集”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观察家乡传统集市风貌,以摄影、手抄报、征文等多元形式,记录市井烟火中的文化印记,用童心童趣传递对盐城的热爱。
漫步鱼市口
这里最盐城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童心赶大集”活动剪影
为传承乡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五一”劳动节期间,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组织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开展“童心赶大集”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观察家乡传统集市风貌,以摄影、手抄报、征文等多元形式,记录市井烟火中的文化印记,用童心童趣传递对盐城的热爱。
一、镜头定格烟火气:
光影中寻觅乡土温度
5月1日一大早,不少学生们穿梭于盐城老街巷弄、农贸市场、节庆集市之间,化身“小小摄影师”,用镜头捕捉市井生活的鲜活瞬间。青砖灰瓦的老店铺、吆喝叫卖的摊贩、热气腾腾的传统小吃、街坊邻里的欢声笑语……一幅幅充满烟火气的画面被定格。五年级学生的作品《糖画爷爷》中,老匠人凝神绘制糖画的场景引发关注,“我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即将消失的手艺。”她说道。学校摄影社团指导教师表示,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让他们在观察中体悟劳动之美与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二、笔墨绘就市井图:
方寸间流淌文化传承
学生们以“我眼中的鱼市口大集”为主题,图文并茂,展现盐城特色:有的描绘百年老字号的传承故事,有的记录赶集习俗的变迁,还有的用漫画呈现集市上的趣闻轶事。色彩斑斓的版面设计、稚嫩却真挚的文字,传递着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三年级学生在手抄报中写道:“集市不仅是买卖的地方,更是爷爷奶奶记忆里的‘朋友圈’”。
三、文字记录百态情:
篇章间浸润人文关怀
学生们以细腻笔触书写集市见闻。高年级学生聚焦人物故事,如《守摊三十年的豆腐婶》《修鞋匠的“慢时光”》,低年级学生则以童谣、日记等形式记录赶集趣事。作品《集市“交响曲”》中,小作者将摊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孩童的嬉笑声比喻成“最动听的家乡旋律”。语文教研组组长点评道:“这些文字不仅是写作练习,更是一扇窥见社会百态的窗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生活的厚度。”
四、多维成果展风采:
实践中培育家国情怀
学校准备在活动结束后,将优秀作品汇编成《童心市集》图文集,并举办线上线下联合展览。学校负责人指出:“‘双减’背景下,我们通过真实的社会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五一’赶集既是美育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乡土教育课。”
如今,毓龙路实验学校的孩子们正用独特的视角续写着与家乡的故事。那些镜头里的笑脸、画纸上的色彩、文字中的温情,不仅留存了盐城市井文化的鲜活记忆,更在少年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让传统与未来在童心里悄然相遇,同生共长!
来源:盐城123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