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和小编我一样?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不是问候世界,而是先跟手机打个招呼;闭眼之前,也得在屏幕上再溜达一圈,生怕错过什么“宇宙大新闻”。眼睛累得要命,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
睁眼先把手机抓
公交地铁一路刷
夜晚躺床不肯放
周公敲门都不答
各位小伙伴
长此以往,身体哪个部位最受伤?
你是不是和小编我一样?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不是问候世界,而是先跟手机打个招呼;闭眼之前,也得在屏幕上再溜达一圈,生怕错过什么“宇宙大新闻”。眼睛累得要命,可大家还是乐此不疲。
别以为只有中青年这样,老年人也不示弱啊!刷养生直播、微短剧,乃至为了“赚金币”看广告,这不,山东菏泽一位70多岁的奶奶,因为每天玩手机到凌晨,叠加本来就可能有眼睛器质性问题,一测近视竟高达2300度!
2300度是个啥概念?看远时,眼前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大致轮廓;看近时,即便是把东西拿到眼面前,也依旧模模糊糊;看东西可能有重影、炫光以及重度变形,还有视网膜脱落的致盲风险!
今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主任崔红光主任医师就来和大家聊聊,你每天都在做的这件事,到底有多伤眼。
躺着玩手机,眼睛遭受三重击
眼疲劳及近视加深
躺着玩手机时,屏幕与眼睛之间的距离通常不足30厘米,远低于推荐的阅读距离。这种超近距离用眼会显著增加睫状肌的调节负担,使其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难以放松。久而久之,睫状肌可能发生调节痉挛,引发视疲劳、模糊视物、眼胀头痛等症状,甚至形成“假性近视”。
更为严重的是,持续过度调节还可能导致晶状体长期处于“变凸”状态,改变眼球内部成像机制,增加眼轴延长的风险,进而加快真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正处于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不良用眼习惯更容易诱发近视加深,一旦发展为轴性近视,将很难逆转。
斜视及屈光参差
在侧躺或仰卧等非对称体位下使用电子产品时,双眼与屏幕的视距常常不一致,造成调节与集合负荷的不平衡。这种不均衡会干扰双眼协调能力,时间一久,可能诱发调节性斜视或隐斜视。
与此同时,若一只眼睛持续承担更多聚焦任务,另一只眼则逐渐“懒惰化”,双眼屈光状态便可能出现差异,即所谓“屈光参差”。这种状态不仅会影响视力发育,还可能抑制双眼视觉功能的整合,阻碍立体视觉的建立。长期发展可能引发阅读效率下降、视觉疲劳、注意力分散等问题,甚至增加发生弱视的风险。
干眼症及睑板腺功能障碍
躺卧姿势下使用手机时,由于眼睛与屏幕之间的相对角度和距离不稳定,使用者往往需要不自然地抬眼或偏头注视屏幕,这会抑制正常的眨眼反应。同时,头部与眼睑的相对位置改变,也会影响睑板腺的自然引流和排泄功能,导致睑板腺开口受压、堵塞,影响脂质层的分泌和稳定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会引发泪液分泌减少或质量下降,导致眼睛干涩、灼热、异物感、易疲劳等症状。若这种用眼习惯长期存在,可能发展为干眼症,甚至引发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成为慢性、反复发作的眼表疾病,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灯继续玩手机
危害加倍来袭
在黑暗环境中,手机屏幕的强光显得格外刺眼。为了看清屏幕内容,瞳孔会自动放大,让更多光线进入眼内。此时屏幕的高亮度光线直接照射在视网膜上,尤其集中在视觉最敏锐的黄斑区域。
长时间处于这种强光刺激下,黄斑区的代谢负担加重,可能引发视物模糊、变形等问题,黄斑功能也可能逐渐退化。一旦黄斑区受损,视力将大打折扣,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中心视野缺失,影响日常生活和阅读能力。
此外,瞳孔放大会让虹膜向前堆积,导致眼内房角变窄,影响房水正常排出。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就会逐渐升高,从而增加青光眼的发生风险。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存在青光眼隐患的人群,如小眼球、浅前房者,长时间在黑暗中盯着手机,可能诱发急性青光眼发作,出现剧烈眼痛、视力骤降等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甚至有失明的危险。
如何正确刷手机?
让眼睛“喘口气”
难道为了保护眼睛,我们就要和手机“绝缘”了吗?当然不是!崔红光主任提醒,大家可以这样正确地“刷手机”:
保持正确的姿势
可以坐着或者靠着玩手机,尽量避免躺着。手机与眼睛保持30-40厘米左右的距离(相当于一臂之长)。如果你实在想躺着,可以选择仰卧,并将手机举到与眼睛平行的位置,再提醒一下,这个姿势要抓稳手机,可别“啪”一下砸到脸上,也别斜倚着枕头刷,不然眼睛和颈椎都受不了。
控制使用时间
每看手机30-4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可以眺望远处,看看窗外的绿树、蓝天,让眼睛得到充分的放松。也可以闭上眼睛,轻轻按摩一下眼周,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在夜间使用手机时
开启“护眼模式”或“夜间模式”,尽量降低屏幕的亮度和色温。此外,建议开一盏柔和的背景灯,避免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手机,减少屏幕与环境的对比度。
保护眼睛,从点滴做起,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享受数字生活的同时,也让眼睛始终保持明亮和健康。
编辑:黄攸
来源:巴南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