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总”不能爱上我了,微短剧行业何去何从?

摘要:打开某短剧APP,搜索“总裁”“豪门”,能跳出一连串的“霸总”短剧,男主角不是“首富”,就是“千亿大佬”,个个资产通货膨胀,“身价”一个比一个夸张。夸张的人设、悬浮的剧情,成为不少短剧的通病。近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就针对这一类“霸总”微短剧,发布《管理提示(

上观新闻

打开某短剧APP,搜索“总裁”“豪门”,能跳出一连串的“霸总”短剧,男主角不是“首富”,就是“千亿大佬”,个个资产通货膨胀,“身价”一个比一个夸张。夸张的人设、悬浮的剧情,成为不少短剧的通病。近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就针对这一类“霸总”微短剧,发布《管理提示(“霸总”微短剧)》,要求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创作表现企业家群体的微短剧,不以“霸总”之类的字眼作为片名吸睛引流,避免局限于爱情撕扯和家庭纠纷,尤其要防止宣扬攀附权贵、豪门、富豪的婚恋观等。

与此同时,另一则消息显示,在短剧出海浪潮下,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成为中国短剧投资人青睐之地。在业内看来,对“霸总”短剧加强管理的导向,将影响未来创作方向,微短剧会越来越走向精品化。

“霸总”新规如何影响行业?

“霸总”剧该不该管?有网友举双手赞成,“是该管管了,很多类似短剧,对观众的价值取向会有一定影响”“《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这些剧害了多少人”。但也有观众觉得,“有人看就有市场,霸总短剧不过是一道下饭菜而已”“看霸总剧只是为了图一乐,这么大人了不会因为一两部剧就影响自己的价值观”。

实际上,“霸总”文化由来已久。“‘霸总’是一种人设,从文化角度看,故事里的主角一般都是强者,如此会更有代入感。”一位短剧从业者告诉记者。

某平台上的短剧

“‘霸总’文化并不是中国发明的,上世纪50年代好莱坞的爱情片里就有当下霸总模式的雏形。”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高级讲师石韫看来,“霸总”的流行源于影视剧的造梦作用,“生活越辛苦,就会越想有一个又有钱又帅,还全世界都瞧不上,只爱我的男人一直围绕在我身边。”

霸总短剧火爆,和扁平化的霸总人设与短平快的短剧类型契合度高有关。新规出台后,短剧里就看不到霸总了吗?石韫认为,有关部门发文更多是一种对创作的提示性引导。受新规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已有实质性投资生产的作品,可能会因无法播出而造成损失。霸总类型可能仍会延续,但会换一个名称,或者重新包装以规避风险。一旦有保留霸总基因又创新类型的爆款作品出现,大家又会蜂拥而至去做新人设。

某平台上的霸总短剧

“国内的霸总类型有些畸形化了。”青年编剧王俊认为,韩剧是霸总类型的先行者,但许多霸总故事里,展现的不仅是霸总。比如韩剧《太阳的后裔》里除了能看到霸总,还能看到韩国展现出来的军人形象,但许多国产霸总剧中只有霸总,甚至出现像《我的人间烟火》这样以消防员为背景故事的作品里,都一味地体现霸总,而忽略了消防员的特质,该剧也因此被大量观众吐槽,目前豆瓣评分只有2.7分。“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基本上没有职业剧,所有剧情都为霸总服务,这种创作思路是不健康的。”

《我的人间烟火》

在他看来,类似“霸总剧”的乱象,源自当下创作者对于市场和故事的理解是简单粗暴的归因。“比如,一家川菜馆火了,我们会认为大家爱吃辣的,于是也开一家川菜馆,在菜里猛加辣椒,越辣越好,但可能那家川菜火除了辣味以外,还有火候、食材、手艺等等原因。”他认为有关部门的倡导,其实就是在告诉创作者:不要这么开川菜馆,不然整个行业可能都会危险。“只有沉下心来,仔细分析佳作,耐心创作,才能出来好作品。”

短剧并不只是“霸总”的天下

实际上,短剧并不只是“霸总”的天下。一位从业者就观察到,今年女频短剧的题材类型很多,许多不是“霸总”题材的剧也很火。

记者梳理本周的DataEye短剧热力榜发现,尽管短剧依旧主打“爽感”情节与打脸快感,但“霸总”题材早已不是唯一的选择,古装、直播带货、银发、年代等题材均有上榜。甚至还有一部短剧蹭了当前热播综艺《再见爱人》的热点,推出名字极为相似的短剧,由此也可见短剧对于热点的迅速反应。

“短剧一定是最符合当下用户观看习惯的内容格式,它的生命力会很长,也会占据更大的用户娱乐时间和舆论空间。”在十月初五影视的相关业务负责人看来,广电总局对短剧内容导向的引导和规范,从短剧精品化、多元化、影视化的角度来讲一定是有益的,“从宽度上来说,短剧是内容的新消费,人类历史上所有故事模型都会用短剧的形式开发一遍。从深度上说,业内也很期待会出现深刻的短剧。”在她看来,短剧不只是“爽剧”,也可以“以情动人”,承载更丰富的故事、更立体的人物形象和更真切的情感。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短剧精品化,想做创新、立意和质感兼备的短剧。”该负责人透露,公司有一个目标,希望每年有20-30%的短剧项目,能够推动行业发展,提升短剧格局,“我们也一直在做新类型短剧的探索”。她介绍,团队制作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是年代怀旧短剧,《夜色将明》是悬疑短剧,《引她入室》是女性成长主题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是红色主旋律短剧。

“微短剧的题材一定是可以多元化的,但制作成本和周期就会提高,希望能够打造出更多观众喜欢、立意深远、温暖积极的精品化短剧,触达到更多的观众。”不过,她也认为,从观众角度来看,“霸总”短剧确实是大家爱看的一种题材,“可以规范,但不要打压创作的积极性。最近又翻红的电视剧《何以笙箫默》,实际上也是霸总剧。”

在凡酷文化投融资&海外事业部总监梁洪兰看来,“霸总”题材一直是个话题。但短剧中的“霸总”动不动几百亿、“这些产业都是我的”,人设比较悬浮。“规定出来后,慢慢地会更规范,大家的创作会更加贴近现实,标准也会慢慢跟以前的横屏电视剧对齐。”

短剧出海,等待“爆款”出现

这个周末,梁洪兰准备从上海飞往温哥华,“从12月到明年2月底,计划在北美拍12部海外短剧”。她的朋友圈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一边为国内团队制作的古风言情短剧《替嫁医妃嘎嘎乱杀》吆喝,恭喜这部短剧冲上本周红果短剧本周热播指数榜前十;一边不忘卖力招揽海外短剧制作人才,“继续补一批人才,海外制片、责编;继续收剧本,如果忘记回复的多DD(滴滴)我。”

海外短剧创制团队

在她看来,在国内短剧市场越来越卷的当下,短剧公司往外跑,纷纷布局海外市场是顺势而为。“国内短剧的成功模式已经验证过了,去国外拍摄,不外乎是演员、拍摄地变了,做的是文化差异内容的本地化。”她介绍,其实出海短剧的题材、内容、拍摄方式已经过迭代。目前中国爆款短剧本地化的方式,或是利用AI翻译,将国内的爆款短剧改成其他语种;或是用“AI换脸”,让“外国脸”新演绎中国的爆款短剧,“都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但放眼未来,并不能完全兼容全球市场,本土化内容还是更有优势竞争力”。

梁洪兰的团队目前主攻北美市场。今年早些时候,他们也尝试过在上海找外籍演员拍摄出海短剧。但是慢慢发现,在国内拍出海短剧性价比较低。“国内目前的外籍演员以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为主,他们之前可能是平面模特、广告模特,由于进到国内的外籍演员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演员成本会比较高;同时口音上也会和主推的北美市场存在一定差别。”于是,离目标市场更近一点,成为目前拍摄地的优先选择,“温哥华、洛杉矶的影视制作流程比较工业化,不管是演员质量、性价比,都会更好一点。短剧基本上是实景拍摄,当地也能提供别墅、办公室、医院等实景,包括配套的一些基础服务。”她说,当然也不排除,中国的出海开放政策,将吸引越来越多海外优质演员到中国参与短剧拍摄,补齐一些缺憾,“在中国生产出海短剧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海外短剧剧组主创

通常,一部出海短剧的主创团队会由中方团队和外方团队共同组成。“海外对短剧的理解有一个过程,中方团队更了解短剧的创作逻辑,外方团队则可以做到本土化的落地。我们也签了一些双语导演、制片,很多都有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的留学经验,同时我们也会跟海外的侨商、商务部、文旅达成合作。”

在梁洪兰看来,和国内多元化的短剧题材一样,出海短剧的题材会有其文化属性,题材也很多元化,爱情、黑帮、狼人、吸血鬼等都有。同时她也看到,短剧创作的步伐在加快,数量在迅速增长。“今年我们国内做了几十部,明年量会翻倍,会达到上百部、甚至200部。”她说,“海外短剧也会有小几十部的量,除了北美市场外,也想做一些细分市场和多语种的尝试,比如日语、韩语、印尼语的短剧等,去不同的国家、地区,‘踩’一轮。”她观察到,目前海外各个市场也存在各自的特点,比如中东男性付费意愿比较强,北美市场则以女频为主等,“一些题材全球通用,但慢慢会有所细化”。

海外短剧剧照

“短剧能出海这是个好事,无论任何产品,能够出海,受到海外观众认可,赚取外汇,都是一件好事。但如何利用这样好的机会,其实更值得探讨。”王俊认为,全球所有国家的文艺作品输出,都是一种价值观的输出。比如欧美影视剧注重个人英雄主义,韩国影视剧注重偶像输出,这代表了韩国对于娱乐产业和偶像文化的重视。由他编剧的网剧《保护我方城主大人》在泰国、韩国等地取得优异成绩,也是小成本网剧出海的成功案例,剧中多处展现男女平等、女性互助的价值观也引发国外观众共鸣。

“中国影视出海中,我们究竟要输出什么价值观,能否借助霸道总裁的外壳,塑造我们中国的正面形象?这些都是值得创作者思考的。”王俊说。

在石韫看来,霸总短剧出海,输出的不是霸总,而是中国的短剧模式。“霸总短剧在海外的成功,背后体现的是中国互联网平台的力量。欧美的网文网站大多是中国基因,短剧火了之后,顺势又制作了短剧App。”她期待,背靠平台优势,未来能够向海外输出更多好内容,传播中国文化。

国内短剧的爆款已经出现,梁洪兰还在等海外短剧的“大爆款”出现。不久,出海短剧《Vampire's remedy》(《吸血鬼的疗愈》)准备上线,她给自己打气:“不干到爆款不气馁”。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