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的经济水平刨造了历史高峰,人口增加,平民化教育水平提升,为平民化文学提供的基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直到1644年灭亡,共有16位皇帝,历时276年,成为与汉唐宋相比较的大王朝,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外来农作物,地瓜,玉米,土豆
明朝的经济水平刨造了历史高峰,人口增加,平民化教育水平提升,为平民化文学提供的基础。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直到1644年灭亡,共有16位皇帝,历时276年,成为与汉唐宋相比较的大王朝,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外来农作物,地瓜,玉米,土豆的引入,增加了粮食收入,大大提高了人口数量,明朝人口突破两亿人,物质水平大幅提升。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都远远超过前之前的朝代,尤其是江南闽南南粤地区更是经济商业化水平大幅提升,生产出丰富多样的产品。棉纺织铁矿煤矿等生产制造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经济总量和质量前所未有。
明朝建立辉煌灿烂的皇宫
文学艺术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以话本为主体的小说在明朝获得了大发展,成为明朝文学主流形式,创作出了明朝小说四大名著,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为代表。
《三言两刻》以及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汤先祖创作的《牡丹亭》,都成为享誉国内外,传承广泛的艺术作品。也奠定了其文学地位,可圈可点。这些文学作品是经历了长期的创作,历代文人墨客的积累以及民间传说,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改编汇集而成,是无数人共同创作的结果。
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近现代小说的传承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力,也在民间广泛传播,是民间艺人游走传唱的重要作品,是当时社会上得到广泛认知并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尤其是三国故事、水浒故事和西游记故事,成为评书曲艺戏曲传播的重要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历史影响力,对于文化教育哲学都发挥作用。
由于政治的影响,明朝的文学创作缺乏精英权贵阶层的直接参与,其广泛性普遍性受到影响,与唐诗宋词有差距。但是这种文化的局限性,大多数低层的不得志或者从事戏曲文艺活动的没落文人秀才,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形成章回体的小说。使底层文学更加倾向于平民化,在平民百姓中传播。
得到了上层贵族富人的欢迎认可,作为精英权贵阶层,更多的受政治形式影响,没有直接参与文学创作,或者间接的渗透。或者茶余饭后的谈资笑话传闻,在上层阶层流传,成为文学作品的素材,也形成了市井文化的主体。没有精英权贵阶层的参与,就难以形成上下统一的全民化普遍化的文学形式。
唐朝诗人李白杜甫雕像
相比较历史上的汉赋唐诗宋词,是以精英阶层为主体,推动形成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朝代文学形式的普遍发展。两汉时期的汉赋大家,大多是朝臣官员参与,以士族阶层为代表,涌现出不少的顶级大家,创作出优秀的汉赋作品,流传广泛,甚至洛阳纸贵。
也由于平民百姓文化知识较低,难以普及。而到了唐朝宋朝时期,平民教育的发展,唐诗宋词出现了全民化,普遍化发展的趋势,几乎人人能够赋诗作词。而且科举制度就是以诗词来选拔人才,形成了辉煌灿烂的唐诗宋词,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明朝时期士族集团成为君主专制的奴仆和附庸,难以自由开放独立的进行文化思想创作,难以发挥积极作用。元明时期的状况就出现了巨大变化,元朝时期,由于民族不平等,汉族的儒生世人被歧视被排挤冷落。明太祖重武轻文,鄙视士族阶层,实行法家思想治国,执行独裁统治,酷法政治,导致儒家思想地位受到冲击。
儒生士人成为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奴仆和附庸,奴性教化,思想控制。以及民中期之后,宦官政治泛滥,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士族集团受到迫害,只能规避现实,独善其身,独行其道,难以形成自由开放独立的思想文化环境。
社会风气败坏,官场腐败堕落,消极落后颓废的思想意识盛行。缺乏宏大的政治气象和社会风骨,就不可能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文化思想。
反而是郁郁不得志的文人,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内心中的追求,也就有了明朝小说戏曲的发展,却难以达到唐诗宋词的震撼人心,光耀千载。
来源:鹤之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