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次聊完Insta360 X5背后的技术、市场与人性,评论区直接“炸”了。不少朋友留言说,“美国人凌晨排队买中国相机?我不信,肯定是假新闻,摆拍的吧!” 还有朋友更关心实际的,“吹得再响,美国那关税能让你好过?算算成本还有多少利润?”
上次聊完Insta360 X5背后的技术、市场与人性,评论区直接“炸”了。不少朋友留言说,“美国人凌晨排队买中国相机?我不信,肯定是假新闻,摆拍的吧!” 还有朋友更关心实际的,“吹得再响,美国那关税能让你好过?算算成本还有多少利润?”
上篇文章的部分留言
这些质疑和问题,特别好。说明大家不只看热闹,也在乎门道。今天咱们不重复讲X5性能多牛了,就集中火力,把这两个问题扒清楚。
先说“纽约排队”是不是假新闻?
我的结论是:排队大概率是真的,但它的“意义”可能被放大了,尤其是在国内的传播语境下。
为什么说排队是真的?首先,这不是国内自媒体单方面吹风。Insta360官方博客自己发了活动回顾(我上篇文章也提到了),里面明确写了“Fans lined up around the block... some fans arrived at 5am”。
一些追踪科技新闻的外媒,比如报道此次事件的GDToday(虽然有中资背景,但它是在美国发布的新闻),也描述了“hundreds of meters long”的队伍和凌晨排队的情况。地点、时间、事件都对得上。
https://gdtoday.newsgd.com/dynamic/?id=96977
油管也有相关视频
对于一个备受期待的新品发布会(尤其是在纽约中央车站这种地标搞快闪),吸引到几百个核心粉丝、科技爱好者、媒体记者和网红提前排队,从逻辑上是完全可能的。想找到现场视频或者更多角度照片可能需要翻墙去外网社交媒体细扒,但至少从官方和部分媒体报道来看,并非空穴来风。
深圳发布微信公众号也用“纽约市民抢购”为标题发布了相关报道
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觉得“假”?我觉得有几点:
认知偏差: 大部分人印象里,只有iPhone、限量版球鞋这种现象级产品才能让美国人排大队。一个相对小众(对比手机)的中国品牌360相机,也能有这待遇?心理上觉得难以置信。信息放大: 这事儿在国内传播时,经过层层转发和解读,很容易去掉“核心粉丝”、“INSTA360 POP-UP快闪活动”这些定语,变成简单的“美国人疯抢中国相机”,造成一种全民追捧的错觉,自然引人生疑。营销属性: 任何品牌的新品发布活动,都有强烈的营销目的。组织排队、邀请网红、制造话题是常规操作。大家质疑的可能不是“有没有人排队”,而是“这是不是Insta360花钱请人演的?”或者“是不是只来了几十个人,拍出来显得很多?” 这个层面,外人很难证实或证伪,但质疑其纯粹性是合理的。4月17日官方预告,Exclusive Insta360 Pop-Up in NYC:在纽约举办的独家的Insta360快闪店
所以,说排队“完全是假的”可能有点武断,但要说这代表X5已经征服了美国大众市场,那绝对是过度解读了。
接着聊大家关心的“关税影响”——这可是真金白银的硬成本。
上次咱们分析过,Insta360 X5这类产品(HTS大概率8525.89.40),从中国出口到美国:
常规关税是0%。但大概率逃不掉 7.5% 的301条款关税(List 4A)。更要命的是,2025年以来美国搞出的那些“对等关税”、“IEEPA关税”,虽然最近对部分电子产品有“暂时豁免”的风声,但一来范围不明,二来不影响基础的301关税,三来天知道什么时候又变卦。这些新关税税率极高,一旦沾上,对成本的影响是毁灭性的。这意味着,那台标价549.99美元的X5,Insta360或者其美国分销商,在进口时就要先额外掏一笔关税(至少7.5%,甚至可能更高)。这笔成本最终会体现在零售价上(让本就不便宜的X5更贵),或者压缩Insta360自己的利润空间。在美国跟GoPro这种本土巨头贴身肉搏,成本上先矮一截,这仗不好打。
那X5在美国到底卖得怎么样?
排队的热度是一回事,实际销售是另一回事。我看了下亚马逊、Best Buy这些平台,X5确实已经上架销售,价格就是549.99美元。但是,刚上市不久,用户评价数量普遍不多(比如Best Buy上只有寥寥十几个评价)。这说明什么?说明渠道通路是正常的,有人买单,但要说已经卖爆了,或者达到了“排队盛况”所暗示的那种热度,目前还没有数据支撑。它可能在360相机这个细分领域表现不错,但距离成为大众畅销品还有距离。
美国亚马逊38个评价,目前评分3.9
美国BestBuy上11个评价,目前评分3.8
最后,也是最有意思的一点:这次事件,是不是一次“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样本?
现在回过头看整个事件,我觉得最值得玩味的是:纽约排队这件事,在美国本土可能只是在科技圈、粉丝圈里热闹了一下,但在中国国内,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纽约市民凌晨排两条街长队买中国相机#登上热搜微博热搜第一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次营销活动,无论其在美国市场的直接转化效果如何,在引爆中国国内舆论场、提升民族自豪感和品牌声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你想,还有什么比“美国人排队疯抢中国高科技产品”更能刺激国人神经、更能体现“国货崛起”的叙事呢?
从营销策略角度看,这操作堪称经典:
借力打力: 利用美国这个全球科技高地和顶级消费市场作为“背书”,哪怕只是核心粉丝的捧场,也能营造出“被世界认可”的氛围。精准引爆: 将现场素材(排队照片、视频)通过优化过的信息流,迅速传递回国内社交媒体,点燃话题。低成本高回报: 相对于在美国大规模铺广告打市场,一场成功的线下事件营销,尤其是能“出口转内销”的事件,可能用更低的成本撬动了国内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作为一个旁观者和分析师,我得承认Insta360这波操作玩得挺溜。它精准地抓住了当下国内民众对科技突破、国货出海的期待心理。
但是,这种营销模式能长久吗?
短期内,它确实能带来巨大的品牌曝光和正面情绪价值。但长期来看,企业的生存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打实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如果美国市场的关税压力持续加大,竞争对手反扑,仅仅依靠国内市场的叫好,是无法支撑全球化野心的。过度依赖这种“外部认证、内部狂欢”的模式,甚至可能引起反噬——一旦美国市场的真实情况(比如销量平平、受关税困扰)被揭示,反而会损害品牌信誉。
总结一下:
纽约排队大概率真有其事,但别神化,它更多是核心圈层的捧场和营销的一部分。关税是Insta360在美国市场必须面对的硬骨头,成本压力实实在在。X5在美国刚上市,初步销售数据还看不出“爆火”迹象,市场地位仍是挑战者。这次事件最大的成功,可能在于它作为营销素材,在中国国内引爆了话题,是一次成功的“出口转内销”传播。所以,下次再看到类似“国外排队抢国货”的新闻,咱们可以先让子弹飞一会儿,多问几个为什么,看看热闹背后的门道。商业世界,远比几张排队照片复杂得多。你怎么看Insta360这波操作?你觉得这种营销方式对中国品牌出海是利是弊?欢迎大家评论区聊聊。
来源:我爱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