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浩然在《艳阳天》中写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比如,三观不正的、狡猾奸诈的、崇洋媚外的和别有用心的……
浩然在《艳阳天》中写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比如,三观不正的、狡猾奸诈的、崇洋媚外的和别有用心的……
网络上,有个叫“谢小宛”的人,自称高祖是光绪年间举人,曾祖父是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父亲是国企领导,自己是重庆某中专学校语文老师,同时也是一名网络博主。
谢小宛在网络平台上曾发表过诸多引发争议的言论,的一些言行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也引起了网友们的极大反感,严重影响网络健康生态。
2025年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表示更倾向于培养本土人才,该言论引发热议。谢小宛批判董明珠的用人策略浅薄又刻薄,还表示若董明珠不道歉就要采取下一步行动。
2025年1月,谢小宛发表《美国挺住!加州挺住!》一文,对美国加州发生的严重火灾表达了深切关注和祈祷,还提到被美国消防队员救援的场景感动到热泪盈眶。
但在相近时间,中国西藏地区也发生了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她却只字未提。这鲜明的对比引发网友嘲讽和吐槽,质疑她的动机、立场以及爱国情怀。
2025年4月,谢小宛对长期致力于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推动中国乡村振兴、为“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重要贡献的温铁军教授进行无端攻击,这种行为被指不尊重知识和学者。
此外,她声称“全国总人口在3到5亿之间最合适”,该言论不仅违背基本的人口学常识,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冒犯。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为国家发展提供了丰富人力资源,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还支撑着丰富的社会分工体系。
2023年8月日本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进口。但谢小宛却公然站出来为日本辩护,她宣称“核污水排入大海是最安全、最经济的方式”。
2025年1月22日,谢小宛发布一篇小作文称:“我想要不了多久,我又可以品尝到日本海鲜了。想到日本海鲜的美味,我口水都要流出来啦。谢小宛的这番言论引发了较大争议。
谢小宛还发表过诸如“日本是一个高素质的国家”、“日本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等言论。这种美化日本的言论是对历史事实的不尊重和对受害者的再次伤害,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反感和批评。
2024年12月6日,网络大V“老徐说道”在头条账号上贴出一张图片,上面写着:“刘震云说:跟底层人打交道,千万不能太友善,容易被当成好欺负”,这句话被谢小宛注意到并引发其评论。
谢小宛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对“底层人”这一观点的认同,并且还煞有介事地贬低和诬陷他口中的“底层人”称就是因为这些人好吃懒做,自甘堕落才导致自己沦为社会底层。
2024年11月25日,网络大V谢小宛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篇“大赞日本人有礼节,批评国人离文明尚远”的文章。据谢小宛自述,他在步行街跑步时碰到一位迷路的日本游客,为其指路后,该日本游客鞠躬致谢。
他随即向日本游客回鞠了一个90度的躬,之后还专门写文章表达从这位日本游客的动作中看到日本民族文化值得尊重和折服,甚至开始反思国人在礼节方面的问题。
他还直斥那些批评日本人“知小礼而无大义,拘小节而无大德,重末节而轻廉耻”的同胞,称他们连最起码的小礼都不知,连最基本的小节都不拘。
文章最后,他称赞“日本人确实了不起,日本这个民族确实了不起,我是由衷钦佩的” 。这篇文章发布后引起了许多网友的不满,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反驳和嘲讽他的观点。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思想交流的广场、文化传播的新途径、社会互动的大舞台。
然而,谢小宛屡屡触犯法律底线和公序良俗底线,并且还能通过平台审核时,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问题:网络的底线正在遭受挑战,这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悲哀。
法律是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在网络空间同样具有不可撼动的权威性。谢小宛发表的内容如果触犯了法律底线,可能涉及到多种法律问题。
例如,若存在诽谤、诋毁和造谣等行为,这就违反了我国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中的相关规定。
比如她对董明珠进行无端的恶意造谣,编造一些不存在的事实来诋毁董明珠的名誉,这不仅是对董明珠个人权利的严重侵犯,也是对法律尊严的公然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法律的意义更为深远。网络的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一旦违法内容传播开来,其造成的危害将难以估量。
它影响到当事人的正常生活、工作以及社会形象,还可能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泛起的涟漪会波及到很远的地方。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它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公众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
谢小宛发表的内容若违背公序良俗,者传播一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思想。这种行为破坏了网络空间应有的和谐氛围,让网络变得乌烟瘴气。
公序良俗是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石。一个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应该是充满正能量、尊重他人、弘扬真善美的。当公序良俗被忽视时,网络文化就会逐渐走向低俗化、恶俗化。
一些不良内容的传播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他们可能会误以为这种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是正常的或者是可以接受的,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网络平台作为网络内容的主要管理者,承担重要的审核责任,平台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审核制度,从内容的合法性、道德性、真实性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对用户和社会负责。
例如,平台可以通过审核机制,鼓励优质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如正能量的故事、有深度的学术探讨、积极的社会现象报道等,同时抑制不良内容的出现。
谢小宛的内容能够审核通过,是因为平台的审核标准不够明确。审核标准如果存在模糊地带,就容易让一些不良内容蒙混过关。
例如,对于一些新出现的、边缘性的不良内容形式,平台可能没有及时更新审核标准来应对,导致像谢小宛这样的内容得以发布。
除了标准问题,审核的执行力度也可能存在不足。可能存在审核人员数量不足、审核流程不完善等情况。
在面对海量的网络内容时,审核人员如果不能仔细、严格地审查每一条内容,就很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网络平台本应是用户信任的信息来源地。当平台允许触犯底线的内容通过审核时,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就会逐渐瓦解。
用户会开始怀疑平台上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整个网络环境的信任。
网络的公信力受损,会影响到其积极功能的发挥。商家不敢轻易在平台上进行推广,公益组织的宣传效果可能大打折扣,文化交流也可能受到阻碍。
谢小宛这类触犯底线内容会对社会价值观产生冲击。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网民,他们可能会受到不良内容的影响,从而产生价值观的混乱。
例如,他们可能会认为在网络上可以无视法律和公序良俗,随意发表不当言论,这与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这种价值观的混乱将成为社会和谐的潜在威胁,当网络上充斥着违背底线的内容,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增加,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会被削弱。
重建网络底线是保障用户权益的必然要求。无论是普通用户还是公众人物,他们在网络上都享有基本的权利,如名誉权、隐私权、言论自由权等。
只有建立起明确的底线,才能防止这些权利被侵犯。例如,通过打击侵犯他人权利的不良言论,让用户在网络上能够放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担心被无端攻击。
网络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建网络底线有助于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使网络成为一个传播文明、弘扬正能量的地方。
这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个充满文明气息的网络环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平台要从多方面完善审核机制。首先,要细化审核标准,将法律规定、公序良俗等具体要求明确到审核细则中。
其次,要加强审核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此外,还要建立审核监督机制,对审核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审核人员的主观随意性。
用户是网络的主体,加强用户教育也是重建网络底线的重要策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用户对法律和公序良俗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
例如,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开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宣传专栏,定期发布一些典型案例,引导用户正确使用网络。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来维护网络底线。可以鼓励用户对不良内容进行举报,对于举报属实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等也可以对网络平台进行监督,促使平台更好地履行审核责任。
网络平台,作为舆论阵地,一定要守土有责。对那些三观不正、是非不分、卖国求荣、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胡言乱语的必须禁止,决不能让其招摇过市,否则贻害无穷!
来源:拂光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