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劳模精神熠熠生辉。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时刻,绥化市 9 位劳动者登上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光荣舞台,他们以汗水浇灌梦想,用匠心铸就辉煌,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劳模精神熠熠生辉。值此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时刻,绥化市 9 位劳动者登上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光荣舞台,他们以汗水浇灌梦想,用匠心铸就辉煌,在这片黑土地上书写了新时代奋斗者的壮丽篇章。
绥化这片黑土地孕育出勤劳质朴的人民。这里的人们,既有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的耕耘坚守,也怀揣着 “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开拓豪情。此次受表彰的 9 位先进人物,正是从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上走出,他们来自农业生产一线、工业制造前沿、科技创新阵地,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
他们中,有人扎根农田,将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用现代农业技术让黑土地焕发新活力;有人深耕车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雕琢每一个零件,让 “绥化制造” 闪耀品质光芒;有人勇攀科研高峰,用智慧和汗水攻克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他们以平凡之躯,成就非凡之事,生动诠释了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的劳模精神,以及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的工匠精神。这些在绥化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是时代的脊梁,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骄傲,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追逐的 “明星”。
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在公安战线的漫漫征程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璀璨星辰,以非凡的坚守与奉献,照亮无数人的前行之路。吕剑锋,这位从特警精英到监管领域 “灵魂摆渡人” 的人民警察,用30年的时光,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的传奇。
1995年,21岁的吕剑锋穿上警服,一头扎进绥化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案件大队。24年间,他无数次直面生死:面对犯罪分子寒光闪闪的尖刀、黑洞洞的枪口,他冲锋在前。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行动,不仅锤炼出他钢铁般的意志,更让他积累了办案经验,成为特警队伍里响当当的 “定海神针”。
2020年初,命运为吕剑锋开启了新副本 —— 调任绥化市看守所。恰逢新冠疫情肆虐,监所进入 “超长待机” 的封闭管控模式,最长一次封闭竟达278天!在这近乎 “与世隔绝” 的日子里,吕剑锋带领管教、巡控、医务岗30余名民警,像钉子一样钉在岗位上。饿了啃两口泡面,困了就在值班室眯一会儿,硬是创造了700余名被监管人员零事故、零出所就医、零疫情感染的 “奇迹战绩”,为监所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封闭管控不仅没磨灭他的斗志,反而激发了他的 “创新 DNA”。吕剑锋一头扎进狱政管理业务,日夜琢磨如何让监管更人性化。他独创的 “双向三个一” 管理办法,就像一把 “金钥匙”,根据监管法律法规给被监管人员“束身”,又用关怀 “塑形”“树心”。曾经满脸戾气的在押人员,在他春风化雨般的管理下,渐渐放下戒备。有人偷偷抹着眼泪说:“吕警官,让我看到了重新做人的希望。”
这种改变带来的连锁反应超乎想象。2022-2024年,多名被监管人员主动检举犯罪线索50余条,其中包括两起恶性杀人案、一起特大危害公共安全案,协助侦破刑事案件100余起。这些亮眼的数据,让绥化市看守所一跃成为全省监管系统的 “明星标杆”,相关经验被公安部监管局推广。
吕剑锋深知,监管不仅是管行为,更是育人心。他把监室变成 “特殊课堂”,每天播放名校教授的道德课程,组织唱红歌、谈感悟。当曾经冷漠的在押人员跟着旋律哼唱《我和我的祖国》时,那一瞬间,铁窗里的心灵被悄然点亮。他总结的 “被监管人员一日生活制度” 等管理经验,不仅被拍成教学片全省推广,还登上了公安部的 “精品课” 榜单。
作为监所领导,吕剑锋还有个 “特殊技能”—— 带队伍超厉害!短短五年,他就带出一支 “能打硬仗、能写材料、能当讲师” 的 “三能” 管教铁军。团队里,近三年4人荣立三等功、17人获嘉奖,“学霸” 属性拉满。
从青葱岁月到鬓染霜雪,30年从警路,吕剑锋始终初心如磐。他像一束光,照亮了被监管人员的新生之路;更像一面旗帜,诠释着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他用坚守与热爱,书写着最动人的 “警色” 篇章!
供稿:市总工会宣传部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