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跟着《我的后半生》一路《北上》,“水韵江苏”解锁新一轮“追剧游”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4 07:51 2

摘要:这个五一,与其在热门景点人挤人,不如开启一场独特的“追剧游”,跟着影视剧的脚步,探寻江苏的魅力之地。从充满烟火气的古镇老街,到风景如画的自然景区,江苏在一部部影视剧中展现着独特风情,成为剧迷和游客们心驰神往的打卡圣地。热播剧也成为江苏风光“破圈”的一把“密钥”

这个五一,与其在热门景点人挤人,不如开启一场独特的“追剧游”,跟着影视剧的脚步,探寻江苏的魅力之地。从充满烟火气的古镇老街,到风景如画的自然景区,江苏在一部部影视剧中展现着独特风情,成为剧迷和游客们心驰神往的打卡圣地。热播剧也成为江苏风光“破圈”的一把“密钥”,为江苏旅游业注入强劲动力。

从大运河长长的河堤“北上”

《北上》以大运河文化为核心,围绕运河边六个少年的成长历程,勾勒了一幅新时代的宏伟画卷,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江苏的风俗人情。其故事原型源于淮安,而昆山、无锡、镇江等地则成为这部剧的主要取景地,为剧情增添了浓厚的地域特色。

花街作为《北上》的核心场景,处处彰显江苏民俗特色。为了呈现最真实的、最原汁原味的运河生活场景,剧组在大运河岸实景重建“花街”,打造花街小院。漫步在花街,狭窄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店铺的招牌随风飘动。

随着电视剧《北上》的热播,取景地巴城老街和剧情背景所在的淮安清江浦花街成了城市文旅的新名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部剧而赴一座城。巴城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巴城镇预计接待游客人数将超30万人次。游客们还可以乘花船,沿运河还原《北上》场景,感受运河文化魅力。

取景地飞鸟茶馆、运河人家、福桥上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而在花街小院,游客们一边回忆着剧中的场景,一边试图还原剧中造型拍照留念。

和巴城老街一样人气暴增的还有故事背景地淮安市清江浦区的花街。一碗热气腾腾的长鱼面,裹挟着运河的气息,唤醒了清江浦的历史记忆。官方数据显示,《北上》热播后,带动淮安河下古镇长鱼面店销量提升超3倍。其中,在花街“花街御面馆”里就有不少人是因为剧情,特意来尝尝地道的长鱼面。

从大运河长长的河堤出发,走过石码头,踏上大斜坡,便能看见花街蜿蜒而上。街面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锃亮,路两侧的青砖老房子密密麻麻排列,黑黑的房檐前沿搭着后厦。天刚破晓,街道两侧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瞬间将观众拉进充满烟火气的运河人家生活。

“花街六子”的高中场景取景于常熟市古里中心小学。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学府,百强灰瓦,静静地坐落在充满书香韵味的古里镇。学校周边,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的铁琴铜剑楼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国家级非遗白茆山歌的发源地也为这里增添了独特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古老建筑与郎朗书声相互交融,让人不禁沉浸在那段纯真美好的时光里。

无锡三国水浒城景区也是《北上》的重要取景地,剧组在梁山码头、城门楼、石碣村等地进行拍摄,生动还原20世纪90年代的运河生态。剧中,运河繁荣的水景、运河人家的日常生活画面,让观众仿若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厚重感与生活气息。评话、竹雕、昆曲等丰富的非遗以及漕运历史元素巧妙地穿插在剧情之中,观众在追剧的同时,还能跟随主角的脚步“打卡”,深度感受水韵江苏的独特魅力。

《我的后半生》藏着城市的灵魂

《我的后半生》则将镜头聚焦在南京,把金陵特色的美景、美食和方言搬上荧幕。剧中,南京特色美食频繁亮相,成为一大亮点。像沈青夹给沈黛的徐家鸭子,作为南京家喻户晓的特色招牌,其肉质紧实、皮薄肉厚,切成小块浇上浓郁鲜甜卤子,香气四溢;沈黛为妈妈买的绿柳居马蹄糕,口感清甜软糯,是老南京茶点的代表,每一口都蕴藏着金陵的风韵雅味;刘丽娜从罗廊巷无名小摊拎回的咸香豆腐脑,更是南京早茶的灵魂所在,承载者南京人的生活记忆。

除了南京特色美食,《我的后半生》还全方位展现了南京独特的自然人文风光。剧中,刘丽娜为公公相亲的“南湖公园”,实际取景于莫愁湖的楹联长廊,这里的湖光水色与古雅的楹联相得益彰;聂娟娟和沈卓然在紫金山顶留下身影,紫金山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刘丽娜一家围坐的温馨场景拍摄于绣球公园,公园的宁静氛围烘托出家庭的温暖;沈青跑步的地方是玄武湖,湖水波光粼粼,周边绿树成荫;田园牧歌般的乡村场景取自江宁佘村,展现南京乡村的质朴与宁静;沈黛遇到初恋的地方是位于老门东剪子巷的金陵美术馆,充满艺术氛围的空间为剧情增添了一抹浪漫色彩。

南京的街巷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这座城市灵魂的象征。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青砖黄墙搭配着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是聂娟娟的家所在;改造后的科巷新市集充满了市井气息,是剧中菜市场的原型,热闹非凡;素有南京“石库门”之称的慧园里,承载着历史底蕴,是剧中住宅小区的参照,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主角喝咖啡的场景取自玄武湖畔的金陵STYLE“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这些南京元素巧妙地融入剧情,不仅推动了故事发展,更细腻地展现了人物的情感,让观众深切领略到南京的独特魅力。

“追剧游”里品味人文记忆与创新活力

江苏历来吸引众多剧组取景,随着《北上》《我的后半生》的热播,剧中出现的取景地迎来新一波旅游热潮。重建的“花街” 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着众多游客们前来感受剧中的运河风情;为了提升广大游客游览体验感,巴城镇积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指引,丰富老街业态,打造北上市集,串联大华子之家、年代照相馆等现有打卡载体及龙云崌茶楼、时光鲤等新兴业态进行统一市场化管理。南京的各个取景地也吸引了大量剧迷和游客,有力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影视剧作为强大的文化传播媒介,凭借广泛的影响力和庞大的受众基础,通过生动剧情和精美画面,将拍摄地的文化民俗、自然风光展现给观众,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向往,从而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影视+旅游”文旅融合模式为旅游业发展开辟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为地方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这些藏在影视剧中的江苏打卡地,不仅是视觉盛宴的诞生地,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的鲜活样本。当我们循着剧中的光影足迹漫步,触摸的是古镇砖瓦间千年沉淀的文脉肌理,品味的是运河波光里流淌的人文记忆,感受的是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的创新活力。每一处取景地都是一扇窗,透过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剧情的浪漫与烟火,更是江苏以影视为媒,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时代生命力的智慧实践。这场“追剧游”,让我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江苏的文化自信,也让传统文化在影视传播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实习生 易雪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 戴哲涵

校对 石伟

来源:扬子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