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灌鸡汤不画饼,就聊聊赚钱这事儿的底层逻辑。这些实话可能扎心,但听懂一句可少走三年弯路——
不灌鸡汤不画饼,就聊聊赚钱这事儿的底层逻辑。这些实话可能扎心,但听懂一句可少走三年弯路——
1. 赚钱拼的就是“先手优势”,一迟疑就会败北
小区门口新开的早餐摊,第一个月天天排队赚翻了,三个月后整条街都卖包子,最后大家都赚不到钱。
真相:信息差就像下雨天抢伞,等所有人都反应过来,伞早被抢光了。2013年第一批开淘宝店的、2018年做短视频的,都是靠“先动一步”吃红利。
人话版:别等“准备好”,先开枪再瞄准,错了调整就行,原地踏步才是最大的风险。
2. 贪多嚼不烂!把一件事做到“变态专业”,钱自己追着你跑
楼下修鞋大爷,30年只研究皮鞋翻新,现在豪车车主都开车找他保养定制鞋,收费比买双新鞋还贵。
反面教材:今天搞直播明天开奶茶店,啥都想碰啥都不精,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记住:在一个细分领域熬三年,你就是专家;熬五年,客户排队求你办事;熬十年,同行只能仰望你。
3. 赚钱的本质是“信息差”,但99%的人搞反了
菜市场卖菜阿姨都知道:凌晨3点去批发市场拿最新鲜的菜,比别人早两小时摆摊,就能卖高价。
误区:别总想着“搞别人不知道的惊天秘密”,先把“别人知道但懒得做”的事做到位:别人刷抖音你研究平台规则,别人混日子你深挖行业痛点。
真相:信息差分两种:一种是“独家消息”,难搞,另一种是“执行效率”,你能赢。
4. 远离“自我感动式努力”,只做“变现强相关”的事
见过太多人:花3小时发朋友圈排版,结果没人下单;花2个月学PPT,工作根本用不上;天天参加“创业酒会”,认识的全是混吃混喝的。
清醒点:做能直接赚钱的事,去谈客户、优化产品、搞流量,哪怕难吃也要啃;和赚钱无关的无效社交、纠结细节、自我内耗,一律按“垃圾时间”处理。
时间公式:每天问自己“这件事做了,三天内能赚到钱吗?”不能就滚去搞能赚钱的事。
5. 跟着政策走,剩饭都能吃饱
别觉得“政策红利”离普通人远:前几年环保查严了,收废品的都能垄断一条街;现在鼓励新能源,小区充电桩代理赚得盆满钵满。
普通人怎么做:多关注社区通知、行业群消息,哪怕跟着政府补贴摆个地摊卖农产品,都比瞎折腾强。
记住:吃政策饭不丢人,关键是别等政策落地了才后知后觉。
6. 小钱看不上?可大钱的门槛都摸不到
小区门口代收点,一单赚1块钱,每天500单,月入1.5万,还能顺带着卖零食饮料。
穷人思维:“这破事我才不干,掉身价!”结果大钱赚不到,小钱瞧不上,最后喝西北风。
真相:所有大生意都是从小钱“滚”起来的,先把“赚1块钱的能力”练到极致,再谈“赚100万的格局”。
7. 想发大财别靠上班拿工资,但“稳定”是普通人的保护伞
实话扎心:拿工资的人很难大富大贵,但能给你试错的底气——如果想创业,至少工资能覆盖房租,让你不至于饿死。
真相:“上班vs创业”不是单选题,前期靠上班积累人脉资源、资金和行业经验,业余时间搞副业试水,等副业收入超过工资再all in,才是普通人最稳的路。
普通人别信毒鸡汤:说“上班没前途”的,要么是老板想让你拼命,要么是成功了站着说话不腰疼。
8. 赚男人的钱,抓住“面子刚需”
见过太多傻大哥:月薪8000,借钱也要买辆二手奔驰撑场面,停车费比油费还贵;但和兄弟吃饭抢着买单,回家跟老婆说“今天面条加蛋太贵”。
生意经:给男人卖“社交货币”。包装“高端”概念:定制西装、限量球鞋等,让他觉得“买了这个,别人就看得起我”。
记住:男人为面子花的钱,比为老婆花的多10倍。
9. 赚女人的钱,拿捏“情绪价值”
闺蜜月薪5000,花3000买精华,理由是“主播说25岁不抗老就晚了”;失恋了买一堆衣服,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真相:女人愿意为“让自己开心”“消除焦虑”“获得认同”买单。口号是“你值得更好的”“变美才能逆袭”“闺蜜都在用”。
提醒:赚女人钱别玩套路,真诚共情才是长久之计。“我知道你工作累,这套护肤品真的能放松”。
10. 赚穷人的钱,收割“碎片化时间”
便利店老板发现:晚上10点后,来买泡面的年轻人,90%手机里都有游戏和短视频APP。
本质:穷人缺的不是钱,是“对时间的掌控感”,用刷视频、打游戏逃避现实,所以愿意为“低成本娱乐”付费,充6元的会员,买1块的彩票等。
普通人能做:搞个“碎片化赚钱”项目,比如教穷人用手机做副业,学习剪视频、写文案,收费低但量大,薄利多销。
11. 赚富人的钱,帮他们“省时间”
老板年薪百万,愿意花5000元买“3天学会企业管理”的课程,因为“时间比钱贵”;宁愿雇人帮他排队买演唱会门票,也不愿浪费两小时自己等。
核心逻辑:富人花钱买“效率”。帮他们节省时间、解决麻烦、提升决策质量。
案例:给老板做“行业报告代查”“行程规划”“高端资源对接”,一单收费几千,他们眼睛都不眨。
12. 赚钱的终极秘诀:把“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
小区早餐摊夫妻,每天凌晨4点起床,蒸包子、煮豆浆、摆桌子,10年如一日。现在买了两套房,而当年一起摆摊的人,早都换了七八行。
反常识:赚钱不需要“高智商”,需要“反人性”。克服“新鲜感诱惑”,拒绝“这山望着那山高”,把一件事重复1万次,你就是这个领域的“神”。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赚钱没那么高大上,本质就是“发现需求+解决问题”。别被“年入百万”的神话洗脑,先从“每天多赚100块”开始,把每条常识落地成具体行动,比啥都强。
记住:这个社会最公平的就是——你怎么对待钱,钱就怎么对待你。
温馨提示:如果觉得赚钱真相扎心,就请点个赞,普通人想赚钱,得听懂大实话才行,否则只能被割韭菜!
来源:升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