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团员时代——跨越时光的青春接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4 09:36 2

摘要:“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句誓言穿越光阴,回响在一代代陕西青年心中。在这里,青春总能找到与时代共鸣的的坐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这句誓言穿越光阴,回响在一代代陕西青年心中。在这里,青春总能找到与时代共鸣的的坐标。

1980年代:改革春风里的旗帜

当延河畔的冻土在春雷中苏醒,一代青年在共青团旗帜下集结。黄土高原的沟壑间,此起彼伏的号子声与推土机的轰鸣交织,青年突击队的红旗插遍陕北荒坡。在宝鸡的机床厂、汉中的三线工厂,油渍斑斑的笔记本上抄写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青年》杂志薄薄的纸页兜不住整颗八十年代的心跳。

那是属于拓荒者的年代。那时的青春,是沾满机油的手套,是扛着铁锹的背影,更是对“四个现代化”的炽热向往......西安城墙下的夜市第一次亮起霓虹,咸阳彩虹厂产出西北第一支彩色显像管,共青团见证了一代人将个人命运嵌入改革开放的时代齿轮。

2000年代:西部大开发的回响

当新世纪钟声敲响,陕西青年的目光越过了秦岭。团组织的“金桥计划”让杨凌农科城的青年带着旱作农业技术走进非洲,延安的苹果种植能手在团县委组织下赴山东学习“公司+农户”模式。而在商洛山区,希望小学的读书声与远程教育卫星信号相遇,支教大学生带来的英文歌曲,让深山少年第一次触摸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具体形状。那是属于逆行者的身影。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第七天,西安火车站聚集起数百名佩戴团徽的青年志愿者。他们背着医疗包、扛着救援物资奔赴灾区,在临时安置点挂起“陕西青年突击队”横幅......西部大开发的号角与抗震救灾的考验,让“团结、奉献”从团课教材里的铅字,化作浸透汗水的青春实践。

2020年代:双线奔赴的星辰征途

当“一带一路”的轨迹贯穿亚欧大陆,陕西青年的舞台已延伸向更辽阔的疆域。在西安航天城的实验室,青年工程师们为“嫦娥”探测器装配激光雷达;在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归国留学生团队在团组织支持下搭建起“数字丝路”跨境贸易平台。而同一片天空下,安康茶园里的“青耘中国”主播正对着镜头讲解富硒茶制作工艺,渭北旱塬上的西部计划志愿者们用遥感技术绘制乡村振兴土壤改良地图。这是属于奋进者的新叙事。团省委“秦青展翅”计划帮助20万大学生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找到赛道;12355青少年服务台年均接听3.2万通电话,为迷惘者重绘人生坐标系;“红领巾法学院”的模拟法庭上,公平正义的种子正在抽芽.....当古老的三秦大地与最前沿的科技文明碰撞,共青团始终是青年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在这片诞生过《创业史》的土地上,陕西共青团始终以组织化、实践化的方式,将个体青春的星火聚合成照亮时代的火炬。它不追问“何处是远方”,因为每一代人的奋斗都在重新定义远方;它不沉湎“过去的荣光”,因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永远有新的“团员时代”正在启航。

青春记忆征集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五四青年节,逐梦扬帆

且以青春赴山海

少年无惧万重山!

点亮“”和“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来源:三秦青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