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的破产审查申请,宣告纵目科技正式进入司法重整程序。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纵目科技总部张江科贤园2号楼看到,曾经热闹非凡的总部大楼
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 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纵目科技”)的破产审查申请, 宣告纵目科技正式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近日,记者实地探访纵目科技总部张江科贤园2号楼看到, 曾经热闹非凡的总部大楼,如今大门紧闭,仅有公司接管人在处理剩余公司事务 。 进入纵目科技总部所在的2号楼地库,记者注意到,在印有“纵目科技”字样的绿色区域仍摆放着不少蚕丛移动充电设备。2024年 年 初,纵目科技曾官宣设立全新子公司蚕丛机器人,并推出了低速4级高级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FlashBot闪电宝。 进入电梯来到一楼,环顾四周可以发现,电梯左手边设有门禁,门禁后的前厅被射灯照亮着,电子屏正安静地贴在墙柱上,并未播放画面;公司正门则贴有遮挡材料,无法观察到门外景象。 从未设有门禁的一边进入,一位自称公司接管人的员工正在忙碌着,其身边叠放有不少纸箱。公司前厅墙上仍悬挂着纵目科技的标识。 据园区相关人士透露,自纵目科技2月8日断电封楼以来,一直看到有员工返回公司处理相关事宜,也看到有合作方来访, 甚至碰到有合作方与公司直接发生摩擦 。 2月26日,纵目科技创始人兼CEO唐锐回应媒体称,自己并未失联,目前正在积极寻求海外融资。对于员工欠薪补偿问题,唐锐表示,这个有待进一步确定。唐锐还透露,目前由于社保缴纳问题,基本上大部分员工包括管理团队处于离职的状态。 纵目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辅助驾驶系统(ADAS)解决方案一级供应商。根据招股书及官网,在乘用车领域,纵目科技最高可支持2级自动泊车功能,客户曾覆盖长安、赛力斯等头部车企。 在资本市场,纵目科技是个“香饽饽”。招股书显示,纵目科技已经有过数轮融资。值得一提的是, 纵目科技是小米在2021年3月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后首批投资的企业之一 。 据《中国经营报》此前报道,记者注意到, 纵目科技曾多次冲刺IPO 。2017年、2022年,纵目科技就曾挂牌过新三板、冲刺过科创板。2024年3月28日,纵目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挂牌上市,而后由于招股书满6个月后未能通过审核,纵目科技港股上市申请于2024年9月28日失效。 对于纵目科技多次冲击IPO失利的缘由,2025年2月8日,一位纵目科技的离职员工吴宇(化名)向记者分析道: “核心还是与公司的造血能力相关。纵目科技冲击A股之所以失败,一方面是公司造血能力(欠佳),另一方面是赶上了2023年IPO市场整体节奏收紧。” “公司后来拓展了新的业务,这对现金流影响太大了。” 吴宇告诉记者,“公司机器人业务倾注了很多资源,但带来的营收体量非常小。” 招股书数据显示, 2021 年 至2023年,公司净亏损累计超10亿元,经营现金流连续三年为负,2024年 年 初现金储备仅剩1.99亿元, 而短期借款高达4.62亿元。 同时,大客户对纵目科技影响较大。2021年至2023年,纵目科技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63亿元、4.17亿元、4.64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72.5%、88.7%、93.0%。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8.5%、50.0%、43.8%。2022年,纵目科技第一大客户对其销售收入为2.35亿元。然而,2023年,纵目科技对该企业销售收入降至1.27亿元,下滑了46.0%。 财哥点评:自动驾驶听起来很酷,但为什么这么多相关企业接连倒闭?
首先,技术太烧钱却赚不到钱。就像造火箭一样,研发自动驾驶要砸几十亿进去,但真正能上路赚钱的技术(比如完全无人驾驶)短期根本看不到希望。很多公司像纵目科技这样,钱烧光了还没等到产品量产,只能关门大吉。
其次,资本从狂热到冷淡的转变。前几年投资人抢着给自动驾驶公司送钱,动不动就估值几十亿。但现在大家发现这是个无底洞——连行业龙头Mobileye都股价腰斩,Argo AI直接倒闭。投资人现在宁可去投AI大模型,也不愿继续填这个坑了。
更惨的是车企开始自己搞了。以前车企愿意买技术公司的方案,现在像华为、特斯拉这些巨头都自己研发自动驾驶。中小技术公司接不到订单,就像纵目科技那样93%收入靠几家车企,人家一撤单立刻凉凉。
最后还有个致命问题——行业正在大洗牌。现在活下来的要么是华为这种全栈自研的巨头,要么是专注某个细分领域(比如自动泊车)的公司。中间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企业,就像被夹在汉堡中间的那片肉,迟早要被挤出去。
说白了,自动驾驶行业正在经历"去泡沫化"的过程。以前靠PPT融资的时代结束了,现在要比谁能真正做出车企愿意买单的产品。对于还在挣扎的企业来说,要么赶紧抱大腿找靠山,要么就只能在寒冬中倒下了。
来源:财富智囊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