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南周先生往燃烧的柴火炉里倾倒酒精助燃,引发爆燃,九岁的儿子瞬间被火焰吞没,全身42%特重度烧伤,如今高额的医疗费用已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他们在网上求助。
孩子危在旦夕,父亲在网上跪求网友帮助,网友们却异口同声的表示“不值得”。
不能向明火加酒精,这是许多人从小就被反复告知的基本常识,但恰恰是这个常识的缺失,导致了一场恐怖的事故。
河南周先生往燃烧的柴火炉里倾倒酒精助燃,引发爆燃,九岁的儿子瞬间被火焰吞没,全身42%特重度烧伤,如今高额的医疗费用已让这个家庭不堪重负,他们在网上求助。
公众的同情心,有时也带着锋利的审视,河南周先生的儿子被严重烧伤,他在网上求助,等来的却是网友的质疑和指责。
许多人不解:不能向明火加酒精,这难道不是常识吗?学校里教酒精灯用法时,老师恐怕都强调过无数遍。
抖音:@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可对周先生来说,为了点旺炉子,他似乎忘了这条最基本的安全线,直接倾倒酒精,结果不是火苗渐旺,而是猛烈的爆燃,弥漫的酒精蒸气瞬间被点燃,火焰失控。
这操作听着就悬,更要命的是,当时一阵风吹来,把火势刮向了站在下风口的孩子。
九岁的男孩,瞬间被火焰包裹,整个上半身都着了,成了一个“火人”,送到医院,诊断让人心惊:全身42%烧伤,而且是伤及皮下的三度烧伤,特重级别。
医生说得很明白,孩子得先挺过最危险的72小时休克期,就算闯过了这一关,后续治疗漫长又痛苦,身体的伤残、心里的阴影,恐怕要伴随他一生,一个瞬间的疏忽,代价沉重得难以想象。
孩子出事后,周先生悔恨交加,面对镜头,他不断扇自己耳光,哭喊“我有罪”,从小带大孙子的奶奶更是悲痛到无法自持,反复念叨“好不容易带这么大,一辈子就这样毁了”。
悲伤过后,是现实的压力,巨额的医疗费摆在面前,周先生一家选择上网求助,公布了事情经过,希望大家能伸出援手,这几乎是他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了。
但是网络上的反应却很复杂,同情有,但更多的是谴责和质疑,不少网友直言:这种因为家长缺乏基本常识导致的事故,很难让人同情,更别说捐款了。
他们认为,孩子遭罪,首要责任在监护人周先生,要大家掏钱,周先生是不是应该先想办法,比如卖房卖车,甚至贷款?
“不能让社会为个人的严重过失买单”,甚至有人更尖锐地质疑,周先生和孩子奶奶在视频里的表现,是不是在“卖惨”博同情?
一方面是躺在病床上亟待救治的孩子,另一方面是公众对于监护人责任的严厉追问。
孩子的安全教育,家庭到底该承担多少?学校的几句叮嘱够不够?悲剧发生了,个人责任和社会援助的天平,又该如何平衡?这些问题,远比指责和同情本身,更值得深思。
钱江晚报:自驾出游突遇意外,8岁女孩哭得撕心裂肺!医生:这类患者明显增多
小雨的家人原本计划趁着五一假期期间外出游玩,但是没有想到竟然因为一个意外而不得不中断了游玩计划。
在自驾游途经服务站的时候,小雨因为车里温度太高就打开车门通风,出于孩子特有的好奇心,小雨竟把手指伸进了车门缝里,仿佛在进行一场神秘而又刺激的“探险”。
就在此时,孩子的父亲上完厕所回来了,丝毫没有留意到女儿正全身心地投入在她那独特的“游戏”里,他像往常一样,随手就把车门关上了,动作干脆而利落。
但是就在车门关闭的瞬间,哭声骤然响起,瞬间让全家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待全家反应过来的时候,孩子的手指已经被车门紧紧夹住了。
大家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慌乱中急忙再次打开车门,这时女孩的指甲已经变紫,好在最终经过医生的诊断,小雨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一些淤血。
俗话说“好奇害死猫”,在生活里,孩子因好奇而发生意外之事屡见不鲜,过去因安全教育与保护措施匮乏,诸多孩子成长中都有过类似伤痛经历。
但是在现代社会,尽管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安全教育也日益普及,但仍无法完全避免此类意外的发生。
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在孩子的保护与安全教育方面,永远都不容许有丝毫懈怠。
两起事故,地点不同,原因各异,一个在家烧火,一个在外玩耍,可它们都指向了一点:
孩子对危险的认知很有限,而生活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隐患,一旦被触发,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
家长的疏忽,或者说安全意识的缺失,往往是悲剧的导火索。
抖音:@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九岁儿子让父亲教做饭,生火时身体被酒精引燃。医生:42%面积三度烧伤,目前还没度过烧伤休克期。孩子父亲:我有罪!我没看好孩子。#不一样的中国节气 #中国节气立夏篇 #媒体精选计划
钱江晚报:自驾出游突遇意外,8岁女孩哭得撕心裂肺!医生:这类患者明显增多
来源:趣味体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