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在2025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曾经的县委书记陈行甲,用英语和汉语,双语背诵了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塞缪尔·厄尔曼(1840.4.13 - 1924.3.21 )是德裔美籍作家、人道主义者,也是南北战争老兵。他出生于德国佐勒纳尔布县黑兴根镇,儿时随家人移居美国,参加过南北战争,之后定居伯明翰,经营五金杂货,年逾70开始写作。
他的知名著作是散文《青春》,该作品于1922年首次发表,以“青春是心境而非年龄”的核心理念震动美国文坛。文章首次在美国发表时,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效应,成千上万的读者把它抄下来当作座右铭收藏,许多中老年人把它作为安排后半生的精神支柱。后来此文传到日本,文章的观点成为许多日本人生活哲学的基础,还成为了松下幸之助等实业家的精神信条。这篇诞生于一个世纪前的短文,至今仍是人类对抗精神衰老的永恒宣言。
陈行甲,满腹才华,一腔热血,落了个抑郁症。好在,他脱离了他不适合的职场,通过做公益,自我治愈。
陈行甲出生于1971年,截至2025年,他54岁。
正如塞缪尔·厄尔曼《青春》开头所言“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陈行甲虽然年过半百,但是,他永远是年轻的。因为,他的心底里,永远爱着人民。
来源:风闻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