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研究发现,看风景,真的可以止痛。无论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是内心的焦虑烦躁,看看风景都能有所缓解。
请把你们五一假期拍的风景照
发!我!这!里!
不是馋大家出去玩的快乐(虽然也有一点),而是我们真的需要看风景。
因为研究发现,看风景,真的可以止痛。无论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是内心的焦虑烦躁,看看风景都能有所缓解。
更神奇的是,就算不能亲临自然,哪怕只是在朋友圈、社交媒体里看到风景图,都能带来类似的效果。
图片来源:小红书@琨林
所以这个假期,不管你是出门远行,还是宅家补觉,都别忘了,多看风景!
风景
是大脑识别的「止痛信号」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公园 20 分钟」,只要在公园里待上 20 分钟,会感觉整个人身心都被治愈了,烦恼的事情虽然一件没少,但会觉得它们似乎忽然都变得遥远了。
[1]。研究招募了 49 位志愿者,安排他们在观看不同虚拟场景图的同时接受轻微电击,包括自然风景、城市街道、室内空间。电击的过程中,志愿者佩戴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fMRI),实时追踪他们大脑的活动变化。
每次电击后,志愿者都需要为自己感受到的疼痛强度和不适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当志愿者观看自然风景时,他们对疼痛的主观评分明显低于城市和室内场景。
这种止痛的效果,大脑也提供了「客观证据」:fMRI 仪器显示,与疼痛感知相关的神经反应在观看自然场景时显著减弱。而且,像丘脑、次级躯体感觉皮层、后岛叶等负责疼痛处理的脑区,在自然场景下的活跃程度也显著下降。
这说明,自然风景对于我们痛苦的抚慰不止是心理作用,而是直接干预了大脑对疼痛的加工过程。
怪不得每次在工作的间隙中,看一眼窗外被晒得发亮的绿树,都会让人觉得一扫阴霾。美丽的风景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止痛药。
图片来源:《日日是好日》
越是焦躁的时候
越需要看看山和海
疲惫焦躁的时候,与其躺在床上恢复体力,不如走进大自然进行深度休息。
压力恢复理论(SRT)提出,大自然能够唤起人的积极情绪,帮助我们从压力中恢复。看风景,就是一种有神经科学支持的深度放松方式。
一项研究表明,哪怕只是在自然中待上 10 分钟,也能显著减少紧绷、焦虑、愤怒、敌意的情绪,掌管压力的皮质醇激素水平会降低,愉悦、兴奋、幸福感这些正向情绪会提升[2]。这种强大的安抚作用,很重要的一个来源是,风景让我们有机会重新体验什么叫做「活在当下」。
图片来源:《海蒂和爷爷》
在城市中生活的时候,我们好像每天都被时间推着走,赶地铁、开会、看手机推送、刷任务清单……似乎每一分钟都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但在自然中,我们终于可以停下来了。
我们允许自己尽情发呆,允许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漫步在自然中感受风和阳光,看树影摇曳,听鸟叫蝉鸣,所有的感官都被拉回当下,和万物连接。
[3]。图片来源:《海街日记》
漫步自然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时间的流逝变得缓慢,这同样不是个体错觉。
研究发现,和城市环境相比,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会感觉时间过得更慢,这种对时间感知的改变,也能让我们把注意力从短期的压力,转移到长期目标上,去重新评估生活的优先级,关注到那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3]。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人们会在海边会突然决定放弃一段关系,或者在树林里静坐时,冒出一个改变人生的念头。在这种安静和空白中,智慧开始升起。
当你被日常琐事耗尽、陷入一团乱麻时,不如去公园走一圈,或只是静静看一会儿窗外的云。会发现,树木、花朵,它们每天都在经历风吹日晒,也经历落叶枯萎,但它们不慌不忙,静静地站在那里。从植物身上我们能获得一种安定自在的能量。
图片来源:@about编辑部
在看风景的过程里
也被唤醒了存在的意义
很多人都说,自己最能「想通事情」的时候,不是在深夜痛哭,也不是在聊天倾诉,而是在看风景。站在山顶、走在旷野、坐在海边发呆时,那些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轻了、远了、甚至不再重要了。
尤其是在空旷辽阔的自然中,我们会体验到一种罕见的、深沉的镇静感,仿佛在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宽容了起来。自己曾经执念的、悔恨的、放不下的东西,也都可以被原谅了。
这种被唤起的体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学上被称为敬畏感(Awe)的心理状态。
图片来源:《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敬畏感是我们在面对那些庞大、复杂、无法掌控的事物时自然生发的一种情绪,比如银河、山川、大海、雷电、极光、日蚀,或是一棵千年古树。它让我们意识到「自我」在宇宙中的渺小,也让我们短暂地跳脱出日常琐碎和自我中心的关注,重新回到一种更广阔的存在感中。
研究发现,敬畏体验常常同时激活两种心理机制[4]。一方面,它带来积极的情绪,比如喜悦、安宁和感动,这些情绪本身就能增强人们的幸福感,并进一步提升对人生意义的感知;
另一方面,它也会让人产生一种「自我渺小感」,意识到自己在宇宙中是多么微不足道。
在宇宙和自然面前,人变得渺小又宽容,可以轻易地原谅自己,也原谅他人,而那些烦恼似乎也变得那么小,小到不值一提,小到可以轻易随风而去。
图片来源:《火山挚恋》
这种自我渺小感,表面上看是对于人生意义的削弱,其实是通往意义的一扇门,它会让我们暂时放下人类中心的视角,意识到自身与更宏大事物的联系,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寻找生命的意义。
有时候人生的意义感,不是苦思冥想中追问出来的,而是在某一刻忽然感受到的,当我们为短暂的日落余晖而感到惊喜,躺在广袤的大地上感知万物的呼吸时,会忽然感受到,这种体验本身就是巨大的意义。
图片来源:《白日梦想家》
所以,刷刷风景照
也算一种精神度假咯
看风景的好处这么多,但如果你没有出游计划,也能享受到。
哪怕只是看到漂亮的风景照,都能起到「自然暴露」的部分疗效,甚至仅仅是回忆、想象风景,也能让我们缓解痛苦,改善压力[5]。
所以别小看了假期朋友圈里刷屏的风景图。焦虑的时候,不妨暂停一下,看一看照片,或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走在山间、躺在草地、望向辽阔的天。
当然,条件允许的话,更推荐走出房间,到树木林立的小路上散散步。
图片来源:小红书@Soso
如果你已经在路上,可以放下手机,好好欣赏风景。
如果你留在原地,也没关系。阳台的天光、朋友圈的落日、手机相册里的那片海,都可以是疗愈的开始。
今日互动
请交出手机相册里
近期拍的风景照!
References:
[1] Steininger, M. O., White, M. P., Lengersdorff, L., Zhang, L., Smalley, A. J., Kühn, S., & Lamm, C. (2025). Nature exposure induces analgesic effects by acting on nociception-related neural process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16(1), 2037.
[2] Bettmann, J. E., Speelman, E., Jolley, A., & Casucci, T. (2025).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Nature Exposure Dose on Adults with Mental Illness. Behavioral Sciences, 15(2), 153.
[3] Bratman, G. N., Hamilton, J. P., Hahn, K. S., Daily, G. C., & Gross, J. J. (2015). Nature experience reduces rumination and subgenual prefrontal cortex activ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2(28), 8567-8572.
[4] Rivera, G. N., Vess, M., Hicks, J. A., & Routledge, C. (2020). Awe and meaning: Elucidating complex effects of awe experiences on meaning in lif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50(2), 392-405.
[5] Koivisto, M., & Grassini, S. (2024). The restorative effects of mental imagery of nature: A study on subjective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96, 102346.
本文关键词:看风景、止痛、敬畏感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丸子
来源:KnowYourse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