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东南亚游客偏爱重庆,带来的远不止旅游收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4 18:34 2

摘要:今年五一假期,笔者在主城几个商圈走走逛逛,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东南亚面孔增多。目前尚无相关统计,但今年一季度,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来渝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吴刚

今年五一假期,笔者在主城几个商圈走走逛逛,一个明显的感受是东南亚面孔增多。目前尚无相关统计,但今年一季度,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来渝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

东南亚游客偏爱重庆,离不开重庆独特的山水城市魅力,但若仅止步于此,则可能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战略性机遇。

笔者认为,这股东南亚游客潮不仅是消费市场的热络,更是陆海新通道建设红利在人文交流层面的显现。重庆应该借“客流”促“信息流”、增“互信”、引“投资流”,以此来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一说到陆海新通道,不少人可能只是认为其是连接中国西部与东盟等地区的国际贸易物流大动脉。然而,通道的建设与运营,对人文交流和旅游市场的促进作用同样不容小觑。

首先,随着陆海新通道通达国家和港口的增多,本身就向东南亚国家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作为这条国际通道运营中心的重庆,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南开放,加强与东盟的联系。这种战略层面的邻近感和枢纽感,无疑提升了重庆在东南亚民众心中的关注度。

其次,通道促进了经贸往来,带动了商务。随着通道效能释放,重庆与东南亚的贸易额、双向投资持续增长。频繁的商务考察、经贸洽谈、展会论坛带来了大量商务人士。这些先行者在商务活动之余,往往会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并将信息带回本国,形成口碑传播。部分商务人士甚至可能转化为回头客或推荐者,带动亲友前来旅游。

面对涌入的东南亚游客,重庆不应仅仅满足于旅游收入的增长,更应思考如何将人气转化为促进合作的契机。为此,笔者有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深化旅游体验,开发针对东南亚游客的“通道游”。例如,能否结合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果园港、团结村中心站等,设计现代物流枢纽主题的参访路线?能否在博物馆、规划展览馆中增加更多关于重庆作为开放前沿、连接东盟的战略角色的叙事?能否鼓励旅游从业者、志愿者向游客介绍重庆的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和与东南亚的合作项目?

二是搭建交流平台,变“游客”为“使者”。建议利用旅游旺季,适时举办针对东南亚游客的文化交流活动、青年论坛、商业对接沙龙等。让游客成为增进相互理解的民间使者。当他们带着对重庆立体、真实的认知回到家乡,无形中就为重庆与当地的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播下了种子。

三是以文旅促经贸,实现“软硬联通”。旅游是促进民心相通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良好的旅游体验和深入的城市了解,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减少心理距离,增进互信基础。在此基础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对重庆产生兴趣的东南亚游客或其关联企业推介投资机遇、贸易需求,实现从游客导入到投资导入、贸易促进的转化。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