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超巨头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清空抖音账号、删除大量作品,把一场商业争端推向高潮!此前他因博主“柴怼怼”质疑玉石暴利公开“宣战”,撂下狠话“不追责就永久关店”,如今账号一夜间消失,究竟是兑现诺言的“真退网”,还是舆论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商超巨头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清空抖音账号、删除大量作品,把一场商业争端推向高潮!此前他因博主“柴怼怼”质疑玉石暴利公开“宣战”,撂下狠话“不追责就永久关店”,如今账号一夜间消失,究竟是兑现诺言的“真退网”,还是舆论压力下的无奈妥协?
最近河南商超界"顶流"胖东来摊上事了!事情要从一个叫"柴怼怼"的博主说起,这位名字就透着锋芒的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箭,直指胖东来的玉石生意有暴利猫腻。
这场玉石罗生门的背后,企业家的“以死明志”能否自证清白,又会不会演变成玉石俱焚的双输局?当企业家用关店自杀式维权,我们该鼓掌叫好,还是倒吸凉气——商业信誉的仗,真要靠“掀桌子”才能打赢吗?
如今账号清空与关停动作,让外界猜测其真实意图——是企业内部矛盾激化?还是个人选择急流勇退?从高调发声到悄然退场,这位商界人物的反常举动,究竟是策略调整的铺垫,还是另有隐情待解?
具体来说,就是指控胖东来用成本仅几百块的玉石,标价几千甚至上万卖给顾客,利润高达百倍,还声称这些玉石的品质连同行三千块的产品都不如。
更狠的是,他还说胖东来故意忽悠高端客户买玉,把超市当成了"韭菜地",这可把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给惹毛了,老于直接放话:这些指控纯属造谣,要追究柴怼怼的法律责任。
更惊人的是,他撂下狠话——如果不能让随意污蔑他人的行为付出代价,他就关停胖东来、注销抖音号,彻底退出江湖,这番话在网络上炸开了锅,有人支持老较真,也有人觉得这是在搞"道德绑架"。
事件发酵后,消费者陷入两难抉择,社交媒体出现两种声音:一种是支持派,买胖东来的东西从来不看价格,就是信任;另外一种是质疑派,再有好服务也不能把石头卖成黄金价。
这种分裂反映出消费心理的深层矛盾:当情感认同遭遇理性判断时,人们更倾向维护已有的认知体系,心理学上的"确认偏误"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现在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商战的前世今生,看看这场大戏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事件全貌的第一回合,柴怼怼的"七伤拳",据知情网友透露,柴怼怼最早是在抖音直播间开炮的,他自称在某珠宝城做过十几年生意,拿着胖东来卖的玉器和市场同类产品做对比。
现场展示了几个关键证据:同款和田玉手镯:胖东来标价12800元,自称进价800元,而某珠宝城同品质产品标价3000元;翡翠吊坠:胖东来售价6800元进货价600元,同行同等级货品市场价2800元左右。
现场灯光对比:指出胖东来用特殊射灯给玉石"美颜",实物品质与展示效果存在差异,这些猛料配上"百倍暴利""专坑有钱人"的标题,视频瞬间获得百万播放量,评论区很快分成两派:老顾客表示震惊要求解释,吃瓜群众则热议"原来超市卖玉这么赚"。
柴怼怼的账号运营轨迹值得玩味,2023年3月注册,专注"商超打假"垂直领域,粉丝量在曝光胖东来事件前不足5万,争议视频发布后三天涨粉超20万,橱窗商品从日用品转向玉石鉴定书籍。
这揭示出新型网络生态的潜规则,选择高口碑企业制造反差话题进行碰瓷营销;使用行业术语营造权威形象进行专业伪装;在争议期快速植入相关商品,进行流量变现,无疑是网络打假背后的流量生意。
值得关注的是,在胖东来事件发酵期间,多个玉石鉴定账号突然密集发声,形成"打假矩阵"。这种有组织的舆论攻势,已超出普通消费者的监督范畴。
第二回合是于东来的"降龙掌",胖东来反应堪称光速。72小时内,创始人于东来亲自出镜录制澄清视频,重点包括:出示近三年玉石采购发票,显示进货均价在标价的35-45%区间,邀请省珠宝质检站专家现场检测,出具鉴定证书。
公开门店玉石柜台成本结构:包含15%采购成本、20%运营费用、5%损耗计提,综合毛利率约60%,强硬表态已固定证据准备起诉,并放出"不维权就关店"的狠话。
有意思的是,于东来在视频里红了眼眶:"要是连基本的商业信誉都保不住,我宁愿不干这行了!"这个真情流露的片段,让不少网友直呼心疼。
要看清这场风波,得先明白珠宝玉石行业的"潜规则",这个行当自古就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说法,但胖东来的经营模式确实与传统珠宝商不同。
这场风波暴露出大众对珠宝玉石消费的认知陷阱,先是证书迷信,认为有证书就等于物有所值,实际上证书不包含价值评估;然后是产地迷信,盲目追求缅甸翡翠,忽视危地马拉等新兴产地的存在;最后是商场信任,误以为实体店就不会有价格泡沫,实则场地成本推高溢价。
某省级珠宝检测站负责人透露,商场售价万元的翡翠挂件,送检样品中超过60%市场公允价在2000-5000元区间,这说明行业性溢价确实存在,但很难界定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暴利"。
传统珠宝店套路,标价通常是成本的5-10倍,依靠节假日打折促销,常见的3折起,导购提成高达销售额的8-15%,需要支付高昂商场扣点的20-30%。
而胖东来的创新打法,是明码实价不打折,打破行业潜规则,导购零提成,避免推销压力,自营场地省去扣点,主打"超市+精品"模式吸引流量。
某珠宝批发商王经理给我们算了笔账,普通商场卖3000的玉镯,成本大概600,胖东来如果卖12800,按他们公布的45%进货价算,成本是5760,这明显比行业常规成本高很多。
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如果胖东来的进货成本确实高于同行,那要么说明他们采购渠道特殊,要么可能存在成本虚报,而柴怼怼质疑的核心,正是认为胖东来实际采购成本远低于宣称数额。
玉石定价迷雾,关键争议点一,是技术流分析成本核算,胖东来公布的进货发票显示,某款12800元的和田玉镯采购价5760元,但多位珠宝从业者指出:同品质镯子在深圳水贝市场批发价约2000-3500元。
若批量采购比如,100件起,单价可压到1500元左右,和田玉证书鉴定成本仅50-80元/件,对此,胖东来解释他们坚持采购"有传承证书的精品",但未具体说明证书差异,有业内人士透露,所谓传承证书多是营销概念,国家标准里并没有这个分类。
关键争议的第二点是品质对比,柴怼怼提供的对比视频显示,胖东来的玉石在自然光下确实不如展示灯光下通透,但这是行业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珠宝店都会使用专业射灯,真正的专业对比应该是在同等光照条件下,用仪器检测折射率、密度等指标。
关键争议的最后一点是毛利率的计算,按胖东来公布的60%毛利率,在零售业确实不算夸张,但要注意的是,超市生鲜毛利率通常只有15-20%,普通百货约30-40%,珠宝首饰行业平均毛利率约65-75%。
但传统珠宝商需要支付高额租金和人工成本,所以单看毛利率,胖东来确实不算暴利,问题症结在于消费者是否接受超市场景下的高端珠宝消费。
从法律视角来看:是触及了商业诋毁的边界,这场纠纷的核心法律问题在于:柴怼怼的言论是否构成商业诋毁?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若能证明存在虚假信息或误导性陈述,造成竞争对手商誉损害,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
难点在于,价格对比是否科学合理,"暴利"是否属于可量化指控,品质对比有无权威检测支撑,某知识产权律师分,如果柴怼怼能提供同期同品质产品的市场行情证据,可能不构成诽谤,但若用低品质产品对标高品质产品,就可能踩红线。
目前双方都在收集证据,胖东来若想起诉成功,需要证明,被对比产品确实存在品质差异,对方存在主观恶意,实际造成了销售额下降等损失,
危机公关的得与失,胖东来的应对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危机公关"的反面案例,做得好的地方:是在72小时黄金时间,快速响应,由老板亲自出面,增强可信度,并出示部分证据,如发票、检测报告等,最后以情感牌引发共鸣。
争议的点在于,用关店作为威胁筹码,被指道德绑架;未开放第三方检测,自证可信度低;情绪化表达,可能激化矛盾;未邀请质疑方参与,验证缺乏公信力。
对比2012年茅台塑化剂事件中,企业通过邀请院士专家背书、组织消费者参观酒厂等策略,胖东来目前的应对显得单薄;相比之下,当年海底捞"老鼠门"事件的处理更显成熟:立即认错、全面整改、开放后厨。
胖东来若想赢得舆论战,或许应该,组织消费者代表参与随机抽检,公示更多供应链细节,起诉前先申请证据保全,停止情绪化喊话,专注事实澄清。
这场风波给零售业敲响三重警钟,透明化革命,Costco的价签注明毛利率模式值得借鉴;场景化风险,跨界经营高溢价商品需配套专业服务;舆情新常态:短视频时代危机爆发速度呈指数级增长。
日本百货巨头高岛屋的经验或许值得参考:其在珠宝楼层设置"成本公示屏",实时显示原料价格、工艺费用、税率构成,用极端透明化解价格质疑。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波都揭示了新零售时代的深层矛盾:当传统超市跨界高端领域时,如何建立消费者信任?当自媒体掌握舆论话语权时,如何平衡监督自由与商业诽谤?这些问题,或许比玉石的真假更值得深思。
胖东来事件本质是场信任攻防战,当"超市界乌托邦"遭遇市场经济的残酷法则,暴露出中国零售业转型升级的深层矛盾,这场危机无论结果如何,都给所有企业上了生动一课:在短视频时代,再坚固的商业护城河,也可能被一段15秒的视频击穿。
消费者要的不仅是物美价廉,更是看得见的真诚,毕竟,商业的本质终将回归到莎士比亚式的永恒命题:to be or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取决于能否在利益与良知间找到平衡支点。
新浪财经——于东来发文直指柴怼怼、抖音:如没有应有处罚 会关闭或离开胖东来 2025-05-03
每日经济新闻——于东来最新发文:胖东来所有信息均可公开!大量视频不可见,此前与网红互怼并怒称退圈,抖音回应…… 2025-05-03
光明网——胖东来投诉后,抖音处理“柴怼怼”账号 2025-05-04
极目新闻——于东来两天连发5条动态回应柴怼怼事件,称对方如不受应有的处罚他将“退圈”,目前已删除相关动态 2025-05-03
新浪财经——于东来:会尽最大努力通过法律途径让违法者受到惩罚 2025-05-03
黑龙江日报——于东来账号已设为私密!此前被网红怼“玉石获百倍暴利”,称对方若不受处罚会关闭胖东来 2025-05-04
来源:珠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