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当听到蝈蝈鸣叫时,夏天就不远了。
不觉春已逝 转眼浅夏始
明天(5日)13时57分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七个节气——立夏
作为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代表着季节的转换
标志着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
此时气温渐升
暑气逐步显现
悠长的夏日正向我们招手
很快就会过渡到
夏的草木葱茏
正所谓
“春尽杂英歇,夏初芳草深”
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
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
立夏时节及以后
气温升高,雨水明显增多
动植物进入旺盛的生长期
新鲜的果香开始弥漫
催生出一种在“舌尖上立夏”的感觉
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
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立夏·物候
壹
一侯蝼蝈鸣
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当听到蝈蝈鸣叫时,夏天就不远了。
贰
二侯蚯蚓出
立夏之后,降雨增多,蚯蚓常常会掘土爬出,也是在帮助农民松土。
叁
三侯王瓜生
五月初,王瓜的藤蔓快速生长,果实也渐渐成熟。
立夏·习俗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气的变化关系到自然节律变化,立夏阳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茁壮成长。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尝新活动
江南习俗中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即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人们品尝。
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
·斗蛋游戏
“立夏蛋,满街甩”,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要用熟鸡蛋,一般是用白水带壳煮的囫囵蛋(蛋壳不能破损),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
斗蛋的规则十分简单,就是“比比谁的蛋壳硬”: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小强,被尊为“蛋王”。至于为什么要斗蛋,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
·立夏称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丰子恺作 《却喜今年重几斤》
立夏养生
01
养好心神,祛除心火
夏与心相通,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立夏后的高温容易引起情绪焦躁,导致心火过旺,引发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受情绪起伏及气候外感因素的影响,发生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
02
健脾养胃,少吃生冷
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应。
此外,中医认为,脾为化生之源,是人体的气机枢纽。但如果脾气不足,吃进的食物就不能顺利转化为水谷精华,或者已经转化为精华的也不能顺畅运送到身体各个脏腑。夏季更易发生脾胃不和及脾虚等症状,比如吃冰冷食物,往往最先损伤的就是脾胃。
03
暑热湿邪,注意祛湿
夏季的到来,让万物在雨水阳光的滋养中逐渐成长,人体也在此时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注意健脾祛湿。
立夏后由于雨量的增加,空气潮湿,体内容易生湿,因此,特别要提防湿热困脾。中医上有句话叫“暑多挟湿”,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
04
护好阳气,切勿贪凉
入夏后,很多人喜欢贪凉,比如年轻人喜欢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贪吃冷饮冷食、有些人跑步大汗淋漓马上冲个冷水澡等,这样做反而容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春天的时候是阳气刚刚开始生长,夏天慢慢阳气就盛了。养阳是夏季养生的关键。“阳”是生命之本,养生就是养阳气,阳气足,人就不易生病。
春意藏,夏初长
风暖人间草木香
在这个花褪残红、绿肥红瘦的时节
何不效仿古人饯春,三五好友趁此相聚
和春告别,与夏相拥,不亦乐乎。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