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协和医大的“4 + 4”模式异化为特权子弟晋升的快车道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3 15:23 2

摘要:“4 + 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借鉴美国医学培养体系,面向非医学本科毕业生,历经四年医学课程学习后可获医学博士学位。国内仅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少数院校开展此项试点。协和“4 + 4”试点班于2018年启动改革,2019年,董某从美国巴纳德学院

警惕协和医学的“4 + 4”模式异化为特权子弟晋升的快捷通道

近期,因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某私德相关事件,牵出毕业于协和“4 + 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试点班的董某,该“4 + 4”模式引发公众广泛关注与热议。

“4 + 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借鉴美国医学培养体系,面向非医学本科毕业生,历经四年医学课程学习后可获医学博士学位。国内仅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少数院校开展此项试点。协和“4 + 4”试点班于2018年启动改革,2019年,董某从美国巴纳德学院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进入该试点班,成为首批17名学生之一。

从招生规则来看,最初录取要求颇为严格。要求申请者毕业于QS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的大学,本科期间需修满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和逻辑思维等课程,提供英语成绩证明,且在校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3.6(满分4.0)或排名在年级前30%,同时需要2名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推荐信。复试阶段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参照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由专业团队开发专门题库,重点考查候选人知识深度、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包含多轮迷你面试(MMI)和专家面试,全面评估学生心理特征、对医学职业的理解以及知识、人文素养、医学抱负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情况。

然而,近年来招生情况发生变化。招生范围逐步扩大,门槛有所降低。2023年,巴纳德学院被纳入拟招收本科毕业生的院校列表;2020年起,取消对绩点的硬性要求。这一系列变动引发对选拔标准公正性的质疑。

在推荐信方面,虽推荐信在国外医学申请中属常规操作,但国内缺乏成熟的医学志愿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协和医学院虽于2022年将医学推荐信要求调整为2名生物医学相关学科副教授(或相当教职)以上职称的推荐信,但推荐信环节仍备受争议。以董某为例,其在协和医学院期间,参与多领域研究,合作作者包括骨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邱贵兴,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东等。公众难免质疑其科研资源是否得益于家庭或社会关系,进而引发对招生公平性的担忧。

关于学制缩短后能否培养出胜任临床工作的医生这一问题,现有研究数据显示,“4 + 4”模式下学生的学科成绩与传统八年制模式无显著差异,但临床能力和科研产出略低于传统八年制学生。在协和传统八年制培养模式中,前2.5年学生在清华大学进行医学预科学习,之后返回协和医学院本部进行1.5年基础医学理论学习,从第五年开始进入临床医学阶段,包括临床课程、见习与实习,见习和实习各一年,并在最后8个月进行科研、完成论文。“4 + 4”模式的学生在本科阶段提前完成最初2.5年的预科学习,将后续学习内容压缩至4年,学习压力较大。当前国内医学生“重科研、轻临床”现象普遍,在此背景下,“4 + 4”模式学生对临床实践的关注可能更为有限。

总体而言,目前虽无确凿证据表明协和“4 + 4”模式已成为特权阶层晋升的快捷通道,但制度层面存在漏洞。招生门槛的逐步放宽、公示机制的不完善、缺乏统一考核监督标准等问题,易引发“降标录取”的猜测。加之医学领域长期存在资源集中、“圈子文化”现象,公众对“精英项目”较为敏感,董某事件的发酵,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质疑。

因此,需警惕协和“4 + 4”模式异化为特权阶层子弟晋升的快捷通道。协和医学院应公开招生细节,如申请者的预科成绩、笔试面试分数等;建立标准化考核体系,减少主观评价中的人脉干扰;强化规培阶段考核,通过全国统一结业考试客观评估培养质量。唯有如此,该跨学科医学教育模式方能在保障公平性的基础上,实现其教育价值。

来源:五哥爱炒股又爱八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