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离开董明珠的孟羽童,还是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道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4 21:38 2

摘要:“董明珠接班人”的标签曾让孟羽童一夜成名,却也成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

编辑:Yi

曾经的“董明珠钦点接班人”、格力最年轻女秘书孟羽童。

从格力离职仅一年,便成立了新公司。

靠广告和直播带货实现经济自由,俨然成为新一代“网红顶流”

然而这条看似风光的路,却暗藏着与老东家的激烈交锋

董明珠多次公开炮轰她“利用格力平台当网红”“只图私利”。

甚至直言“她连一篇像样的文书都写不出”。

孟羽童的“不归路”究竟是自毁前程,还是撕掉标签的破局重生?

01

“董明珠接班人”的标签曾让孟羽童一夜成名,却也成了她无法摆脱的枷锁。

2021年,一档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

让孟羽童的名字首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当时的她还只是一个浙江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她既没有商科的背景,也毫无职场经验。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在节目中却对她青睐有加。

董明珠毫不掩饰对她的偏爱,不仅把她当做女儿一样。

更是在镜头前高调的宣布:“我要把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让孟羽童瞬间被贴上了“格力接班人”的标签。

短短两个月,孟羽童便从普通的实习生晋升为了董事长秘书。

频繁的陪着董明珠出席峰会、参与直播带货等活动。

格力的官方账号上,两个人同款的视频播放量都屡屡破万。

“接班人”标签迅速将她推到了流量的巅峰。

当时的孟羽童,仿佛已经站在了职场金字塔的顶端。

但其实光鲜的表面之下,早就已经埋下了裂变的种子。

格力为孟羽童打造的“明珠羽童”IP,本质上就是一场流量实验。

因为董明珠需要吸引年轻的消费者。

孟羽童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流量密码。

但是,董明珠对孟羽童的定位其实始终充满了矛盾。

一方面,她需要这位年轻人撑起格力年轻化、流量化的门面。

另一方面,她对孟羽童的期待却是“以公司为家”的奉献精神。

终于,在孟羽童的个人社交账号粉丝量突破百万。

单条的广告报价飙升到了20万元时。

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其实入职的初期,孟羽童的工作强度远超常人想象。

格力内部人士透露,她的月薪仅5000至1万元。

但是,却需24小时待命,单日工作时长甚至达21小时。

她曾在社交媒体上隐晦的抱怨过。

“连续两个月没有完整周末”。

高强度的工作与收入之间的失衡,也是两个人决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流量与资本的博弈中,师徒关系终究难逃利益切割。

02

孟羽童的离开,可以说是个人野心与格力体制冲突的必然结果。

2023年5月,孟羽童以一句“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宣告了离职。

表面上来看,她离职的原因是薪资低、工作强度过大。

以及董明珠强势的领导力等的现实矛盾。

但其实是因为格力需要“工具人”,而孟羽童想要的则是“自主权”。

董明珠将孟羽童从秘书岗调至直播部门。

试图让她复制自己“带货女王”的路径。

但是,却忽视了她缺乏产品知识与销售经验。

孟羽童在积累到了百万粉丝后。

意识到了个人IP的商业潜力已经远超格力的薪资。

她的IP签约费已经达到了保底400万,甚至可达到2000万。

在面对MCN机构的高薪诱惑时。

格力那“月入不过万”的待遇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董明珠的“控制欲”加速了两人之间的决裂。

她要求员工“绝对服从”,甚至提议“跳槽收费”。

她认为公司培养人才的成本必须被“回收”。

这种家长式管理,与年轻人追求自我实现的价值观格格不入。

孟羽童在离职视频中虽然感谢了董明珠。

但却强调要“自立自强”,这也暗示了对格力束缚的不满。

格力官方轻描淡写地回应称“人员正常流动”。

但董明珠却在后续演讲中直言:

“连文书都写不好,只想当网红!”

支持者认为孟羽童“清醒搞钱”无可厚非。

反对者批评她“背弃伯乐,急功近利”。

而董明珠的愤怒,实则是格力“造星计划”失败的无奈。

既想借流量破圈,又无法接受员工“反噬”平台。

流量红利终有保质期,撕破脸皮的师徒只剩一地鸡毛。

03

离开格力后的孟羽童,在争议中开启了自己的“第二人生”。

如今的她,全网的粉丝已经超过了400万。

成立了个人公司,广告与直播的收入远远超过了格力时期。

社交平台上,她还晒出了“给母亲买珠宝”“筹备新项目”的动态。

俨然成为了一副“成功女性”姿态。

但流量的红利始终都会伴随着隐忧。

她的“逆袭”被部分网友质疑为是“踩董明珠上位”。

借助格力光环积累粉丝,却不对老东家表达感恩。

董明珠的公开指责,也让她背负了“忘恩负义”的骂名。

并且缺乏团队支持的她。

内容质量逐渐滑坡,粉丝增长陷入了停滞。

曾经的“接班人”光环,反而成了她难以摆脱的枷锁。

当资本撤去梯子,独立创业的泡沫一戳即破。

格力与孟羽童的“互撕”,暴露网红经济的悖论。

企业渴望用“明星员工”引流,却难以平衡个人与集体的利益。

员工借企业平台起飞后,往往选择单飞变现。

这种“互相利用”的关系,注定脆弱而短暂。

孟羽童的故事,揭开了大厂“造星运动”的残酷真相。

她的经历,为所有渴望借势腾飞的年轻人敲响警钟。

资本的力量可以捧红一个人,也能在转身时将其推入深渊。

如今的孟羽童仍在社交平台上坚持更新,只是评论区早已不再沸腾。

而格力的直播间里董明珠依然雷厉风行,仿佛一切从未改变。

这条路是否真的“无法回头”?答案或许只有时间知道。

信息来源:

人民资讯——董明珠的“接班人”出现了!这个22岁的姑娘,凭什么?

红星新闻——孟羽童和格力分道扬镳,不过是商业社会的必然

第一财经——“董明珠怒斥孟羽童”冲上热搜,称她只是挣钱多一点

红星新闻——董明珠怒斥孟羽童:只想用格力平台做网红,当秘书期间“连个文都写不出来”

来源:漫威十级学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