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一场例行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以一句“人民若长期歌舞升平、娱乐至死,离危亡不远了”。这番话非空穴来风,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洞察和对现实社会趋势的观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背景下,娱乐内容渗透进人们的生活,逐渐演变为一种主导性的文化力
2025年3月,一场例行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大校以一句“人民若长期歌舞升平、娱乐至死,离危亡不远了”。这番话非空穴来风,是基于对历史规律的洞察和对现实社会趋势的观察。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背景下,娱乐内容渗透进人们的生活,逐渐演变为一种主导性的文化力量。这种趋势影响价值观与行为模式,更可能动摇一个国家的精神根基。
唐朝中后期,唐穆宗李恒年富力强,却沉溺于狩猎、宴饮与修建宫殿,忽视朝政,导致官僚体系松懈、藩镇割据加剧。他在位期间,朝廷治理能力大幅下滑,百姓困苦,国家财政濒临崩溃。他本人也因纵情声色而早逝,终年三十岁。
清朝咸丰年间,正值内忧外患,咸丰帝奕詝选择逃避现实,沉迷于戏曲、美酒与鸦片之中。他在热河避暑山庄整日听戏、饮酒、吸食,几乎不过问国事。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首都北京被英法联军攻陷,圆明园惨遭焚毁。皇帝依旧沉浸在个人的享乐世界中,直至三十一岁病逝。
北齐时期,高湛与胡皇后堪称“荒淫乱政”代表。高湛登基后不久便退位享乐,放任奸臣当道,皇后胡氏公然与大臣、僧人私通,将宫廷变成奢靡的游乐场。夫妻二人无心治国,导致北齐政治腐败、民心涣散,最终在北周军队的进攻下灭亡。
古代王朝的覆灭是“娱乐致亡”的宏观写照,当今社会的某些现象,是在微观层面展现出类似的危险信号。
一,过去十年间,青少年群体中希望成为“网红”的比例上升,愿意投身科研、国防等艰苦关键领域的年轻人明显减少。这背后,是娱乐产业对社会注意力的强烈吸引。明星通过社交媒体迅速积累人气,一夜成名、轻松获利的现象让年轻人产生“捷径思维”,误以为成功可以绕过努力与积累。
二,头部明星的薪酬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远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年度预算。同时,推动国家发展的科技工作者、工程师、教育者等群体,常面临待遇低、晋升慢的问题。这种结构性失衡打击了实干者的积极性,也在无形中传递出“追名逐利才是成功”的错误导向。
三,短视频平台通过个性化推荐不断强化用户的偏好,使他们陷入单一的信息环境中,缺乏对复杂问题的多角度思考。重大科技成果发布时,难以获得应有的传播热度。一条明星绯闻或八卦视频,能在短时间内引爆全网。这种信息传播的不平衡,正在改变公众的关注焦点,削弱社会整体的理性判断力与危机意识。
美国学者布热津斯基曾提出“奶头乐理论”,即通过提供大量低成本的娱乐消遣,转移大众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从而维持社会稳定。这策略的本质是“软性控制”,并不依赖强制手段,而是通过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使人失去批判精神与行动意愿。
罗马帝国晚期为了安抚民众,大量举办角斗士比赛、发放免费粮食,营造出虚假的繁荣景象。结果是,公民逐渐失去了尚武精神与社会责任感,面对外敌入侵毫无抵抗之力,最终导致帝国瓦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年轻人沉迷于奢侈品消费、动漫文化与“卡哇伊”审美,社会整体呈现一种虚幻的繁荣。随着1990年经济泡沫破裂,日本进入长达三十年的停滞期。年轻人普遍奉行不婚、不育、不买房,社会活力大幅下降,国家竞争力也随之减弱。
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迅猛,也不可忽视类似的风险。短视频、直播打赏、游戏氪金等娱乐形式兴起,正在塑造一种新的“即时满足”文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获取快速反馈,对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兴趣缺缺。这种趋势如果不加以引导,可能会在未来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个人层面,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虚拟世界。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参与线下社交活动等方式,逐步培养深度思考与持续学习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真正的成就来源于长期努力而非短期曝光。
社会层面,媒体应承担起引导公众的责任,加大对科学家、军人、工匠等群体的宣传力度,重塑社会对“实干家”的尊重与敬仰。例如,《大国工匠》《感动中国》等节目就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此外,应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本更多投向科技创新、教育发展等领域,减少对娱乐产业的过度依赖。
国家层面,要加强对境外文化的甄别与审查,防止不良价值观的渗透。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故宫文创、文化类节目。同时,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
吴谦大校的警示,并非危言耸听,是对当前社会趋势的清醒判断。娱乐本身无原罪,如果娱乐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取代了奋斗、责任与理想,那就是一种潜在的危机。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强盛,从来不是建立在表面的喧嚣之上,而是根植于国民的精神力量与集体智慧。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今日细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