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民辅助驾驶”咋就不说了,虽然大家嘴上在骂,但是,身体却很诚实,看看其他车企都是怎么跟进的就对了。
个人认为,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才是真正能够“威胁”到燃油车的技术!
2025年,比亚迪汽车有两大事件。
一是普及了“全民辅助驾驶”,降低了辅助驾驶的门槛;
二是推出了“兆瓦闪充”技术,引领新能源汽车新时代的发展。
“全民辅助驾驶”咋就不说了,虽然大家嘴上在骂,但是,身体却很诚实,看看其他车企都是怎么跟进的就对了。
奇瑞汽车,发布了“猎鹰辅助驾驶”,而且也是按算力来分级的,比如,猎鹰智驾500、猎鹰智驾700、猎鹰智驾900。
吉利银河,也跟进了“千里浩瀚”辅助驾驶,并且还规划了H1、H3、H5、H7、H9共5大层级方案。
区别就是比亚迪已完全量产,成功落地,而其他有些车企还停留在PPT上。
而这篇文章,我们重点来说说比亚迪的“兆瓦闪充”以及刀片电池技术。
比亚迪汽车,推出的“兆瓦闪充”依旧做到了发布既量产,已经有唐L EV、汉L EV两款车型在销售了。
就算是技术已落地,依旧能看到有不少人在“抨击”、“嘲讽”比亚迪,说啥的都有。
比如,有说“兆瓦闪充,影响电池寿命的”;
还有说“兆瓦闪充中看不中用,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充电桩”。
下面,就通过一场直播测试,来看看比亚迪全新旗舰车型汉L EV搭载的“兆瓦闪充”刀片电池到底有多强?
这场直播测试主要包含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续航测试。
测试车辆为701公里续航版本,测试路段为大部分高速+30公里市区道路(要上下高速),高速定速巡航,平均车速115Km/h左右。
测试条件为空调24℃,满载5人(划重点)。
说实话,这个测试条件属于非常苛刻的了,因为,电车续航最怕两个,一是载重,二是高速,两者兼具相当于Buff直接叠满了。
最终,电量还剩1%时,总共跑了470公里高速+30公里市区,合计500公里,相当于续航打了7折。
在满载并且全程高速的情况下,还能够跑出这个成绩,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当时满屏幕看到的都是“牛X”两个字。
真正让大家感到“震惊”的其实是后面的充电环节,才让大家彻底领略了比亚迪“兆瓦闪充”的真正意义,这玩意原来在非“兆瓦闪充”充电桩上,依旧非常强。
电量告警以后,这位汽车博主找了个华为的250kW桩,然后,接了双枪充电,整个功率一直都很稳定,并且长时间保持在460kW以上。
我们要知道,这个充电桩就是最常见的普通商业充电桩,而且最大功率只有250kW,并且,当时还有其他车在充电,充电桩是没有办法做到满功率输出的。
460kW的充电功率一直持续到快70%电量时才开始往下降,用时9分钟就已经充了约85%,相当于已经实现了将近600公里续航,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
而且,直到电量到92%时的充电功率还有152.7kW,这是什么概念?很多车可能80%以后的功率都到不了100kW,最后电量99%的时候充电功率还有81kW。
最终,从0-100%充满一共用时19分钟,这个速度相当炸裂,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
也就是说,比亚迪汉L EV,跑个500公里,然后,随便找个快充桩充个10分钟又可以继续开500百公里了,这个速度你说与加油有啥区别?
所以说,真正对燃油车构成威胁的是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当然,现在可能很多人还感受不到威胁,因为,目前“兆瓦闪充”只有比亚迪有,而且充电桩还非常少。
但是,兆瓦闪充已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了。
试想一下,不久的将来,当80%的电车都具备“兆瓦闪充”能力,80%的商业充电桩都支持“兆瓦闪充”技术,那将会是一种啥样的场景?
充电5分钟就可以直接走了!
什么“续航焦虑”?压根不存在好不好。
我想,这才是比亚迪“兆瓦闪充”真正的意义,它指引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将来的三电技术发展前景,其他车企可能得加油了!
所以说,就算是没有“兆瓦充电桩”,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在普通充电桩上依旧可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为车主节省时间成本。
感谢您的阅读,原创不易,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来源:瞎聊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