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新青年》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它由陈独秀创刊于五四运动时期,自1915年9月15日至1926年7月,作为一本弘扬革命新思想的重要刊物,倡导“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在这一时期甚至后世都发挥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其时,有多篇重要文章、作品在此刊上发表,引起巨大轰动。如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新诗《相隔一层纸》,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
1919年底,《新青年》为重印前五卷刊登广告,其中有这么一句:“这《新青年》,仿佛可以算得‘中国近五年的思想变迁史’了。不独社员的思想变迁在这里面表现,就是外边人的思想变迁也有一大部在这里面表现。”
胡适在其主编的《努力周报》上发表《与高一涵等四位的信》中说道:“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
十几年后,思想史家郭湛波正式坐实《新青年》同人的自我期待,称“由《新青年》可以看他(指陈独秀)个人思想的变迁,同时可以看到当时思想界的变迁”。
此后,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评述《新青年》,成为学界的主流声音。
可以说,不读《新青年》就无法深入了解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不读《新青年》就无法知晓昨天我们如何与旧时代割裂,如何畅想建设着新的时代——一个没有旧道德、旧文学、旧思想的伟大时代。
正如陈独秀在吴稚晖《青年与工具》一文后说道:“此文竟于发热剧烈时力疾为之,以践本志之约。其诲不倦重然诺如此。全文无一语非药石。我中国人头脑中得未曾有,望读者诸君珍重读之,勿轻轻放过一行一句一字也。”刊载在《新青年》上的许多文章皆是如此。
阅读《文选》中的经典名句,一同感受那样一个激情燃烧与理性思考并重的时代。
1、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
2、吾辈以历史进化之眼光观之,决不可谓古人之文学皆胜于今人也。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亦不必摹仿周秦也。
3、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4、一代文辞之风气,必随一代语言以为转变。今世有今世之语,自应有今世之文以应之,不容借用古者。
5、今新文学之伟大精神,即在篇篇有明确之思想,句句有明确之义蕴,字字有明确之概念。
6、要有话说,方才说话。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7、一切语言文字的作用在于达意表情;达意达得妙,表情表得好,便是文学。
8、文学最大的作用,在能描写现代的社会,指导现代的人生。
9、当新思想未能实行之先,必使与我反抗之旧思想,破坏无余,乃有建树新思想之余地。
10、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除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
11、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寸,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自度度人,社会庶几其有清宁之日也。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
12、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13、夫生存竞争,势所不免,一息尚存,即无守退安隐之余地。排万难而前行,乃人生之天职。以善意解之,退隐为高人出世之行;以恶意解之,退隐为弱者不适竞争之现象。
14、人之生也,应战胜恶社会,而不可为恶社会所征服;应超出恶社会,进冒险苦斗之兵,而不可逃遁恶社会,作退避安闲之想。
15、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
16、况且解放重在自动,不只是被动的意思,个人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不受束缚,不甘压制,要求客观上的解放,才能收解放底圆满效果。自动的解放,正是解放底第一义。
17、因为人类的运命是同一的,所以我要顾虑我的运命,便同时须顾虑人类共同的运命。所以我们只能说时代,不能分中外。
18、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想象者何?既超脱客观之现象,复抛弃主观之理性,凭空构造,有假定而无实证,不可以人间已有之智灵,明其理由,道其法则者也。
19、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较之想象武断之所为,其步度诚缓,然其步步皆踏实地,不若幻想突飞者之终无寸进也。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20、其实“太阳底下,何尝有新的东西”?思想道理,只有是非,并无新旧。要说是新,也单是新发见的新,不是新发明的新。
21、真理永远存在,并无时间的限制,只因我们自己愚昧,闻道太迟,离发见的时候尚近,所以称他新。
22、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此等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吾人心坎儿里彻底的信仰永远不能合一。
重温《新青年》“六大主编”之风采
《新青年》第一至三卷由陈独秀一人主编,第四至六卷为“编辑部同人”轮流编辑。
《新青年》每卷六期,“编辑部同人”每人负责一期,也就有了“六大主编”的说法。
《新青年》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号
曾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教授的陈独秀先生,是《新青年》的灵魂人物。他不仅创办了《新青年》,还作为主编与《新青年》相始终。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创刊,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人权”与“科学”的口号,是新文化运动第一篇纲领性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创刊后,群益书社接到上海基督教青年会来信,信上说“《青年杂志》同青年会创办的刊物《上海青年》名字雷同,应该及早改名,省得犯冒名的错误”。于是,为避免混淆两本杂志并突出《青年杂志》的新意,从1916年9月1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起,《青年杂志》正式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通过积极宣传倡导科学和民主,也就是“赛先生”和“德先生”,以及新文学来进行民众思想启蒙,它的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7年初,陈独秀应邀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但印刷地点仍在上海。
1918年1月,《新青年》从第4卷第一号起实行改版,杂志文章改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进行创编,标志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1919年6月,陈独秀到北京城南新世界游乐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遭到北洋政府逮捕,同年9月中旬出狱,继续担任《新青年》月刊主编。
1920年2月中旬,陈独秀为了摆脱警察的追捕,从北京返回上海,《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移到上海,但仍保留北京编辑部。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出版“劳动节纪念号”,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等重要文章,在读者中引起轰动。
1920年末,胡适提出《新青年》应该“声明不谈政治”,立即遭到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坚决反对。实际上,从1920年9月1日第八卷第一号起,《新青年》就已经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0年下半年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多达130多篇,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1920年底,陈独秀前往广州任职,杂志社一并迁至广州。1921年9月,陈独秀由广州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工作,《新青年》再次迁回上海。10月4日下午,法租界巡捕房查抄《新青年》编辑部,陈独秀等人惨遭拘押,经马林、孙中山等营救后被保释。经此,《新青年》一度停顿。
随着新文化统一战线的逐步分化,《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恢复出版并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1926年7月彻底停刊。后期的《新青年》介绍了大量马列主义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新青年》编辑部同人皆为北京大学教授,他们意趣相投、志同道合,倾注心血、不计报酬地编辑每一期《新青年》,在北大迅速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者为核心的革新营垒。
北京大学革新派师生校友的参与积极性迅速提升,纷纷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翻译稿件,《新青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日增,新文化运动势不可挡地走向高潮。
由于编辑部成员变化,“六大主编”实不止6人。综合《新青年》编辑及作者的书信、日记、回忆等文献资料,除陈独秀外,胡适、钱玄同、沈尹默、刘半农、陶孟和、李大钊、高一涵等人,皆在“六大主编”之列。他们不仅共同承担编辑组稿工作,也是《新青年》的主要作者。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1917年起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哲学门主任、英文系主任、教务长、文学院院长、校长等。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中国系统地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领导者。1918至1927年受聘北京大学,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史学、政治学等系教授。
陶孟和(1887-1960)原名陶履恭。祖籍浙江绍兴,生于天津。社会学家、哲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14至1927年曾任北京大学教授、系主任、教务长等。中国社会学近代研究体系的奠基人之一。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墨,字秋明。祖籍浙江湖州,生于陕西安康。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1913年起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会长。
刘半农(1891-1934)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文学家、语言学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1917至1920、1925至1934年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曾任研究所国学门导师、研究院文史部主任等。
钱玄同(1887-1939)字德潜,号疑古。浙江吴兴(今湖州)人。语言学家。1915年起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等。创议并参加拟制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
高一涵(1885-1968)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安徽六安人。政治学家。1917年起受聘北京大学,曾任政治系教授、北大丛书编译委员会委员等。
以下是出现在《觉醒年代》中的金句,值得反复品读。
1、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
2、道德是用来律己的,不是用来责人的;道德是用来躬行实践的,不是在嘴里空喊的。
3、要做一名出色的记者,比知识更重要的,就是人的思想、立场、还有职业道德。
4、我们要每天工作八小时,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因为我们相信,上帝只让我们工作八小时,我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剩下八小时留给我们自己。
5、在我们中国人身上,有其他任何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温良不是温顺,更不是懦弱,温良是一种力量。
6、只有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7、要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来塑造一代新青年;来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家!
8、敢于努力救国之青年,筋骨强,方能气力雄,才能把外国人叫我们东亚病夫的帽子彻底踩在脚下!
9、当代中国的新青年,我以为应该有六个标准:自立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新青年》发刊词选段
10、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是则地球一日存在,即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吾人之青春一日存在,则地球之青春一日存在。
——李大钊《青春》选段
11、看来看去就觉得这社会烂透了,根本无药可救。药还是有的,只不过需要有人去找才行。药在何处?寻药之人又是谁?我,我们。
12、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
13、我们中华民族原有最伟大的能力,就是压迫越深,反抗就越大。蓄之即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会比任何民族都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比任何民族都光明。我们要努力拼命地向前,我们黄金的世界,我们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眼前。
14、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
15、何为自觉?自觉就是改进国家精神,自强不息地创立一个新国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国家不可爱了,就不爱国了,更不能因为我们没有享受到这个国家的爱,就去厌恶甚至抛弃这个国家。
16、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以财富有无为标准。
17、礼貌的本质,是体谅 照顾他人的情绪。
18、自信是优点,但不能盲目自信。
19、苦中作乐,才是士的本质。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
20、他们可以挡住天上的太阳,但他们无法挡住民主的光芒。
21、任何人都不能试图去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
22、无论我们当什么,我们要当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23、宽容和厚道是我们读书人从小的习养,但是宽容和厚道,它不是没有限度的呀!
24、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
25、一手托着国格,一手托着公理,失掉了哪一个都是对这个国家的犯罪。
26、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自己不爱,谁爱?
27、中华民族之振兴,一百年以后的中国,他必会证明我今天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
28、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29、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30、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最后,用《文选》《随感录》中唐俟的一段话勉励大家——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尼采说:“真的,人是一个浊浪。应该是海了,能容这浊浪,使他干净。咄,我教你们超人:这便是海,在他这里,能容下你们的大侮蔑。”(扎拉图如是说的序言第三节)
纵令不过一洼浅水,也可以学学大海;横竖都是水,可以相通。几粒石子,任他们暗地里掷来;几滴秽水,任他们从背后泼来就是了。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