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伊朗与美国围绕伊核问题及美国解除对伊制裁问题展开的第三轮间接谈判。然而,就在谈判进行的同一天,伊朗南部沙希德拉贾伊港突发爆炸事件,造成25人死亡、1139人受伤、6人失踪的惨重后果。
据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报道,近期,伊朗与美国围绕伊核问题及美国解除对伊制裁问题展开的第三轮间接谈判。然而,就在谈判进行的同一天,伊朗南部沙希德拉贾伊港突发爆炸事件,造成25人死亡、1139人受伤、6人失踪的惨重后果。
伊朗港口爆炸(资料图)
此次美伊谈判于当地时间4月26日傍晚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结束。为了推动谈判进程,双方选择了闭门谈判的方式,由阿曼担任中间方,负责传递彼此的观点和立场。从谈判后的表态来看,似乎取得了一定进展。阿曼外交大臣巴德尔表示,伊朗和美国达成共识,期望在相互尊重和持久承诺的基础上达成协议,核心原则、目标及技术关切也已基本得到解决,后续谈判计划在下周继续,下一场高级别谈判暂定于5月3日举行。伊朗外长阿拉格齐也对谈判进程表示肯定,他认为本轮谈判比上一轮更严肃,深入讨论了很多技术细节,并且双方对谈判过程感到满意。美国方面同样有官员给予了积极评价,称谈判富有成效。
深入剖析谈判的具体内容,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诸多棘手的问题。一直以来,伊核问题中的铀浓缩议题都是双方争论的焦点。伊朗强调铀浓缩的重要性,坚称其铀浓缩权利“不可谈判” ;美国则态度强硬,从最初表示伊朗可以将铀浓缩水平控制在2015年伊核协议规定的3.67%以内,到后来改口坚称伊朗应停止所有铀浓缩活动。这种态度上的反复,凸显出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巨大分歧。尽管本轮谈判在一些原则目标和技术问题上宣称达成了一致,但实际上这些分歧一直存在,且尚未得到真正解决。而解除经济制裁作为未来美伊谈判的核心关键,更是充满变数。美国长期对伊朗实施制裁,严重阻碍了伊朗的经济发展。伊朗方面迫切希望美国能够解除制裁,然而美国是否会在知晓伊朗相关原则和目标的情况下同意解除部分制裁,目前仍不得而知。
伊朗港口爆炸(资料图)
在美伊谈判进行的同时,伊朗南部沙希德拉贾伊港发生的爆炸事件,给紧张的局势火上浇油。当地时间26日约12时20分,剧烈的爆炸在沙希德拉贾伊港响起,瞬间蘑菇云和黑色浓烟从港区升起,海关办公楼和附近车辆遭受重创,火灾迅速蔓延到附近集装箱和散货船码头,装载的货物被引燃。由于当时高温天气的影响,火情在初期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据伊朗议会民事委员会负责人估计,超过10000个集装箱被烧毁,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沙希德拉贾伊港在伊朗的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伊朗最大的商业港口,还是重要的跨境贸易运输中心。该港年吞吐量高达8800多万吨,约占伊朗全国进出口总量的55%以上、过境贸易量的70%和集装箱货物总量的90% ,所在的经济特区还承担了全国约43%的石油业务。爆炸发生后,港口停止运营,这对伊朗的对外贸易和生产流动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尽管伊朗政府积极应对,27日上午,伊朗道路与城市发展部部长宣布受灾部分为港口14个分区的其中之一,港口内多个区域已恢复正常运作,其他分区的燃料、散货及集装箱装卸作业也在有序进行,港口海关也恢复了外贸货物清关程序,但此次爆炸事件的影响仍不容小觑。
爆炸事件发生后,关于事故原因的猜测层出不穷。当地媒体最初怀疑是港区内储油罐发生爆炸,但伊朗国家石油炼制与分销公司很快予以否认,声明爆炸与公司的炼油厂、储油罐和输油管道无关,相关石化设施运行正常。伊朗政府发言人穆哈杰拉尼表示,发生爆炸的是“存放在港口的、可能装有化学品的集装箱”,但具体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由于爆炸发生当天,美伊正在阿曼进行第三轮核问题间接谈判,外界不禁猜测这起爆炸事故是否与谈判有关,甚至怀疑以色列实施了破坏行动以阻挠谈判进程。不过,以色列媒体报道称,以色列官员否认与该事故有关。此外,还有媒体报道称爆炸集装箱内的货物为生产导弹燃料所需的化学原料,对此,伊朗国防部发言人也予以否认,强调根据调查和审查文件,该港口过去和现在均没有进出口军用物资。
伊朗港口爆炸(资料图)
美伊谈判与伊朗港口爆炸这两件事交织在一起,让本就复杂的美伊关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美伊双方都对谈判表达了一定的诚意和灵活性,外界也有理由期待双方未来能够达成一个相对积极的协议。但不可忽视的是,美国“以压促谈”的总体策略并未改变,特朗普此前再次威胁若不能达成协议将对伊朗动武 。同时,伊朗在核武器开发和高浓度浓缩铀生产进程上的表态能否换来美国免除制裁,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一旦美国在解除制裁问题上拖延,伊朗很可能采取反制措施,进一步恶化谈判的外部环境。此外,美国和以色列一直试图将伊朗的弹道导弹研发和地缘政治活动纳入谈判议题,而伊朗明确表示谈判不会涉及核问题以外的其他问题,双方在这方面的矛盾难以调和。
美伊谈判在看似积极的表象下,实则暗藏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伊朗港口爆炸事件更是让局势变得更加严峻。未来美伊关系究竟会走向何方,是能够达成阶段性协议,还是会陷入更深的僵局,仍需持续关注。
来源:湘都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