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胖东来卖玉赚百倍!老板花钱养水军!”网红“柴怼怼”扯着嗓子在视频里喊。这边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直接拍桌子:“法院见!先赔500万!”那边“胖都来”刚开业就被指“蹭脸”,明星站台喊着“投资30亿”,咋看都像照镜子?这热闹事儿里藏着啥门道?
引言
“胖东来卖玉赚百倍!老板花钱养水军!”网红“柴怼怼”扯着嗓子在视频里喊。这边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直接拍桌子:“法院见!先赔500万!”那边“胖都来”刚开业就被指“蹭脸”,明星站台喊着“投资30亿”,咋看都像照镜子?这热闹事儿里藏着啥门道?
正文
一、网红嘴炮砸了谁的饭碗?
咱先唠唠这“柴怼怼”。您说您一带货网红,不好好卖自家玉石,非盯着胖东来的玉石柜台较劲。镜头怼着人家商品喊“成本20卖2000”,这话咋听着像菜市场大妈掐架呢?按您这逻辑,超市卖瓶水赚一块八毛的,是不是也该算“暴利行业”?
可人家胖东来没惯着——直接晒出经营数据:玉器毛利率15%,比某些网红直播间标着“骨折价”却赚得盆满钵满的良心多了。更有意思的是,网友扒出“柴怼怼”自己卖的玉石,质检报告都能玩“变脸”,合着您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这事说白了,就是一场“流量碰瓷”。现在有些网红,为了直播间那点人气,逮着大企业就咬,反正嘴炮不花钱,万一闹大了还能蹭波热度。就像前阵子某博主硬说某奶茶加“避孕药”,最后不也被打脸了?但人家企业呢?光打官司就得脱层皮,商誉损失更是算不清。
二、于东来退圈?顶流商超的“玻璃心”还是真委屈?
要说胖东来,那在河南可是“神一般的存在”。别的超市搞促销靠喇叭喊,人家靠“员工不准怼顾客”上热搜;别的老板闷声发大财,于东来隔三差五就晒工资单,说“员工月薪低于8000是我的错”。就这么个把“顾客当亲戚”的企业,咋就被网红逼得“关评论、删视频”?
您看于东来那话——“要是侵权的人都不罚,我就关了胖东来”。乍一听像气话,细品全是无奈。搁谁天天被人指着鼻子骂“造假”“暴利”,还得一边应付官司一边跟网友解释“这事儿真不是我干的”,能不心累?就像咱老百姓被人背后嚼舌根,忍一次两次行,天天这么闹谁受得了?
再说那仿冒的“胖都来”,更是把“蹭热度”玩明白了。您说老板姓“都”所以叫“胖都来”,那要是姓“东”,是不是还能整个“东来胖”?门头设计、员工制服跟胖东来像双胞胎,明星站台时还暗戳戳提“跟胖东来一样实惠”,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三、从“造神”到“打假”,公众该咋看企业维权?
现在网上有个怪现象:一边喊着“支持国货”,一边见不得企业赚钱。胖东来卖玉石,有人说“飘了”;晒毛利率,又有人说“数据造假”。感情企业就得赔本赚吆喝,才算“良心企业”?合着网红带货赚得盆满钵满就是“本事”,正经企业卖东西就是“暴利”?
但这次多数网友挺明白——在直播间底下留言:“你说人家暴利,倒是拿出证据啊!空口白牙瞎咧咧,跟村口嚼舌根的大妈有啥区别?”这话糙理不糙。言论自由不是信口开河,就像你不能在人家饭店门口大喊“菜里有苍蝇”,转头自己在隔壁开餐馆卖馊饭。
这事也给企业提了个醒:商誉这东西,就像窗户纸,捅破容易糊上难。胖东来为啥敢晒数据、硬刚网红?底气就在于人家行得正坐得端。可要是换个平时爱搞“小动作”的企业,估计早躲在后台删评论了。所以说,维权的底气,还得靠平时攒口碑。
四、商标擦边球,到底该谁来管?
再说“胖都来”这事儿,明眼人都知道咋回事。就像当年“康帅傅”傍“康师傅”,“七个小矮人”蹭“白雪公主”,玩的都是“看走眼”的把戏。虽说商标注册有门道,但明摆着让人混淆的“擦边球”,难道真能靠一句“合法合规”就打发了?
咱老百姓去买东西,谁会掏出手机查商标注册信息?看着门头像、名字像,自然就觉得是一家。要是“胖都来”东西卖得差,最后挨骂的还是胖东来。这就好比有人顶着你名字去借钱,最后债主堵你家门口要账,你说冤不冤?
这事也暴露了商标保护的漏洞。都说“打仿冒像打地鼠”,这边打下去,那边又冒出来。除了企业自己多注册“防御商标”,是不是该从源头治治?比如提高仿冒成本,让那些想“搭便车”的人知道,蹭热度得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当网红靠嘴炮赚流量、仿冒者靠擦边球发财时,正经企业的活路在哪?您对这事儿,到底咋看?
来源:认真的菠萝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