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汉街角弥漫着阵阵香气五号面包店内青年店长陈科微笑着将这份带着温度的“城市早餐”递给匆匆赶路的青年们让奋斗的清晨先被麦香与暖意填满晨光漫进“小狗来幸”宠物托儿所的玻璃窗里00后驯犬师李韵正在给小狗梳毛手指穿过蓬松的绒毛西高地舒服得直摇尾巴在这里创业青年用双手传
江汉街角弥漫着阵阵香气
五号面包店内
青年店长陈科微笑着将这份
带着温度的“城市早餐”
递给匆匆赶路的青年们
让奋斗的清晨先被麦香与暖意填满
晨光漫进“小狗来幸”
宠物托儿所的玻璃窗里
00后驯犬师李韵
正在给小狗梳毛
手指穿过蓬松的绒毛
西高地舒服得直摇尾巴
在这里
创业青年用双手
传递烟火温情
Z世代用热爱
打造宠物友好空间
不同的青春故事在此交汇
共同勾勒出充满人文关怀
与青年担当的城市画卷
在江汉沃土上
青春梦想的种子
正蓬勃生长
“青年小店” 搭建
育苗温室
“青创贷” 浇灌
梦想萌芽
政策东风化作扬帆之力
托举着年轻的心愿启航
写字楼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用绿萝、盲盒、零食罐“爆改”的工位
被“打工人”戏称“花式哄自己上班”
平方之间
是创造自我价值之地
也是温暖治愈之处
当个性化工位
在办公楼里蔓延生长
新兴业态的嫩芽
也在破土抽芽
乐淘互娱直播间矩阵
讲述创新故事
农恋集团把镜头架在田间地头
带着湖北特产走向全国
江汉区通过场景化改造
创新时尚型消费供给
以“首发经济”
碰撞出传统与潮流共生的
消费生态圈
推动年客流量稳步攀升
促进江汉经济繁荣发展
白领食堂飘着家常香气
物美价廉、干净卫生的套餐
成为打工人们的
“续命法宝”
精武社区青年之家更热闹
“干饭小组”们正策划
「附近工作餐地图」
把实惠小店标注成手绘坐标
墙上的留言板
随时更新新发现的宝藏餐馆
有人套上拳击手套练搏击
有人在青年议事会
讨论社区公共事务
还有人用旧杂志换到手工陶杯
YOUNG.
更多人选择向外探索
后襄河公园
向北骑行一刻钟
后襄河公园的绿荫
裹着水波
正适合午间放空
西北湖公园
往西北蹬车几分钟
西北湖的樱花步道
与城市天际线同框
Relax
当键盘声被风声替代
当“野餐会议”
在湖边长椅上开启
人们才惊觉
工作日的松弛感
原来藏在公园的四季里
江汉区
聚焦青年工作与生活需求
通过空间活化与服务创新
增强青年对城市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此刻
香气萦绕的食堂
绿植簇拥的天台
运动社交的场域
围炉发声的平台
……
这些被“点亮” 的一隅
竭力为年轻人构筑着一座
“心灵绿洲”
——
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车流高峰期的江汉街头
总有一群骑手在车流中穿行
他们之中有最美逆行者汪勇
救火英雄张裕、“爱心骑士”张宝剑
带领居民扑火的骑手朱明等
众多先进典型
他们用汗水浇灌城市繁荣
用温情大义守护美好
他们于平凡中诠释伟大
江汉区也在默默守护这些奔跑者
77个户外工作者驿站
8个“小哥食堂”
32个“友好小区”
实现刷脸进电梯,凭工服快速通行
11个“友好楼宇商圈”
开辟送餐绿色通道,送餐效率翻倍
如今12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
吸纳快递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等
新就业群体共160余人
化身“移动宣传员”
在配送间隙发放消防传单
参与社区清洁日、探访独居老人
HAPPY
这群穿梭于街巷的身影
用善意行动点亮城市角落
用行动诠释奉献的力量
当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温暖在细节中悄然生长
江汉青年夜校的灯火
正为逐梦人而亮
江汉区精准锚定青年
“八小时外” 需求
将青年之家变身多元成长场
瑜伽室里
白领青年在老师引导下
舒展一日的疲惫
让身心随呼吸回归轻盈
YOGA.
咖啡角前
创业者们围聚吧台边
反复调试奶泡绵密度
奶泡与浓缩液碰撞出
青年创业的灵感火花
而古典舞、水彩画
美妆课等课程
更为青年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选择
青年夜校
江汉区以
“需求调研—精准供给—场景创新”
为脉络
让技能提升与兴趣探索
在夜校的灯火中共振
这里没有刻板的说教
没有年龄与职业的壁垒
只有怀揣热爱的年轻人彼此赋能
Let's fight together
江汉青年的故事里
总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在编织着羁绊
是晨光中升腾的热气
是青年小店里律动的惠风
是技能培训时的凝神注目
是直播助农时有力的托举
是夜读会上的书页轻响
是社区议事厅里的星火微光
……
这些温暖触点
如同细密的针脚
将个人理想缝进城市发展的经纬
每个平凡的日常
书写成青春与时代的共振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