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胖东来五一假期更热闹了,许昌胖东来排队2个小时起步,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了。这是好事,还有一件烦心事,浙江海宁一家叫“胖都来”的大卖场,这个五一在轰轰烈烈搞活动,吸引了不少流量。
胖东来五一假期更热闹了,许昌胖东来排队2个小时起步,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了。这是好事,还有一件烦心事,浙江海宁一家叫“胖都来”的大卖场,这个五一在轰轰烈烈搞活动,吸引了不少流量。
这个“胖都来”是相当有实力的,开业庆典请了几个“过气”的明星来宣传。首先要说一下,这几个人明知道这家超市名称有争议还来站台,底线就不存在了。
养鸡的“三德子”、做菜的刘仪伟,这几个人是想开了,反正没人拿他们当盘菜,还有商家请代言,不赚白不赚。
回到争议名称这个话题,网友做了不少分析,还举例说这要侵权,那周生生、周大生,周六福、周大福是不是都得关门?
胖都来卖场的工作人员承认去胖东来那里学习过,认可他们的经营模式,向他们学习“致敬”,对于名字认为并无不妥。老板姓姓“都(du)”,因此起名“胖都(du)来”。
这个解释很完美,都是多音字,关键人家确实姓“都”,“都来”是一个美好的寓意。刻意模仿也好,“擦边”也罢,胖都来巧妙地把个人姓氏和商标含义结合起来的,认定为侵权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不能认定为“侵权”,胖东来的法务部门要为此“买单”。于东来的美好生活理念要靠各个岗位专业人士来撑起来,理想的背后是专业和实力。胖东来法务部门还差点事。
看胖东来注册的728个商标™️,都是什么玩意,除了“胖东来”,什么于东来、东来哥,还有“自由·爱”等等,我都笑了,不是说这种商标没有价值,多注册周边类似商标,共同打造一个“护城河”,没有毛病。
问题就出在,这些庞杂的商标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形成了“木桶效应”,留下了可乘之机。
这些法务人员说专业性不足,或者敏锐性不足都可以。
胖东来的商标关键字从拆开的“胖”、“东来”,一个是老板的名字,一个是老板“憨厚”的形象。还有引申含义“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说法务部门有“失误”。
从以前的老店铺、老字号,到现在的店面,“来”这个字一直是高频字,吉祥的符号,“大福来”、“鲜得来”、“东来顺”、“南来盛”等等。
这次胖都来打的就是“来”字牌,而且加上状语“都”修饰,口语化,易于传播。胖东来“执着”地把“东来”就当成一个词语,就认为是老板的代号。
如果法务部门不认可小编的说法,从“结果导向”,对比另一个“白手起家”的品牌,老干妈。
巧了,贵州南明的老干妈成立于1997年10月,河南许昌的胖东来成立于1997年9月,相差不到一个月。
老干妈注册的商标309个,比胖东来少一半还多。但是网友印象中涉及“老干妈”商标侵权的几乎没有,很多年前好像有一次,但是失败了。
网友的印象是对的,公开信息显示,老干妈的诉讼纠纷关于商标的基本没有,有劳动权益方面的、调建筑合同等等。反观胖东来的,净是商标侵权之类的。
形成现在局面的原因就是,一个是老干妈把商标看的比命值钱,另一个就是维护商标品牌的专业性和“刚性”。
除了语意联想之外,老干妈提早就想到了有人会“山寨”商标,在核心“老干妈”的周围连“老千妈”都注册了。
虽然不知道“老千妈”作为食品酱料能不能注册成功,但是提前做好准备比商标维权要更经济。
此事件,胖东来说法务部门进行评估了,已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而且邮寄了律师函。
这些措施都没有什么用,海宁当地的网友说姓“都”的在当地实力很大,确实老板有不少产业。
但是作为商标纠纷来说,还得看“证据”。胖东来的商标护城河自己没有打造好,就不能怪别人“蹭热度”。
明天再有一家超市叫“胖西来”、“胖南来”呢,请问胖东来的法务部门还忙得过来吗?
来源:城市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