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了!7个“越省越穷”的行为,我35岁才顿悟,赶紧停止吧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3 07:46 2

摘要:如果要对现阶段的生活状态做一次反思,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自我怀疑的情绪:明明自己很节省,也非常努力了,为啥还攒不下钱?

如果要对现阶段的生活状态做一次反思,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自我怀疑的情绪:明明自己很节省,也非常努力了,为啥还攒不下钱?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你在某种行为上掉进了“消费陷阱”里,以至于“越省越穷”。

本期就盘点7个“越省越穷”的行为,我到35岁才顿悟,劝你也赶紧停止吧,别再盲目节俭了。

一、喜欢攒废品卖

纸箱、塑料瓶、易拉罐,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习惯将这些废品攒起来卖,并认为这是一种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可实际上,且不说积攒废品会占用大量空间,以及需要花大量时间整理,仅从“收益”角度来看,就十分不划算。

网友@丸子:我知道找人上门收废品,价格会非常低;可没想到自己用车拉到回收站卖也没多少钱,最后核算一下,还不够我来回花的油费,简直人都麻了,再也不攒了。

建议:废品攒在家里本身就不卫生,与其堆在角落,还不如送给保洁阿姨,既不浪费又是一种善意的回馈。

二、喜欢DIY一堆“废品”

物尽其用,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一直都是“节俭环保”的代名词。于是,为了将一些旧物利用起来,就会进行各种DIY。

表面上看,这种行为十分节俭;实际上,却是在给“废物利用”找借口,甚至还要多花冤枉钱。

就拿买草莓送的筐子来说,把它改造成一个收纳筐,看起来确实很不错,并且也方便了一些零碎杂物收纳。

可若仔细核算一下就会发现,DIY所需要的麻绳、蕾丝布、胶水和布料,起码就要花20块钱,有这个钱我直接买一个收纳筐不是更香吗,为啥还要花精力DIY?

建议:合理DIY确实可以给生活增添一些趣味,盲目DIY只会让你多花冤枉钱。

三、喜欢“省水省电”

节约水电,一直都是每个家庭应该遵循的原则,并且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和学校的老师,也会这样教育我们。

可不管是水还是电,一旦“过度节约”,反而是一种浪费行为。

比如把水龙头开到最小,然后接滴水使用。看似省水费了,实际上水表还是会正常转,并且在用水量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家里的水费还会“不降反升”。

再比如使用空调时,温度降下来后立马就把空调关掉,等到房间温度上升了再把空调打开。 这种频繁开关行为,不仅更加费电,还会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

建议:只要在生活中做到不浪费,就已经是一种节约行为了。过度节俭,反而容易造成浪费。

四、退货舍不得“运费”

大多数人网购时,一旦买到不满意或不适合的物品,第一反应不是“退换”,而是“算了”。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退货需要自掏腰包付运费,尤其是一些廉价商品,哪怕闲置在家里,也不愿意退掉。

然而,不退才是最大的浪费,并且时间久了之后,家里还会堆满各种“不舍得退”的闲置品,最终钱没省下,家里还越来越乱了。

建议:若物品价值大于运费,哪怕只有几块钱的差价,也要果断退换掉,别再为了几块钱的运费而将就了。

五、喜欢买一些“平替品”

随着消费降级的流行,越来越多人喜欢买“平替品”了,并认为这是一种十分聪明的“节俭行为”。

可现实往往却是,一些所谓的平替,体验远不如正品,以至于最后还得再买一次,既多花了钱,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网友@嘉怡:给大家看看老妈在某直播间花59块抢的“乳胶枕”,才睡了半个月,就已经开始掉渣了,果然便宜没好货啊。

网友@多来米饱:复刻版就是复刻版,请问这裙子和模特图有一毛钱关系吗?从上到下比例完全不一样,穿上身都把自己气笑了。

建议:平替可以买,但前提是你自己知道在买什么,而不是只盯着价格标签,盲目平替。

六、喜欢办各种“会员卡”

商家为了促销,推出的一些会员卡。表面上看确实很划算,比如积分、打折、返现等等。

可实际上,划算的前提是你能真正用得上。况且,这种“先花钱再省钱”的促销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消费陷阱。

此外,若遇到一些坑人商家,闭店或搬店时连通知都不会通知,导致手里的会员卡彻底沦了“废卡”。

网友@清和:花500块办的水卡,没想到才喝了5桶水,商家就已经跑路了,下次谁再让我办卡我就和谁翻脸,太坑人了。

建议:与其花几百上千办卡,还不如按需消费,把钱花真正用得上的地方,才是明智之举。

七、喜欢吃“剩菜坏果”

剩菜留到下顿再吃,水果优先吃坏掉的果子,这应该是大多数家庭最常见的生活习惯了。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节俭行为;实际上,却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

要知道剩菜反复加热很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水果腐烂的部分虽然被削掉了,但细菌也早已扩散了。久而久之,不仅营养打折,还可能会给健康埋下隐患,从而“省小钱花大钱”。

建议:吃多少就买多少,凡是建立在健康之上的节俭,不仅不可取,反而是最大的浪费。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

其实,节俭从来都不是一味地省钱,更不是降低生活品质。而是要在生活中做到取舍有度,花得其所。否则,就是一种隐形浪费。

来源:拾色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