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炮轰杨坤起诉:体人不告恶搞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03:03 2

摘要:罗永浩在直播中犀利点评杨坤诉“四川芬达”案,直言“恶心你不侵权”,称体面艺人不会因调侃起诉。他以自身被恶搞2000次的经历为例,呼吁行业包容创作自由,同时暗讽杨坤“格局小”。网友热议“公众人物该不该玻璃心”。

罗永浩在直播中犀利点评杨坤诉“四川芬达”案,直言“恶心你不侵权”,称体面艺人不会因调侃起诉。他以自身被恶搞2000次的经历为例,呼吁行业包容创作自由,同时暗讽杨坤“格局小”。网友热议“公众人物该不该玻璃心”。

网红“四川芬达”因长期模仿杨坤造型、嗓音及经典梗(如“32场演唱会”),并在直播中复刻《中国好声音》改为“反正没人来看会”)引发争议。杨坤方认为其内容已从“幽默调侃”演变为“侮辱丑化”,并于2025年3月正式起诉,要求删除视频、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罗永浩核心观点

1. 区分侵权与恶搞:罗永浩认为,若“四川芬达”翻唱杨坤歌曲并从中牟利,可构成著作权侵权;但单纯模仿或讽刺属于“公众人物需承受的代价”,“恶心你不侵权,讽刺你不侵权”。他强调“低俗不等于违法”,并举例自己被恶搞“抽嘴巴”视频超2000条却从未起诉。

2. 批评杨坤反应过激:他直言“杨坤没红过吧”,暗讽其维权行为“格局小”,称“被骂两句就急眼,显得心胸狭隘”。同时质疑杨坤利用诉讼炒作,“若撤诉,明天他们是否会用‘道歉后被追责’的剧本继续编排你?”

3. 呼吁行业包容性:罗永浩表示“别欺负年轻人”,指出“四川芬达”仅为谋生模仿,若封杀将扼杀创作生态,“平台投诉机制成了资本打压草根的工具”。

行业影响与争议

支持者观点:网友认为公众人物应容忍合理调侃,“若连恶搞都不允许,创作将寸步难行”;法律界人士指出,若模仿未涉及名誉贬损,确属法律灰色地带。

反对者声音:部分网友批评罗永浩“双标”,称杨坤早年也支持过二次创作,此次维权是因“四川芬达”触及底线;律师分析,若视频存在实质性丑化,仍可能构成名誉侵权。

事件后续

“四川芬达”已发布道歉声明,称“无意诋毁杨坤”,并承诺删除争议内容,但杨坤坚持诉讼,强调“要守住文艺创作不沦为网络霸凌的底线”。此案或成网络时代“创作自由与人格权保护”的标志性判例。

来源:慕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