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26年初,梁启超因长期尿血症状入住北京协和医院。这场病情引发了大量的关注,首先自然是因为梁启超的身份,这个企图让中国改头换面的人物,其身体状况自然有很多人关心,有些盼着他多活几天,有人盼着他早死。
1926年初,梁启超因长期尿血症状入住北京协和医院。这场病情引发了大量的关注,首先自然是因为梁启超的身份,这个企图让中国改头换面的人物,其身体状况自然有很多人关心,有些盼着他多活几天,有人盼着他早死。
而且,梁启超这场病情还关系到当时医学界的中西之争。那时西医趁着中国国门洞开大举进入国内,中医奋起反击,双方相互诋毁,都说对方不能看病。西医到底行不行,梁启超说行,所以他选择了当时国内西医代表北京协和医院。
协和给梁启超做了X光,发现其右肾存在一个樱桃大小的黑点,由于肾脏的肿瘤基本是恶性的,协和给梁启超诊断的结论为:他右边肾脏发生了癌变,建议手术切除。
1926年3月30日,协和院长刘瑞恒亲自动手术,为梁启超切除了右肾。但是,手术刚结束就出问题了。梁启超被割下的右肾,主刀医生仅仅用肉眼观察,认为存在结核病灶,没有什么肿瘤。而病理切片显示,梁启超的右肾仅有肾动脉硬化,而所谓的樱桃大小的黑点只不过是钙化灶,既不是结核,更不是肿瘤,完全良性。
也就是说,协和在手术前判断错误,手术中错误割掉了梁启超的一个好肾,这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失败的手术。尽管协和医院在手术后就知道了这件事,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承认,也没有为梁启超继续查找病因。
说实话,做错了手术,这是水平问题,意识到错了,但始终不予纠正,这就是医德问题了。协和当年对梁启超干了一件极其没有医德的事情。
虽然医院一直对梁家撒谎,说自己的手术没问题,但是梁启超的身体却说明了一切。手术以后,梁启超的病情没有任何好转,仍然一直在尿血,梁家人因此对协和有很大意见,甚至直接说梁启超的“右肾无肿瘤”,“手术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当时甚至有人在传播谣言,说协和用X光发现,其实梁启超的左肾出了问题,但是护士在术前用碘酒标记手术部位时误标为右肾,主刀医生未核对X光片便直接手术,导致健康右肾被切除,病肾却被保留。
虽然传言颇多,但是梁启超还是厚道,一直帮医院说话,认为自己的右肾肯定有问题,医生做的手术是正确的。梁启超毕竟是倡导西学东渐,希望西医能够帮助中国。他的想法固然没有问题,但这件事与中西医争论无关,是协和的问题。
就这样,术后三年里,梁启超一直被肾病折磨,苦不堪言,熬到1929年,终于不治而亡。即使到了这一步,协和仍然没有承认错误。
这事到了解放后,才出现转机。首先是在1954年,协和医院副院长李宗恩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论文,首次系统论证梁启超“右肾无结核病变”,指出术前诊断依赖单一尿液检查,缺乏多学科会诊,术后未追踪左肾功能,属于“典型的外科过度干预”。这篇文章被视为医学界对该事件的首次权威定性。
同期,协和病理科重新分析1926年梁启超的右肾切片,确认所谓“病灶”实为良性钙化灶,与尿血症状无直接关联。这一发现通过内部学术会议逐步扩散,但未对社会大众公开。协和医院只在医学界做出了误诊的表态,没跟梁家人说。
这事一直到1970年才被梁家人发现,当时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在协和住院,从协和医生处得知“切错肾”的真相,知道自己父亲右肾没问题,但被协和切掉了,而且协和为了自己的声誉,一直隐瞒至今。
即使面对梁家的质疑,协和仍然选择了沉默,直到1975年,协和医院在《误诊病例分析教材》中正式收录梁启超病例,指出“术前评估草率”、“术中判断武断”、“术后追踪缺失”是导致误诊的三大主因,并将其作为医疗规范化的反面教材。
直到这时,协和医院才承认当初对梁启超的治疗是误诊,此时距离梁启超动手术的1926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五十年。
但是,此时社会上疯传的却是那个护士标错部位的谣言,协和在2006年公开了当初梁启超的病历,证明当初没有所谓标错肾这回事,但没有改变误诊的事实。
当然了,梁启超误诊是协和历史上第二大丑闻,那第一大丑闻是什么呢?看看最近的新闻吧。
来源:鱼谈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