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坐拥百万粉丝的主播,因为一场罕见病后天失明,还伴有肢体障碍。
道歉就完事了?全季酒店拒绝导盲犬事件后续:看不见的歧视何时休?
01
这年头,真是啥事都能遇上。
刷新三观的操作,一波接一波。
最近刷屏的,是视障博主@诺子喵呜 的糟心经历。
一个坐拥百万粉丝的主播,因为一场罕见病后天失明,还伴有肢体障碍。
她的身边,有一位忠诚的伙伴——导盲犬。
这次,她要去深圳参加一个挺有意义的活动,“世界孤独症日”相关的。
提前在线上预订了全季酒店,深圳北站地铁站那家。
为了稳妥,她还特意打了好几次电话过去。
想问问带导盲犬入住,到底行不行,有啥章程没。
结果呢,电话那头始终含含糊糊,没给个准信儿。
这姐们儿也不是第一次住全季了。
之前在上海、北京的全季,带着导盲犬都顺利入住了,没出过幺蛾子。
她想着,都是一个妈(华住集团)生的,规矩总该差不多吧。
万万没想到,现实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
到了深圳,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酒店前台。
证件齐全,残疾人证、导盲犬工作证,一样不落。
结果前台工作人员和后来的管理层,态度很坚决。
不行,我们这儿“没有相关接待机制”。
就这一句话,把人堵死在门口。
管你是不是视障人士,管你这狗是不是工作犬。
反正就是不行。
可怜的博主,人生地不熟,第一次来深圳。
就被这么硬生生地拒之门外。
在酒店大堂,从白天等到快天黑,耗了足足三个多钟头。
那滋味,谁经历谁知道。
无助,委屈,还有一丝丝被羞辱的感觉。
最后还是报了警,在警察叔叔和酒店前台的“协调”下。
她才被“安排”到附近另一家酒店入住。
事情闹大了,上了热搜,全网都在盯着。
酒店和它的母公司华住会,总算出面了。
发了个声明,道了个歉。
承认了,涉事酒店的做法,违反了集团的规定。
华住的规定是啥?
允许携带有效导盲犬证件和疫苗证明的视障人士入住。
你看,规矩明明写在那儿。
可到了执行层面,就成了废纸一张。
酒店也赶紧在自家抖音号发了个道歉信。
说后续会联系当事人,好好沟通,表达歉意。
可是,一句“抱歉”,就能抹平一切吗?
那三个多小时的煎熬等待,谁来买单?
那种被当众拒绝、区别对待的心理阴影,怎么消除?
更别提,这件事还耽误了人家原本的行程和安排。
《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清清楚楚写着呢。
第四十九条,残疾人可以依法携带服务犬出入各类公共场所。
就算有的地方禁止犬只进入,管理人员也应该提供帮助,而不是一拒了之。
法律条文,在某些人眼里,是不是还不如内部一句“没接待机制”管用?
这不仅仅是一家酒店的问题。
这是我们社会对待残障群体,以及他们不可或缺的服务犬,普遍存在的一种“隐形壁垒”。
一种“看不见的歧视”。
02
诺子喵呜的遭遇,听着让人心疼,更让人憋气。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
这种事儿,真的不要太多。
随便在网上搜搜,“导盲犬被拒”,跳出来的案例能让你看到手软。
公交车不让上。
地铁口被拦下。
餐厅说影响其他客人。
商场保安横眉冷对。
好像导盲犬是什么洪水猛兽一样。
它们明明是视障人士的“眼睛”啊。
是经过严格训练,专业上岗的工作犬。
它们安静、服从、专业,甚至比很多到处乱窜的熊孩子都规矩得多。
可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总有人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它们。
总有些地方,把“规定”当挡箭牌,行歧视之实。
还记得之前有新闻,视障人士带导盲犬坐飞机,也被航司刁难。
要求出具各种奇葩证明,搞得人身心俱疲。
还有盲人考生想带导盲犬进考场,也是一波三折。
每一次拒绝,每一次刁难。
都是在往残障人士本就艰难的生活上,再撒一把盐。
我们总说要关爱残障人士,要建设无障碍社会。
但“无障碍”,不应该只体现在硬件设施上。
比如多了几个坡道,装了几个扶手。
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无障碍,是人心里的无障碍。
如果连导盲犬这样视障人士离不开的“伙伴”都处处受限。
那所谓的“关爱”,所谓的“包容”,又体现在哪里呢?
难道让他们永远待在家里,才符合某些人的“清净”标准?
这种“碍眼”的逻辑,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03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跳出来“理性分析”。
“酒店也要考虑运营成本啊,万一狗狗弄脏了地毯呢?”
“要照顾其他客人的感受嘛,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狗的。”
“万一咬人了怎么办?谁负责?”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
但仔细想想,全都是站不住脚的借口。
导盲犬有严格的清洁和卫生要求,它们的工作状态就是趴在主人脚边,几乎“隐形”。
至于“不喜欢狗”,那是不是也该禁止所有可能引起他人不适的行为?比如大声喧哗,比如气味过浓?
导盲犬伤人的概率,比中彩票头奖还低。
它们是精挑细选、严格训练出来的“专业人士”。
担心这担心那,本质上还是不了解,或者说,不愿意去了解。
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偏见在作祟。
觉得“不一样”就是麻烦,就是威胁。
觉得为了“大多数人”所谓的方便,就可以牺牲掉少数群体的合法权益。
这种思维方式,其实挺可怕的。
它默认了一种等级,一种界限。
把残障人士和他们的服务犬,划在了“正常”社会之外。
需要被“特殊安排”,需要被“额外关照”。
甚至需要为自己的“不便”向社会道歉。
这公平吗?
真正的障碍,从来不在身体,而在人心中的那堵墙。
那堵由偏见、冷漠和无知砌成的高墙。
04
作家史铁生曾写过很多关于残疾、生命和存在的思考。
他的文字,让我们窥见了一个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尊严和智慧的灵魂。
健全人或许很难完全体会残障人士生活的艰辛。
但至少,我们可以选择善良,选择尊重。
选择去了解,而不是一味地拒绝和排斥。
全季酒店这次事件,后续倒是有了点“进步”。
涉事酒店的入住须知里,明确加上了“允许携带服务型动物(如导盲犬)”,还注明了“不收取清洁费”。
亡羊补牢,总比不补强。
但这改变,是被舆论推着走的。
是被一个勇敢发声的博主,和无数网友的关注“逼”出来的。
如果诺子喵呜没有那188万粉丝呢?
如果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视障人士,是不是就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
真是细思极恐。
一个道歉,真的不够。
一次整改,也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的是整个社会对服务犬认知的普及和提升、相关法规的严格执行和有效监督。
更需要每个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接纳,让导盲犬能够自由地陪伴主人出现在任何它们需要出现的地方。
让“无障碍”三个字,不再是冰冷的口号,而是温暖的现实。
别让那些“看不见的歧视”,继续在阳光下招摇。
希望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无论他们是否看得见,无论他们以何种方式行走。
来源:丁妈妈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