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外对麻将的花样叫法既展现了跨文化融合的趣味,也因语言差异引发诸多笑点,以下为具体表现及背后的文化现象:
老外对麻将的花样叫法既展现了跨文化融合的趣味,也因语言差异引发诸多笑点,以下为具体表现及背后的文化现象:
核心牌型直译:
筒(饼):欧洲人称“Dots”(圆点)或“Coins”(硬币),因筒子牌面为圆形图案;
条(索):直译为“Bamboos”(竹子),因条子牌面纹路类似竹节;
万:英文称“Characters”(文字),因万字牌面为汉字数字。
字牌:
红中:称“Red Dragon”(红龙),因牌面红色与“中”字组合被联想为龙;
发财:称“Green Dragon”(绿龙),因“发”字与绿色牌面结合引发龙意象;
白板:称“White Dragon”(白龙),纯白牌面被戏称为“白龙”。
其他字牌:东(East)、南(South)、西(West)、北(North)按方位直译,中发白三张牌若非龙牌则统称“Honours”(荣誉牌)。
特殊牌型创意命名:
碰碰胡:称“All-Pungs”(全刻子),因需四组刻子加一对将牌;
清一色:称“Full Flush”(同花顺),借鉴扑克术语;
一条龙:称“Straight”(顺子),因需同一花色1-9的连续牌;
大四喜:称“Big Four Winds”(大四风),因需东南西北四风刻子;
大三元:称“Big Three Dragons”(大三龙),因需中发白三箭刻子;
七巧对:称“Seven Shifted Pairs”(七移对),因需七对不同牌。
二、动作术语的“音译+意译”
基础动作:
洗牌:称“Mix the Tiles”(混合牌块),强调随机性;
码牌:称“Build Walls”(砌墙),因需将牌堆叠成墙状;
听牌:称“Waiting”(等待),直指胡牌前的准备状态;
和牌:称“Hu”或“Win”(胡/赢),保留中文发音以示尊重。
进阶动作:
自摸:称“Self-Drawn”(自抓),强调胡牌方式;
点炮:称“Win by Discard”(吃胡),因胡牌依赖他人打出的牌;
诈胡:称“False Hu”(假胡),直指错误宣告胡牌;
杠牌:称“Kong”(杠),保留中文发音以表专业;
暗杠:称“Concealed Kong”(暗杠),因需暗中补杠。
数字与图案的联想:
条子牌:因纹路类似竹节,被直译为“Bamboos”,甚至引发“竹子生长方向”的讨论;
筒子牌:因圆形图案,被直译为“Dots”或“Coins”,甚至被误认为“硬币”。
字牌的意象延伸:
红中、发财、白板:因颜色与牌面文字,被赋予“龙”的意象,形成“红龙、绿龙、白龙”的叫法;
东南西北:因方位属性,被直译为“East、South、West、North”,甚至引发“风水麻将”的联想。
规则术语的“本土化改造”:
吃:称“Chow”(吃),保留中文发音以表专业;
碰:称“Pung”(碰),保留中文发音以表专业;
杠:称“Kong”(杠),保留中文发音以表专业。
来源:朝哥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