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爸爸真棒”微信公号之邀,我为国际学校的家长和学生们精心挑选了一份书单。这份书单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三大目标:一、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助力大家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从而优化个人的学习习惯;二、从社会的角度理解教育,尤其是跳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经历,以更宏观、更长
受“爸爸真棒”微信公号之邀,我为国际学校的家长和学生们精心挑选了一份书单。这份书单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三大目标:一、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助力大家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从而优化个人的学习习惯;二、从社会的角度理解教育,尤其是跳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独特经历,以更宏观、更长远的视角去探寻和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三、以立体的视角观察美国的变迁,尤其是读者从外国人的角度去观察美国。在这份书单中,除了中国作者的作品外,对于国外作者的书籍,若有中译本,我也会附上相关信息。不过,我仍鼓励家长和学生们尽可能直接阅读原著,以便获取原汁原味的知识和见解。
写变量的何帆
01.《如何学习》
本尼迪克特·凯里
How We Learn
Benedict Carey
学习方法往往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重要。如果要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我们应该从认知科学、脑神经科学的前沿成果中汲取智慧。科学记者本尼迪克特·凯里的这本书非常实用,不仅详细介绍了如何高效记忆和激发灵感,还深入探讨了遗忘与睡眠的作用,能有效纠正我们过去很多“刻意练习”中不科学的地方。
02.《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
Deep Work
Cal Newport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专注是成功的秘诀之一。然而,面对海量信息的冲击,许多孩子会变得更加难以集中精力,深度工作的能力也因此变得愈发稀缺。这本小书总结了一些锻炼深度工作法的实用经验,可供大家参考。
写变量的何帆
03.《成长的边界》
大卫·爱泼斯坦
Range: How Generalists Triumph in a Specialized World
David Epstein
在未来的社会里,你大学学的专业并不重要,因为你未来的工作很可能不是自己当年学的专业。精通一业不如贯通各业,通才会比专才更有优势。
写变量的何帆
04.《教养的迷思》
朱迪斯·哈里斯
The Nurture Assumption
Judith Harri
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在社会化学习方面,家长的影响其实并不重要。孩子更多地是跟其同龄人学习的,而不是跟家长学习的。这个观点听起来很异端,但慢慢地得到了更多学者的支持。
写变量的何帆
05.《园丁和木匠》
艾莉森·高普尼克
The Gardener and the Carpenter
Alison Gopnik
这本书的观点十分鲜明:家长不应该像木匠,而应该像园丁。木匠是一定要让孩子按照家长的意志成长,而园丁则是把该做的事情都做好,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除草除草。但怎么生长,是植物自己的事情。
写变量的何帆
06.《昨日之前的世界》
贾雷德·戴蒙德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Jared Diamond
戴蒙德写过《枪炮、病菌与钢铁》等一系列畅销书,是一位视野开阔、知识广博的学者。这本《昨日之前的世界》有一章是专门讲教育的。戴蒙德指出,尽管我们现在科技更发达,生活更舒适,但在育儿理念方面,我们或许与传统社会相比,反而出现了某种倒退。
07.《我们的孩子》
罗伯特·帕特南
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
Robert Putnam
帕特南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此书讲了阶层分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贫富差距不大,教育相对公平。如今,美国的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教育也越来越不一样,教育不仅没有促进社会流动,反而成为固化社会阶层的工具。这是我们未来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08.《出身》
劳伦·里韦拉
Pedigree: How Elite Students Get Elite Jobs
Lauren Rivera
里韦拉是一位年轻的社会学家。这本书揭露的真相更扎心。即使你的孩子成功考入了藤校,也并不意味着他们能顺利获得所谓的“精英工作”(在顶级投行、律师事务所和咨询公司的高薪职位)。这些“精英工作”往往服务于富
来源:写变量的何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