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视频的核心意义在于,进行了科技与经济实力的展示,其中重点展示了中国在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突破,强调中国已具备“不跪”的硬实力。
外交部发声不到24小时,特朗普又改口了,仅仅只让中方满足一个条件,中美就能达成协议。
日前,外交部发布的双语视频《不跪》,以鲜明的立场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向全球传递了中国在面对美国关税霸凌和经济施压时的坚定态度。
该视频的核心意义在于,进行了科技与经济实力的展示,其中重点展示了中国在5G通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突破,强调中国已具备“不跪”的硬实力。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60%市场份额,北斗系统覆盖全球,华为麒麟芯片突破美国封锁,这些成就成为中国对抗美国技术霸权的底气。
与此同时,还强调了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和全球安全倡议,与美国的“零和博弈”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中联合国大会上多国支持中国的场景,与G7峰会的冷清形成对比,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正在超越美国主导的西方联盟。
可以说,我们此举直接回击了美国的关税霸凌,因为发布时间,正值美国对华加征新一轮关税。
视频揭露美国滥用“关税大棒”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并对比美国国内通胀加剧、零售商因关税被迫承担成本等现实困境。
美国试图拉拢盟友,如日本、欧盟围堵中国,但视频强调“跪下去就很难再站起来”,警示其他国家不要重蹈日本、法国的覆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视频通过中英文双语传播,直接面向国际受众,进一步打破了西方媒体的话语垄断,塑造出中国“捍卫多边主义”的形象。
其实,该视频不仅是一次外交表态,正如视频结尾所言:“为中国,为世界,吾辈当奋发图强!”,这不仅是对美国的回应,更是对多极化世界秩序的宣言。
那么对于美国而言,看到我们如此表态,是不是有所触动呢?
就在视频发布的第二天,特朗普举行执政百日集会时表示,希望和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但是前提是,美国不能因为此协议一年就损失1万亿美元,特朗普还特意强调,之前拜登就是这样做的。
还记得不久前,美国财长贝森特称,针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中方应该主动降温让步。但现在特朗普马上就又改了口,虽说他的反反复复,已经被外界习惯,但毕竟他不会随意表态,所以,似乎可以说,他在执政百日这个关键时刻的表态,可能就是他的最终态度。
首先,我们得承认,特朗普向来以其商人本色著称,他在任期间,中美进行贸易谈判,某种程度上就像是在对美国选民展示他的谈判能力。因此,他目前的表态,其实是在传递一个信息:让美国在国际贸易中“赢得尊严”。
当然,特朗普施展的方法并不是什么温柔的手段。他之前宣布对来自其他国家的商品征收“对等关税”,实际上就是一种用关税大棒威逼各国坐上谈判桌的策略。
中方当然没有坐以待毙。美方对中国产品施加的巨额关税,也遭到了中国的同样报复性措施。
从中方的回应可以看出,中国对于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早有准备。这不仅仅是一种战略上的自信,更是对全球经济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在我外交部发言人的声明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不愿意打贸易战,但绝不怕打的态度。而且中方一直强调沟通和对话的重要性,这无疑是在为可能的解决方案留下一扇窗。
因此,这样说来,特朗普现在很可能就是在抓住这一机会,毕竟我们软硬手段都用上了,特朗普若是还要坚持高关税,那么他也就把路彻底堵死了,现在还只是他上任百天,未来他还有3年多的时间,难道之后他会一直强硬下去?就算他同意,美国民众,企业也不会同意。
总的来看,尽管贸易战让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但也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各国重新审视自身的经济策略和国际合作模式。我们的态度,清晰传达了一个道理:任何国家的孤立行为都不可能长期奏效。只有通过对话与合作,各国才能在这个相互依存的经济网络中,实现真正的共赢。
来源:曹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