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总医院科普时间|5个贴心锦囊甩掉“假期综合征”,工作状态一键拉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5 09:15 2

摘要:“五一”小长假,是忙碌生活中一段珍贵的休憩时光。人们在假期尽情放松、游玩,享受悠闲与欢乐。然而,假期结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不少人却患上了“假期综合征”,出现精神萎靡、效率低下、焦虑烦躁等症状。别担心,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晓川从生活

“五一”小长假,是忙碌生活中一段珍贵的休憩时光。人们在假期尽情放松、游玩,享受悠闲与欢乐。然而,假期结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时,不少人却患上了“假期综合征”,出现精神萎靡、效率低下、焦虑烦躁等症状。别担心,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刘晓川从生活作息、心理调节、工作规划、运动锻炼、饮食调整五个方面,为你提供一套实用、可操作的回归工作攻略。

【调整生活作息,重启身体“生物钟”】

假期里,很多人打破了日常规律的作息时间,熬夜追剧、玩游戏,早上睡懒觉成了常态。这种不规律的作息会导致身体生物钟紊乱,进而影响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因此,回归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尽快调整作息,让身体适应正常的工作节奏。

调整睡眠时间。在假期结束前的两三天,就要开始逐步调整睡眠时间。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 15 - 30 分钟,逐渐将睡眠时间调整到工作日的正常作息。比如,你平时晚上 11 点睡觉,早上 7 点起床,假期可能晚上 1 点才睡,早上 9 点才起。那么,在假期最后三天,可以第一天晚上 12 点半睡,早上 8 点半起;第二天晚上 12 点睡,早上 8 点起;第三天晚上 11 点半睡,早上 7 点半起,逐步向正常作息靠拢。

营造睡眠环境。一个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睡前一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可以泡个热水澡,让身体放松;喝一杯温牛奶,有助于安神助眠;听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心情。同时,将卧室灯光调暗,拉上窗帘,保持室内安静,为睡眠创造良好的条件。

白天适当活动。白天增加一些活动量,避免长时间坐着或躺着,可以让身体在晚上更容易感到疲劳,从而更好地入睡。比如,在午休时间可以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下班后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慢跑、瑜伽等,但要注意运动时间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做好心理调节,告别“假期焦虑”】

从悠闲的假期状态突然切换到紧张的工作状态,很多人会产生焦虑、抵触等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关键是要学会正视这些情绪,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调节。

接纳情绪,积极暗示。不要过分抗拒或自责自己出现假期综合征的情绪,要接纳这种正常的心理变化。同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告诉自己“假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新的开始,我可以充满活力地投入工作”“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定能够应对工作中的挑战”等。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重复这些积极的话语,增强自信心。

回顾工作,树立目标。花一些时间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成果,看看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这能让你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对工作的热情。同时,为接下来的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自己在工作中有清晰的方向和动力。比如,如果你是一名销售人员,可以设定本月要完成多少销售额的目标,然后将其分解到每周、每天,明确每天需要拜访多少客户、跟进多少订单等。

交流互动,增进感情。回到工作岗位后,主动与同事交流假期见闻和工作想法,这不仅能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还能让你更快地融入工作氛围。在交流过程中,你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得一些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能了解到工作中的新动态和新要求,为自己的工作做好准备。

【合理规划工作,开启高效模式】

假期结束后,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很容易让人感到无从下手,进而产生焦虑和拖延情绪。因此,合理规划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梳理工作任务。花一天时间,将手头的工作任务进行全面梳理,按照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使用四象限法则,将任务分为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重要不紧急四类。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合理安排其他任务的完成顺序。

制定详细计划。根据任务分类,为每一项任务制定具体的完成时间和步骤。将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并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合理的时间节点。例如,如果你需要完成一份项目报告,可以将其分解为资料收集、大纲撰写、内容填充、审核修改等几个小任务,并为每个小任务安排具体的时间,如资料收集在周一完成,大纲撰写在周二完成等。这样可以让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和可控性,避免拖延。

合理安排休息。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导致疲劳和效率低下。可以采用番茄工作法,即每工作 25 分钟,休息 5 分钟,每完成 4 个番茄时段,进行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息,如 15 - 30 分钟。在休息时间里,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喝杯水,远眺一下窗外,放松眼睛和大脑,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调整饮食结构,为身体“充电”】

假期里,人们的饮食往往比较丰富多样,甚至可能出现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情况,这会给肠胃带来很大的负担。回归工作后,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营养均衡,对于恢复身体状态至关重要。

清淡饮食。减少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比例。蔬菜可以选择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香蕉、橙子等,全谷物可以选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减轻肠胃负担,改善消化功能。

规律进餐。保持规律的进餐时间和食量,每天尽量定时定量吃饭,避免不吃早餐或晚餐吃得过饱。早餐要吃好,为一天的工作提供充足的能量;午餐要吃饱,保证下午的工作效率;晚餐要吃少,避免晚上肠胃负担过重。同时,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消化食物。

补充水分。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每天至少饮用 1500 - 2000 毫升的水,可以分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避免过多饮用咖啡、碳酸饮料等含糖量高或刺激性强的饮品,这些饮品可能会影响睡眠和身体健康。

【坚持运动锻炼,焕发身体活力】

运动是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方式。假期后坚持运动锻炼,能让你快速摆脱假期综合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选择运动项目。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如果你平时缺乏运动,可以从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开始,如散步、慢跑、瑜伽等。这些运动相对容易坚持,对身体的要求也不高。如果你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可以选择一些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健身操等,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

制定运动计划。每周制定一个合理的运动计划,明确运动的时间、频率和强度。例如,每周安排 3 - 4 次运动,每次运动 30 分钟以上。可以将运动时间安排在下班后或周末,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锻炼。同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受伤。

注意运动安全。在进行运动时,要注意做好热身和拉伸运动,避免运动损伤。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如运动鞋、运动服装等,确保运动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专家名片】

刘晓川,应急总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兼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技术擅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20余年,在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急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炎性肠病、慢性便秘、肝硬化、脂肪肝、消化道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胆道疾病如结石或肿瘤引起的梗阻、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食管、胃和大肠早癌和癌前病变的诊疗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在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病,如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大出血休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黄疸、腹水、腹痛、腹泻、消瘦等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方面技术过硬,胃肠镜操作10000例以上,超声内镜、内镜下胆胰疾病的相关ERCP技术(如内镜下胆管取石、胆管放置支架解除胆道梗阻等),熟练掌握胃肠息肉、腺瘤、早癌的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大出血的内镜下止血;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及放置及取出支架;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胃石的内镜下碎石;内镜下取食管、胃肠异物等。

学术兼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介入诊疗转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镜超声医师分会委员。

学术科研:承担院级和参加省市级科研项目9项,获部级科技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论著3部。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策划:融媒体中心

作者:莫鹏

审核:刘晓川

监制:彭雪征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