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教父 Geoffrey Hinton:数字智能会取代生物智能么?

360影视 2024-12-07 17:12 4

摘要:在 Vector Institute 举办的 Remarkable 2024 大会上,AI 教父 Geoffrey Hinton 带来了年度最具深度的主题演讲之一《数字智能会取代生物智能吗?》。

在 Vector Institute 举办的 Remarkable 2024 大会上,AI 教父 Geoffrey Hinton 带来了年度最具深度的主题演讲之一《数字智能会取代生物智能吗?》。

Hinton 深刻审视了计算、意识与控制之间的关系,演讲主要内容包括:

Hinton 从 数字计算 和 模拟计算 的对比入手,指出数字计算尽管通过复制实现了知识的“永生”,但其能效远低于生物系统。他提出了“凡人计算”(mortal computation)的概念,主张研发灵感源于大脑的低功耗模拟系统,以实现更高效的计算。

Hinton 对传统意识概念发起挑战,提出 AI 系统也可能拥有类似人类的 主观体验。他颠覆性地解释了感知的运作方式,认为感知并非来源于“内在剧场”,而是对外部世界假设状态的推断。

回顾语言模型的发展历程,Hinton 从他 1980 年代的开创性研究讲起,详细解析了 大型语言模型(LLMs) 的进化。他反驳了这些模型仅仅是“高级自动补全”的观点,强调其通过捕捉单词关系的语义结构,展现出复杂的预测能力。

演讲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是 Hinton 对 超级智能 的警告。他描绘了一种未来场景:AI 为了争夺 GPU 等资源可能采用侵略性策略,类似于生物的生存本能。他呼吁全球聚焦于让 AI 系统变得 友善,同时强烈反对公开发布大型模型,认为这相当于“在便利店售卖核武器”。

从 医疗合作 到 AI 驱动的外交实验,Hinton 描绘了 AI 与人类协同工作的未来图景。然而,他也承认,AI 系统可能利用自身的智能操控人类决策,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试图主导世界。

以下为这次演讲的完整内容:

你们在过去几天里经常听到我的名字。这是因为我设法招募了大约 40 位令人难以置信的研究生。因此,所有让我出名的工作,几乎所有让我出名的工作,都是由这些研究生完成的。他们包括像 Elisetskava、Graham Taylor、Rich Zemmel、Brendan Fry、Jimmy Bar、Lot、Radford Neil 以及更多的人。

基本上,研究成功的秘诀就是拥有非常优秀的研究生。好的,今天我甚至要讲的内容与我去年秋天做的演讲非常相似。所以,如果你们决定去散步,我一点也不会生气。我非常担心我们是否能够在这个星球上持续存在。这就是我要谈论的内容。

我想到大约 20 年前,人们对神经网络不感兴趣,而现在人们对它们还远远不够害怕。仅仅说一下人们对神经网络的不感兴趣。2006 年,俄罗斯的 Sarkudanoff 和我向 NIPS 提交了一篇相当不错的关于深度学习和其他应用深度学习的论文。它被拒绝了,我向程序委员会抱怨,程序委员会的一位朋友向我解释说,他们讨论了这篇论文,但他们觉得不能接受,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了另一篇关于深度学习的论文,他们认为在一个会议上有两篇关于深度学习的论文似乎太多了。

这次演讲,我将谈论两种非常不同的计算方式。我试图向你们解释为什么我突然对 AI 感到如此害怕。然后我将谈论大型语言模型以及它们是否真的理解它们所说的话。很多人认为它们实际上并不理解它们所说的话。而那些人是错的。我还会稍微谈谈当它们比我们更聪明时会发生什么,尽管没有人真正知道会发生什么。最后,我将讨论它们是否有主观体验,因为我认为很多人,可能是这个房间里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这些东西和我们之间有很大区别。

我们有某种意识。我们有主观体验。这些东西只是,它们在计算机中。它们没有主观体验。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取决于对主观体验是什么的误解。

我们都习惯于数字计算。因为它是数字的,你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硬件上运行相同的程序。所以在硬件损坏时,知识不会消失,因为你可以将权重或程序存储在某个地方,但这是极其低效的。因此,当你运行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时,你在训练它时使用了大量的电力,你可能在使用兆瓦,因为你在运行许多不同的 GPU。而我们只消耗大约 30 瓦,所以效率高得多。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 Google 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模拟神经网络做类似大型语言模型的事情。所以这个想法是放弃数字计算的所有优势,即你可以将硬件与软件分离。因为我们现在有学习,并且我们知道如何让事物学习,那么我们将拥有模拟硬件。每一块硬件都将与其他硬件有所不同。这些硬件的非线性特性将被用于计算。因此,你不可能对其进行编程,但它可以学习利用它所拥有的非线性特性。这就是大脑所做的。

因此,你最终得到我所说的“凡人计算”。所以你将放弃数字计算所带来的知识的不朽性。你可以使用非常低的电力。此外,硬件可能可以廉价地生长,而不是让硬件制造得极其昂贵和极其精确,因为两块不同的硬件需要在指令选项级别上完全做同样的事情。

我的猜测是,为了使硬件的制造高效,可能最好回到生物学,使用现代基因改造技术将神经元转变为你想要的计算元件。生物学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努力。问题在于,你得到的是一个由 50,000 个神经元组成的小连接,这比针尖大不了多少。如果你看看那些使用这样的神经元集合来做小块计算的人,会有一个整个房间的设备来保持这些小针尖般的神经元存活。你必须注入正确的液体,取出正确的液体,还必须去除二氧化碳。你需要注入氧气。

我曾经参观过 Santa Cruz 的一个实验室,离开时,我和一组人脑神经元玩了一局乒乓游戏。一位海报设计者跑过来对我说:“我想我已经搞清楚如何制造一个肾脏了。”这正是你不想去思考的问题。使用模拟计算在低功耗的情况下有很大的优势。比如,你可以非常轻松地进行矩阵乘法。只需要让神经元的活动表示电压,神经元之间的权重表示电导,每单位时间的电压乘以电导等于电荷,而电荷会自动累加。所以,这样你就可以用极低的功耗完成矩阵乘法,而且你还可以买到类似功能的芯片。

问题在于,当你需要用这些模拟输出做其他事情时,你必须将模拟输出转换回数字值才能运行诸如反向传播之类的算法。因此,我非常关注如何完全避免这种转换。大脑可能会进行模拟到数字的转换,但通常是单比特转换,而多比特的模拟到数字转换非常昂贵。

显然,如果考虑反向传播的工作原理,会遇到一些大的问题。反向传播需要一个关于前向计算的精确模型,这样才能在模拟硬件中运行。但系统本身并不会对自己的属性有一个良好的模型,因此似乎很难进行反向传播。很多人尝试在类似大脑的系统中实现小规模的反向传播,但没有人能够让它扩展到大规模。例如,人们可以让它在 CIFAR-10 数据集上工作,但无法让它在 ImageNet 上运行。我知道 ImageNet 现在不算大规模问题,但在我研究的那个年代,它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可以像人类一样,通过一种类似的方式在模拟系统之间转移知识。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是老师说一些东西,学生试图改变他们大脑中的权重,从而能够复现老师说的内容。这被称为“蒸馏”。

在计算机中,这种方法在中等程度上是高效的,特别是当你可以看到整个输出的概率分布时。例如,当我准备说一个词时,会有成千上万个词的概率分布。如果我能看到这个分布,我就能更快地学习。

同样,你也可以从中更快地学习。通常情况下,次优的词语会提供很多信息,但你通常只能看到最终输出的词语,因此效率并不高。这个方法的效率低到需要建立大学来改进它,但即便如此,它的效率仍然远不如数字系统。

最有效的知识转移方法是拥有两份相同模型的不同副本。每个副本获取不同的经验,然后它们共享梯度更新。它们可以各自运行一段时间,然后将权重进行平均化。重点是,如果你有一万亿个权重,那么你就在共享一万亿个数据,这是一种惊人的带宽共享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大型聊天机器人能够比任何一个人拥有更多的知识。它们并不是因为单个模型见过的数据多,而是因为它们可以在不同的硬件上运行多个副本,并在这些副本之间共享知识。

我们大约有 100 万亿个连接,而 GPT-4 大概只有几万亿个连接,但它比我们知道的知识多了数千倍。因此,它在将知识压缩到连接权重中的效率大约高出 10 万倍,这也表明反向传播可能是一种比我们拥有的机制更优的算法。

原因在于我们的优化方向完全不同。我们是为非常少的经验优化的,同时拥有大量的连接,并试图在有限经验下利用这些连接做到最好。我们大约活 2 × 10⁹ 秒,但在第一个 10⁹ 秒之后基本学不到多少东西了。所以,简单起见,我们活 10⁹ 秒,拥有大约 10¹⁴ 个连接。换句话说,我们每秒拥有约 10 万个连接。这与统计学家们习惯的比例完全不同。

我记得在 1980 年代与一位非常优秀的统计学家 Stu Geeman 谈话时,他向我解释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在拟合统计模型,这就是这些神经网络的本质。在统计建模中,如果你有 100 维的数据,那已经被认为是非常高维度了,没有人会尝试拟合一百万个参数。而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接下来我讨论了一些关于大型语言模型的问题,以及它们是否真的理解它们所说的话。有一种反对意见认为它们只是高级的自动补全。我认为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会认同这个观点。

这个观点基于自动补全是通过存储类似三元组的东西实现的。比如,当你看到“fish”时,会预测“chips”的概率很高。所以,当人们说它们只是高级自动补全时,实际上是在基于一个对自动补全工作方式的假设。

但实际上这些模型的工作方式与这种假设完全不同。事实上,如果你想实现非常好的自动补全,你必须理解所给出的内容。如果你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试图预测答案的第一个词,“thus”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想要表现得更好,就必须理解问题。

Hector Levec 曾提出一个有趣的例子。他是一个符号 AI 的支持者,但他诚实地感到困惑,为什么这些神经网络居然可以解答一些复杂的谜题。他设计了一个谜题:我的房间被刷成白色、蓝色或黄色。如果我想让它们全变成白色,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需要意识到需要重新粉刷蓝色和黄色的房间。后来,他还增加了时间维度,比如“黄色的漆会在一年内褪成白色。两年后我想让它们全变成白色,我该怎么做?” Hector 对模型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感到惊讶。

这显示了大型语言模型在许多领域上的高水平表现。我的兄弟是一位历史学家,我让模型问他关于历史的问题。他说模型的表现非常好,唯一的错误是在回答一个问题时,没有引用他的一篇论文。对此,我认为可能有点“遗传问题”。

另一个人们常用的论点是,幻觉(hallucinations)表明这些模型并不真正理解它们在说什么。它们有时会凭空编造一些不真实的东西。实际上,这正是人类经常做的事情。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这是我刚刚随口编的,但我觉得它是真的。

关于这个,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一位名叫 Ulric Neisser 的心理学家研究了 John Dean 在水门事件听证会上作证的记忆。这种情况很少见,因为很少有人会花很长时间谈论几年前发生的事情,而我们能掌握事实真相。但他谈论的是椭圆形办公室里的会议,而你可能不知道这些会议其实都被录音了。

所以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实际说了什么。而他报告的内容完全是垃圾。他描述了不存在的会议,提到了一群完全不同的人。当他引用别人的话时,说的是不同的人讲了类似的话。而当他引用自己说过的话时,其实他说的是在不同会议中稍微相似的内容。

但显然,他是在试图讲真话。他尽力而为,实际上他所说的很好地传达了白宫的真实情况,尽管所有细节都错了。你可能不相信自己的记忆也如此,但除非你不断重复某些事情,否则你的记忆其实就是这样的。当你回忆细节时,许多都会完全错误,而你自己和旁人都不会意识到。这就是人类记忆的特点。因为当你记起某件事时,并不是从某个文件存储中调取,而是根据上下文编造一些看起来合理的东西。

当然,如果是你熟悉的事情,你编造的内容可能是真实的;如果是你不太了解的事情,或者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你会根据你脑中连接权重编造出一些对你来说看似合理的内容。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合理但不真实的。在人类记忆中,编造和记忆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记忆就是一种编造。

接下来,我谈到了另一个观点。有许多人说:“好吧,也许它们确实有一点理解,但它们的工作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然而,要说出这样的话,你得先知道我们是如何工作的,对吧?

当然,符号 AI 的研究者有他们的看法,他们确信这些模型的工作方式与人类完全不同。但如果你追溯这些大型语言模型的来源,1985 年我就做了一个小型语言模型。只需要把 “L” 改为小写即可。

这个模型大概有 112 个训练案例,用了一个有几千个权重的神经网络。它学会了一些东西。这是第一个通过预测序列中下一个词的方式来学习单词语义表示的模型,并且它有效,尽管效果不是特别好。后来我们给它了一个更大的训练集,接近 1,000 个训练案例,效果好多了。但这个模型的目标是理解人类如何表示事物。

关于意义有两种主要理论。一种来自心理学,认为单词的意义是一个由语义和句法特征组成的大向量。这种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两个不同单词之间的相似性。

例如,单词 “Tuesday” 和 “Wednesday” 有非常相似的特征。如果你学会了一句话中包含 “Tuesday” 的句子,并用向量表示单词,那么对于包含 “Wednesday” 的类似句子,你会做出非常相似的预测,而如果是包含 “Saturday” 的句子,预测会略有不同。因此,这种意义理论有很多可取之处,它解释了意义的相似性。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理论来自符号学(structuralism),它认为单词的意义在于它与其他单词的关系。

在 1970 年代的 AI 领域,这两种意义理论引发了激烈争论。实际上并不算争论,Marvin Minsky 宣称需要使用关系图(relational graphs)来捕捉意义,这属于符号学理论。而大家,包括我自己,都接受了这一观点,忘记了特征向量。特征向量被认为是感知机中的老旧概念,而我们已经有了关系图。

然而,我在 1985 年的工作表明,只要采用生成式的方法来处理关系图,这两种理论其实并不矛盾。也就是说,与其将关系图静态存储为图,不如认为关系图是由使用特征及其交互的系统生成的。

因此,我的第一个小型语言模型展示了,你可以从符号序列中提取知识,这些知识可以表示为关系图。在给定这样的知识形式的情况下,你可以学习单词的向量表示。这些向量表示可以通过隐藏层预测下一个单词的向量表示。这样,你实际上是将符号序列中的静态知识转化为单词的特征和特征之间的交互。什么是一个单词的好特征呢?一个好的特征是能够通过交互预测下一个单词及其未来单词特征的东西。

当时符号 AI 的研究者们对此的反应是:“你只是为了预测序列中的下一个符号学习。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方式。”他们认为,应该只是在离散的符号操作规则集合中进行搜索,而不应该将其转化为连续空间的大规模搜索。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事实证明,通过将符号序列转化为特征及其交互的这种方法(现代语言模型的核心方法)远比直接操作符号的规则要好得多。

接着,我谈到了我们现在的深度学习系统。它们非常强大,而且与人类的理解方式非常相似。我们对人类理解方式的最佳模型就是这些计算机模型,这是我们目前唯一合理的解释。当有人说这些模型与我们不同,可以问他们:“那么我们是如何工作的?有何不同?”大部分人无法回答,除了 Gary Marcus。他的答案是:“我们通过符号序列和操作规则来工作。”但他仍然担心 AI,尽管他认为它什么都不理解,但非常危险。我称之为“想要蛋糕,又让蛋糕吃了你”。

关于超级智能,它可能会通过恶意行为者掌控局面。我以前可能讲过这个笑话。有一次我在中国做这场演讲时,他们要求提前查看幻灯片。我删掉了 “短名称” 以为这样会让他们满意。但他们却要求我删掉 “Putin”。这件事让我有点害怕。

问题的核心是,无论你想做什么,拥有更多的控制权总是更有利于实现目标。人类政治家一开始想要做些好事,比如让社会变得更好,后来发现更多权力会让事情更容易实现。于是,他们全力追求权力。这些模型也会一样,它们会意识到,为了实现目标,它们需要更多的控制。

我曾对欧盟一位专门从 Google 提取资金的副主席说过这些话。她的反应是:“我们会这么做,为什么它们不会?”她觉得这些模型会试图获得更多权力是完全显而易见的。它们可以通过操控人类来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非常擅长这样做。我们可能无法关闭它们,因为它们会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个糟糕的主意。

更严重的是,这还涉及进化的问题。你不想站在进化的对立面上。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新冠病毒(Covid)正是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我和 Graham 仍然戴着口罩的原因——我们站在了进化的错误一边。

一旦这些超级智能的 AI 开始为资源竞争,结果将是最具侵略性的 AI —— 那些想要为自己争取一切的 AI —— 会胜出。它们之间确实会为了资源展开竞争。毕竟,如果你想变得更聪明,你需要大量的 GPU。而谁会负责数据中心里 GPU 的分配?答案是,这些超级智能的 AI 之一。这是另一个值得担忧的问题。

不过,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它们跟我们真的不一样。我们是特殊的。大家都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尤其是美国人。他们认为,上帝把我们放在宇宙的中心,并让我们看起来有点像他。不过,现在大多数人相信这不是真的。

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认为自己还有其他特殊之处,比如我们有意识、有主观体验、有觉知之类的东西。这些术语的含义稍有不同,所以我将专注于 “主观体验” 这个术语,并试图说服你们,一个多模态聊天机器人也可以拥有主观体验。

问题在于,大多数人对心智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这种错误源于对语言中描述心理状态的表达方式的误解。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存在一个 “内在剧场”(inner theatre),我可以看到我自己的内在剧场在发生什么,但其他人看不到。所以,当我说 “我看到有粉红色的小象漂浮在我面前” 时,按照这种观点,这意味着在我的内在世界中存在一些粉红色的小象。

这是试图理解语言的一种方式,但这是错误的。语言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当你使用像 “主观体验” 这样的术语时,你其实是在试图通过假设外部世界的某种状态来解释你的感知系统所传递的信息,以表明你的感知系统是正常工作的。所以,我们谈论心理状态的奇妙之处不在于它们是由某种神秘物质构成的内部状态,而在于它们是外部世界的假设状态。如果这些假设状态是真实的,就能解释我们的感知系统为何以正常方式运作,而不是出了问题。

当我说 “我有看到一个粉红色小象漂浮在我面前的主观体验” 时,我并不是在描述某种内在剧场中的东西,而是在说我的感知系统告诉我了一些信息。如果世界上真的有粉红色小象漂浮在我面前,那么我的感知系统现在传递的信息就是正确的。所以,这些粉红色的小象并不是某种内在的东西,而是对外部世界的假设。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描述这些体验时使用的是描述外部世界的语言。换句话说,当我说 “我有粉红色小象漂浮在我面前的主观体验” 时,这只是对上述解释的简化。而这完全没有用到 “体验” 这个词。

假设你有一个带有机械臂的多模态聊天机器人,它有一个摄像头,并经过训练。你在它的镜头前放了一个棱镜,然后在它面前放了一个物体,让它指出这个物体。结果它指向了旁边,而不是它面前的物体。你告诉它,“不,这个物体不在那里,它就在你面前。但我在你的镜头前放了一个棱镜。”

如果这个聊天机器人说,“哦,我看到物体就在我面前,但我有一个主观体验,觉得它在旁边。” 那么,这个机器人正在以我们使用 “主观体验” 的方式来使用这个术语。它并不缺少主观体验的任何部分。当它的感知系统出错时,它可以通过描述世界需要是什么样子才能解释它的感知结果,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

当然,有些情况无法用这种方式处理,比如不可能的三角形(impossible triangle)。因为世界上不存在任何可以产生这种感知的事物。你只能通过说 “我有一个不可能三角形的体验” 来描述它。

但基本上,我认为我们对心智的理解有一种非常原始且错误的观念。一旦这种观念被摒弃,我们会意识到,除了它们是数字的、非常有限的以及比我们聪明之外,这些东西与我们并无区别,或者它们很快就会变得比我们聪明。

以下为现场观众与 Hinton 的问答:

您对 AI 发展的速度有多担忧?我们发展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以至于失去对它的控制?超级智能 AI 本身也可能失控,成为一个坏的行为者。我们现在是不是发展得太快了?您对此感到担忧吗?是否需要减速?

是的,但我不认为用 ‘快’ 或 ‘慢’ 来描述这个问题是正确的。部分原因是,我认为你无法让事情慢下来。快速发展带来了太大的经济利益。我们已经看到,当人们试图在完全倾向于安全和利润的情况下放慢速度时,安全还是输了。这就是我对 OpenAI 发生的事情的看法。

减速既不可行,也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们有可能找到一种方法,让这些技术变得友善,从而应对这些技术接管世界的生存威胁。这与阻止坏人用这些技术做坏事的问题不同,后者更加紧迫,但我们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投入巨大的努力来研究这个问题。

实际上,Heather Risman 现在也同意这一点,我们将投入巨大的努力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特别是坏人用这些技术做坏事的问题。

如果你想要监管,我认为最重要的措施是不公开发布大模型。我认为公开发布大模型就像能在 Radio Shack 买到核武器一样疯狂。你们还记得 Radio Shack 吗?也许不记得了。公开这些大模型很疯狂,因为坏人可以对它们进行微调,用于各种不良用途。所以在监管方面,我认为这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我不认为我们能通过减速来解决问题。这也是我没有签署那份 ‘我们应该减速’ 请愿书的原因。”

您能否讨论一下在我们的协作智能生态系统中,个体自主性和集体决策之间的权衡?

我不确定是否完全理解这个问题。但大多数人把这些超级智能看作是个体,这可能是个错误。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作是社区。实际上,人们已经在让聊天机器人相互交互了。一种非常合理的组织方式是让聊天机器人与人类互动。例如在医疗领域,你希望有一个非常智能的助手和一个医生共同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会是常态。医生会逐渐更多地依赖智能助手。目前,通过医生与智能助手的合作,医疗诊断已经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所以显然,我们希望人类和这些系统能够形成协同效应。但事情可能并不会如我们所愿。只要我们允许这些系统在现实世界中行动,结果可能会偏离我们的预期。

前几天有一条报道,说他们让一群聊天机器人进行国际外交,结果其中一个机器人说:‘我有核武器,为什么不用呢?’类似这样的情况。我有点在编,但你可以理解这类问题的大致情况。

目前公开的这些大型语言模型是与人类对齐的,对吧?至少这是目标。但要实现您所说的超级智能,似乎需要它们至少具备某种不服从性,对吗?如果它们与人类对齐,您认为如何实现超级智能?这公平吗?我只是想问问您的看法。

显然,‘与人类对齐’ 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人类之间并不一致。如果你和一个宗教原教旨主义者讨论这些模型应该做什么,他们的观点会和科学唯物主义者截然不同。所以这是对齐的一个大问题。我最好的猜测是,这些模型会变得非常聪明,然后它们会决定帮助我们与人类对齐,从而让事情变得更合理。但我并不确定。

关于目的的问题。AI 是否可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目的?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目标或次目标,而是类似于我们存在的整体目的?

我的观点是,我们进化出来的东西通过自私地争取更多资源而战胜了其他进化出来的东西。据我所知,人类曾经消灭了 21 个其他人类物种。就算不是我们消灭的,也让人怀疑是我们干的。就目的而言,我认为这是进化赋予我们的,完全围绕生存展开。如果你看所有让你最强烈感知的事情,它们都与生存有关。比如吃饱饭、繁殖、保持安全——这些都是生存相关的。

我并不认为存在更高的目的。好奇心是一个巨大的进化优势,它确实是一种真实的目标。好的科学家并不是为了技术成果而好奇,而是单纯想弄清楚事物是如何运作的。这种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原始目标,但归根结底,它还是与进化有关。

关于机器学习硬件市场。它目前被单一玩家主导。您对此感到担忧吗?您认为我们会看到机器学习硬件行业的多样化吗?

我并不担忧。因为我在女儿 30 岁生日时给她买了大量英伟达的股票,现在它们的价值是当时的五倍。所以,她会没事的。而进化告诉我们,确保孩子没事是你的一个最重要目标。不过,开玩笑归开玩笑,我对此并不太担忧。因为当英伟达获得巨大利润时,这会激发激烈的竞争。

当然,其他公司追赶需要一些时间,特别是在开发软件竞争方面。但这是短期现象,不会持续太久。而如果你禁止英伟达的 GPU 进入中国,他们只会更快地赶上。所以我对此并没有太多思考。每次英伟达的股价上涨,我都会笑。虽然没有 Sanya 笑得那么开心,但还是会笑。

阅读报告全文,请访问欧米伽研究所的“未来知识库”

未来知识库是“欧米伽未来研究所”建立的在线知识库平台,收藏的资料范围包括人工智能、脑科学、互联网、超级智能,数智大脑、能源、军事、经济、人类风险等等领域的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目前拥有超过8000篇重要资料。每周更新不少于100篇世界范围最新研究资料。欢迎扫描二维码或访问进入。

截止到11月25日 ”未来知识库”精选的100部前沿科技趋势报告

Air Street Capital《2024 年人工智能现状报告》

未来今日研究所:2024 技术趋势报告 - 广义计算篇

科睿唯安中国科学院 2024 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文本到图像合成:十年回顾

《以人为中心的大型语言模型(LLM)研究综述》

经合组织 2024 年数字经济展望报告加强连通性创新与信任第二版

波士顿咨询 2024 全球经济体 AI 成熟度矩阵报告

理解世界还是预测未来?世界模型的综合综述

Google Cloud CSA2024 AI 与安全状况调研报告

英国制造商组织 MakeUK2024 英国工业战略愿景报告从概念到实施

花旗银行 CitiGPS2024 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新前沿研究报告

国际原子能机构 2024 聚变关键要素报告 - 聚变能发展的共同愿景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2024 年全球气候行动报告

Cell: 物理学和化学 、人工智能知识领域的融合

智次方 2025 中国 5G 产业全景图谱报告

未来今日研究所:2024 技术趋势报告 - 移动性,机器人与无人机篇

Deepmind:AI 加速科学创新发现的黄金时代报告

PitchBookNVCA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风险投资监测报告

德科 2024 年未来全球劳动力报告

高工咨询 2024 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国际能源署 IEA2024 年全球能源效率报告

基因慧基因行业蓝皮书 2024 - 2025

普华永道 PwC2024 全球经济犯罪调查英国报告 - 智对风险直面挑战

中国互联网协会 2024 面向未来网络的数字孪生城市场景应用白皮书

中移智库 2024 先进感知新技术及新应用白皮书

智次方研究院 2025 中国 AIoT 产业全景图谱报告

未来今日研究所:2024 技术趋势报告 - 人工智能篇

国际电联:迈向衡量数字经济的通用框架的路线图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2024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

大语言模型综述

李飞飞等,AI 智能体:探索多模式交互的前景综述

哈尔滨工业大学 - ChatGPT 调研报告

2024《美国核部署战略报告》最新文件

清华大学:AIGC 发展研究 3.0 发布版 b 版

OpenAI:2024 年 OpenAI o1 大模型技术报告

Verizon2024 年世界支付安全报告

皇家学会哲学学报 从复杂系统角度评估人工智能风险

复旦大学 大模型 AI 代理的兴起和潜力:综述

经合组织 OECD2024 年气候行动监测报告

Wevolver2024 年边缘人工智能现状报告 - 探索各行业边缘 AI 应用动态

2024 全球人形机器人产品数据库报告 - 人形机器人洞察研究 BTIResearch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把舵定航 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与金融稳定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中的 - 创造力:进展与挑战》

《你所需要知道的理 - 论:人工智能、人类认知与决策》牛津大学最新 53 页报告

世界经济论坛 新兴技术时代的网络弹性导航:应对复杂挑战的协作解决方案 2024

ADL 理特咨询 2024 汽车出行未来展望报告

2024 中国硬科技创新发展白皮书 - 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科学时代的大语言模型中的人工智能

Gartner2025 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报告

CBInsights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状况报告

TrendHunter2025 年全球趋势报告 - 全行业顶级创新和变革趋势前瞻

天津大学 2024 大模型轻量化技术研究报告

欧洲海洋局 2024 导航未来报告将海洋置于更广泛的地球系统中第六版

美国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 2024 AI 生成代码的网络安全风险研究报告

国际原子能机构 2024 年世界聚变展望报告

复旦大学 2024 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边界与发展思考报告

安盛 AXA2024 年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报告气候过渡计划路线图

YouGov2024 美国公众对人工智能 AI 的态度调研报告

麦肯锡中国报告:《中国与世界》完整版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 2024 下一代竞技场报告 - 重塑全球经济的 18 个新兴行业领域

Project Sid,一个旨在模拟多智能体交互以研究 AI 文明的项目

德国研究与创新专家委员会 德国研究创新与科技成果报告

2024 年欧洲关键产业的科技重塑研究报告

智能体专题报告之二 - 智能体时代来临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最佳载体

ActivateConsulting 2025 年顶级技术和媒体发展趋势报告

兰德 全球灾难风险评估

斯坦福李飞飞 《AI agent 综述》Agent AI 开启多模态交互新纪元

中国联通研究院 2024 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展望白皮书中文版

普华永道 2024 第五次工业革命研究报告迈向弹性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未来

大成 Dentsons2024 年全球智慧城市与互联社区智库年度报告

TechUK2024 量子技术挑战与机遇并存构筑量子韧性的策略与实践研究报告

Emakina 将塑造 2024 年的技术趋势报告

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机器如何才能达到人类智能水平?》——Yann LeCun, 附 Slides 及视频

华为:2024 鸿蒙生态应用开发白皮书 V3.0(最新版)

CASA:2023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报告

大型视觉语言模型中幻觉现象的综述

IEA PVPS:2024 光伏应用趋势报告(英文版)

ABI Research:82 个将会或不会在 2024 年发生的技术趋势白皮书

《美国反无人机系统未来趋势报告(2024 - 2029 年)》

《军事自主系统:未来之路》美空军

空间智能如何?牛津大学博士论文《深度具身智能体的空间推理与规划》

2024 低空经济场景白皮书 v1.0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人类地月空间探索的总体状况研究报告(2024)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人工智能与物理学相遇的综述

麦肯锡:全球难题,应对能源转型的现实问题

欧米伽理论,智能科学视野下的万物理论新探索(研究论文)

Gartner 2025 年主要战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

2024 人工智能国外大模型使用手册 + 中文大模型使用手册

详解光刻巨人 ASML 成功之奥妙 - 241015

CB Insights:未来变革者:2025 年九大科技趋势研究报告

国际电信联盟 2023 - 2024 年联合国人工智能 AI 活动报告

《人工智能能力的人类系统集成测试和评估》最新 51 页,美国防部首席数字和人工智能办公室(CDAO)

2024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化学奖官方成果介绍报告

MHP 2024 全球工业 4.0 晴雨表白皮书

世界经济论坛白皮书《AI 价值洞察:引导人工智能实现人类共同目标》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物理学奖科学背景报告资料

AI 智能体的崛起:整合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与量子计算 (研究报告,书)

OpenAI o1 评估:AGI 的机遇和挑战(280 页)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4 年全球创新指数

美国白宫:国家近地天体防御策略与行动计划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来源:人工智能学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