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朝鲜农村的七天六夜:集体公社、自带口粮走亲戚,真实的烟火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5 11:52 2

摘要:"同志,请出示介绍信。"平壤郊外的检查站前,执勤士兵严肃的声音让我下意识摸向背包。作为首批获准进入朝鲜农村考察的中国记者,我的手心沁出薄汗。同行的向导老金递上文件时,我看到他的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玉米饼——这是朝鲜农民出门必备的"移动粮仓"。

"同志,请出示介绍信。"平壤郊外的检查站前,执勤士兵严肃的声音让我下意识摸向背包。作为首批获准进入朝鲜农村考察的中国记者,我的手心沁出薄汗。同行的向导老金递上文件时,我看到他的工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玉米饼——这是朝鲜农民出门必备的"移动粮仓"。


拖拉机突突驶过金黄的稻田,惊起白鹭掠过青瓦白墙的村落。63岁的生产队长金大勇正蹲在晒谷场,用布满老茧的手摩挲着稻穗:"去年亩产600斤,今年要冲刺700斤!"他胸前的金日成徽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身后墙上的生产进度表密密麻麻写满工分记录。

推开金队长家的木门,三间正房带灶间的格局恍如穿越回80年代的中国农村。24寸金星彩电正在播放《劳动新闻》,窗台上晾晒的干辣椒串散发着熟悉的烟火气。"这房子是2012年洪灾后国家重建的,"老金摸着雪白墙面感慨:"按家里八口人分配,连我小孙子的婚房都预备下了。"


清晨五点,村口老槐树下的铁钟准时敲响。300多名社员扛着农具走向田野,像极了我童年记忆里的生产队出工场景。25岁的李美玉把襁褓中的婴儿交给婆婆,利索地扎紧头巾:"妇女每天8个工分,虽然比男同志少2分,但今年我种的辣椒田产量最高!"她骄傲地展示着记分册,页脚贴着儿子百日照片。

正午时分,集体食堂飘来阵阵饭香。配餐员严格称量着每人700克的主食配额,今天的菜单是玉米饭配腌萝卜。金队长神秘地把我拉到后院,从地窖里端出珍藏的泡菜坛:"自家种的辣椒白菜,配上中国朋友送的豆瓣酱..."话音未落,几个孩童举着刚钓的鲫鱼跑进来,嚷嚷着要做"大同江鱼汤"。


在村西头的自留地,崔大娘正在侍弄她的"宝贝"——二十多只火鸡扑棱着翅膀。"这些家伙三个月就能长到10斤!"老人笑着往饲料槽撒着菜叶:"开城来的商人预订了五只,剩下的留着过年。"集市上,背着竹篓的农妇们用鸡蛋换食盐,用山货换布匹,古老的以物易物仍在延续。

当我想去邻村拜访时,金队长急忙拦住:"没有介绍信会被当成'盲流'!"他掏出自己的通行证,泛黄的纸页上盖着六个公章:"上次去平壤领奖,光审批就花了半个月。"暮色中,巡逻队的自行车铃声在乡间小路回荡,家家户户的煤油灯次第亮起。


最让我震撼的是参加婚礼的见闻。新娘家收到二十多个装着粮食的包袱,每个都用红纸工整写着"贺米三斤"。新郎父亲解释:"现在粮食实行配给制,来喝喜酒的都要自带口粮。"宴席上,中国制造的电饭煲成为最抢眼的嫁妆,贴着双喜字的包装盒上还印着"中朝友谊万岁"。

在村文化室,三十多个村民正围着二手电视机看《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是沈阳友好城市捐赠的,"管理员调试着雪花点严重的画面:"要是能看上中国电视剧就更好了。"角落里,几个青年偷偷展示着中国产的MP3,朝鲜民歌与凤凰传奇的旋律奇妙交织。

临别那晚,金队长执意送我自家晒的苹果干。月光洒在整齐的稻田上,远处传来集体农庄的夜校歌声。"等有机会了,一定要坐火车去北京看看..."老人望着北斗星喃喃自语。拖拉机驶过检查站时,我回头望见村口的标语牌在晨曦中逐渐清晰——"用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万古长青!"

(后记)
这1800公里的时空穿越之旅,让我在朝鲜农村找到了记忆深处的温暖。那些自带口粮的淳朴情谊,那些工分簿上的奋斗印记,那些青瓦白墙里的家国情怀,都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或许正如大同江的流水,每个时代都有它奔向大海的方式,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理解与祝福,守望这份山水相连的深情。

来源:白说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