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或将关闭,于东来彻底不干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12:00 2

摘要:这家扎根河南的地方商超,靠着“员工平均月薪近万”、“无理由退货”、“40天带薪年假”、“每周雷打不动闭店休息”等标签,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行业标杆。

在中国零售业,胖东来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家扎根河南的地方商超,靠着“员工平均月薪近万”、“无理由退货”、“40天带薪年假”、“每周雷打不动闭店休息”等标签,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行业标杆。

它是零售界的“异类”,被称为“中国超市的理想主义样本”,其创始人于东来更是被捧为“零售教父”,无数企业家排队求他“调改”门店。

然而就在2025年的春夏之交,网红“柴怼怼”连续发布29条视频指控胖东来玉石销售“百倍暴利”,将这家以透明经营著称的企业推向了商业诋毁与网络侵权的风口浪尖。

●图源:抖音

随着“玉石暴利”争议的不断升级,于东来在抖音连发数文称:“如果不让柴怼怼这种随意污蔑伤害他人的行为,包括抖音平台这种为了谋取利益无道德无底线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我会主动关闭或者永远离开胖东来这个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对网络企业健康安全的运行有所作为!”

随后他将账号动态清空、并设置为私密状态,一系列的激烈反应震惊业界。

从暴利指控到法庭对峙

故事开始于2025年4月初,抖音博主“柴怼怼”多次发布视频指控胖东来,通过出售低成本玉石获取百倍暴利。

还发表过“售价3万的玉石品质低劣”“几百块的东西卖几千几万”等没有任何数据支撑的负面言论。

他声称胖东来“靠商超引流、靠玉石赚钱”,毛利率高达100倍,并质疑其“组织水军吹捧造神”“以亿为单位的盈利背后必定存在偷税漏税”。

这些极具冲击力的言论迅速地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开始质疑胖东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胖东来没有选择沉默。

针对“百倍暴利”的指控,4月8日直接亮出了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胖东来的和田玉销售额为2190万元,占集团总营收的0.34%,其毛利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仅为15%-20%。

●图源:胖东来

在胖东来透明的定价标准下,10万以下商品毛利率控制在20%,10万以上的控制在15%,并支持任何第三方检测,假一赔十。

从供应商资质审查到三重质检、一物一码溯源,胖东来就差把“透明”二字刻在玉石上了。

尽管如此,柴怼怼也并没有打算收手。反而转战小号,在直播间里嘲讽胖东来公开数据是为作秀,还扬言谁要是敢包庇于东来,就让谁下马。

●图源:网络

4月25日,胖东来正式向许昌中院提起诉讼,索赔500万元,案由直指“商业诋毁与侵犯名誉权”。

进入5月,事件迎来高潮:抖音平台认定柴怼怼29条视频涉嫌侵权,视频内容被下架且账号被禁一个月;而于东来则是情绪激动地表示“若法律不能主持公道,将主动关闭或永远离开胖东来。”

●图源:抖音

随着相关话题不断冲上热搜,网友们的观点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

支持者力挺胖东来,认为其长期坚持高透明度经营,值得信赖;但也有声音认为玉石行业本就水深,不明白胖东来凭什么自诩清白?

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表态无疑成为了焦点,他的愤怒让事件发展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网红黑历史与行业潜规则的碰撞

随着事件的深挖,柴怼怼的过往被网友逐一曝光,所引发的争议远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他自称是“满清皇族后裔”“武警高官亲戚”,但实际上他的家庭背景很普通,父亲是街头卖玉的小商贩,姐姐是普通的英语教师。

其自诩为“玉石专家”,实则为半路出家。2024年才涉足玉石行业,无任何专业鉴定资质,早期通过“看图片猜价格”等非专业方式吸引流量,业内人士更是称其根本不懂玉。

同样在2024年,柴怼怼曾因售卖祛湿茶、假酒等三无产品而遭到消费者投诉,此后又转向玉石领域继续从事类似的行为,不仅售卖染色玉石等三无产品,而且被曝引导线下交易避税。

●图源:小红书@狐狸八卦分享

反观胖东来在玉石业务上的严谨,近乎达到了偏执的程度。

根据其发布的《胖东来关于“柴怼怼”网络侵权的回复说明》,每一块和田玉都要经过“五维资质审查”——从供应商的经营资质到合规记录,再到三次检测:初检由省级以上机构认证,复检由自有鉴定师团队把关,抽检送至国家级珠宝中心复核,最终生成一物一码的溯源档案。

●图源:蓝鲸新闻

可以看到的是,胖东来因为拒绝做“快周转”的低价劣质品,其毛利率比同行低了一半不止。同时在一季度集团净利润达到3亿元的前提下,利润不足500万的玉石业务,也让柴怼怼的“暴利论”站不住脚。

再看胖东来的这场“玉石门”争议,恰恰戳中了行业的痛点。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玉石市场规模缩水34.7%至980亿元,同时伴随着直播间假证书、虚标价格等乱象的频发。

当网红经济依赖“制造对立”引流时,胖东来试图用透明定价打破潜规则来重建信任,却同时触动了行业敏感的神经,冲突也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胖东来为何成了“诉讼常客”?

事实上,柴怼怼并非胖东来今年唯一的诉讼对象。翻开其2025年的维权清单,可谓是“火力全开”。

今年年初博主“两个小段”发布视频称在胖东来购买的内裤掉色致过敏,引发全网声讨。胖东来耗时15天,委托三家检测机构出具53页报告,证明产品合格,一方面因“处理流程疏漏”向博主发放500元投诉奖,另一方面仍以“传播误导性信息”起诉,索赔100万元。

●图源:微博@大象新闻

另一位经济学家宋清辉,也曾因多次公开发表针对胖东来“缺乏核心竞争力”“靠流量生存”等负面评价而被起诉,目前双方进已经入证据交换阶段。

5月1日,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卖场正式开业。因其名称、装修高度高度相似,被胖东来指控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并已成功邮寄律师函。

●图源:抖音@胖都来

梳理这些事件,不难发现胖东来的维权逻辑是用法律武器来守护透明经营的商业模式。

毕竟,从主动在官网公示每日销售额到将供应链成本细化到羽绒服单件利润0.3元,胖东来相当于是在全国人民面前“裸奔”了。

所以网红的每一次不实指控,都是对胖东来式信任的侵蚀。当胖东来把底牌都摊在牌桌上时,自然容不得再有人往上泼脏水。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胖东来对“职业碰瓷”产业链的反击。部分博主通过“夸大问题-流量变现-勒索赔偿”的灰色产业链进行牟利,他们吃透了企业怕负面、怕折腾的心理,越发肆无忌惮。因此胖东来才不得不做一个“较真的人”。

当“理想主义”成为靶子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胖东来因为透明化经营成了另类而频繁招黑。

其公开毛利率、建立检测体系等“不合时宜” 的坚持,就像是一面照妖镜,既让它赢得了消费者的偏爱,也让利益相关者感到忌惮。

胖东来的遭遇,是中国零售业从“混沌”走向“透明”的阵痛。而于东来的“退圈宣言”,更像是无数维权企业发出的一声无奈呐喊。

这场诉讼的结局尚未可知,但却早已超越了个体恩怨。它是一堂关于“信任构建与摧毁”的商业公开课,更是一次对“言论自由与商业尊严”的边界叩问。

在网红经济的喧嚣中,胖东来的“笨拙”显得弥足珍贵。如果这样的企业都要被逼退圈,那以后我们还能相信谁?

网友的这一声追问,或许值得整个商界深思。

来源:破局者Break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