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16岁的“魔童”孟繁睿在2025年吴川杯象棋公开赛仅获第七名时,棋坛的叹息声盖过了掌声,这位曾被视为“郑惟桐接班人”的天才少年,两年内从巅峰跌落的速度比当初成名更令人震惊,而同龄的亚锦赛黑马杨世哲、稳扎稳打的王禹博,正用成绩撕掉他“新生代领军”的标签,中国象
当16岁的“魔童”孟繁睿在2025年吴川杯象棋公开赛仅获第七名时,棋坛的叹息声盖过了掌声,这位曾被视为“郑惟桐接班人”的天才少年,两年内从巅峰跌落的速度比当初成名更令人震惊,而同龄的亚锦赛黑马杨世哲、稳扎稳打的王禹博,正用成绩撕掉他“新生代领军”的标签,中国象棋的00后洗牌战,来得比预期更猛烈。
时间回到2023年象甲联赛,彼时15岁的孟繁睿爆冷击败特级大师郑惟桐,媒体用“魔童降世”的标题铺天盖地报道,同年“宝宝杯”却暴露隐患——他面对老将的阵地战频频超时,最终止步八强,次年“天天象棋杯”中,他在王禹博面前连输三局,对方精确的残局计算让孟繁睿擅长的快攻战术彻底失效,转折出现在2024年亚锦赛,杨世哲用“弃马十三招”逆袭越南棋王,刘柏宏则在混双赛创造九连胜纪录,新生代格局开始松动。
2025年成为孟繁睿的滑铁卢之年,全国团体锦标赛中,他因漏算“马后炮”杀招导致全队出局,吴川杯更出现戏剧性一幕:与万科对弈时,他手握双车竟被对方单马困毙,直播弹幕瞬间刷满“天才陨落”,反观王禹博在团体赛关键局力克张学潮,杨世哲开发出“云数据库”复盘法,这些创新让孟繁睿仍依赖直觉的棋风显得格格不入,数据不会说谎——近两年他对特级大师胜率从38%暴跌至12%,而对阵同龄棋手的胜率更首次跌破50%。
吴川杯决赛日成了新旧势力的分水岭,当44岁的张学潮捧杯时,镜头扫到的孟繁睿正在角落独自摆棋,手指无意识摩挲着那枚刻有“魔”字的幸运棋子,这个曾放言“二十岁前必夺全国冠军”的少年,此刻连媒体采访区都无人问津,观众席的议论声扎心刺耳:“他开局还是那三板斧”“王禹博都开始研究量子象棋了”。
更残酷的对比来自技术统计:孟繁睿中局决策平均耗时从45秒激增至72秒,失误率却上涨19%,王禹博团队开发的“神经网络评估系统”已能提前五步预判他80%的战术,当象棋AI给出的“孟繁睿实力曲线图”在论坛刷屏——那条2023年陡峭上升、2024年后平缓下滑的折线,比任何言语都更具杀伤力,圈内教练私下透露:“他现在下棋总想复刻对郑惟桐那场的惊艳,但对手早把他的棋谱嚼烂了。”
当“伤仲永”的标签开始出现在孟繁睿的百度词条,争议也到达顶点:有人认为他被商业活动毁了,有棋迷怒喷“05后根本不懂象棋精神”,但杨世哲用亚锦赛金牌证明创新才是王道,更尖锐的质疑直指核心——我们是否过早把“天才”头衔廉价抛售?当16岁的孟繁睿在采访中憋出“我会触底反弹”时,眼里的血丝比誓言更真实,这场00后棋坛暗战没有暂停键,或许真正的残酷在于:观众可以感叹“魔童不再”,但竞技场从不为情怀留座,您觉得孟繁睿该彻底推翻棋风重来?还是该像网友说的“趁早转型当象棋网红”?评论区等你真实声音。
来源:饭饭讲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