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1全人物赏析No.77 陆逊的三场硬仗丨及孙权对他的爱恨情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5 20:30 2

摘要:大家好,五一假期愉快,在看本文的朋友们,应该是已经安全返程了,安全就好!言归正传,应网友要求,今天更新与陆逊有关话题。先看看不同视角下的陆逊形象吧:

大家好,五一假期愉快,在看本文的朋友们,应该是已经安全返程了,安全就好!言归正传,应网友要求,今天更新与陆逊有关话题。先看看不同视角下的陆逊形象吧:

在古人眼里,陆逊是十足的“克己复礼”型的儒帅;

在上个世纪后半程的三国迷眼里,彼时网络尚不发达,评书、书籍、电视剧为三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此时三国迷眼中的陆逊是蜀汉克星,一把火烧光了蜀汉家底,但是终究抵不过诸葛孔明事先留下的八阵图,终是差了蜀汉半截(话说这里我没做什么调查研究,这仅仅是上个世纪我眼里的陆逊[狗头]);

在今天的网友眼里,由于各种各样的媒介、特别是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立体和迅捷,陆逊的声望及人气水涨船高,其“悲剧儒帅”形象也愈发饱满。

陆逊马前的老头是谁呀,小时候看到这段可恨死他啦

这里插一句我对网络游戏和历史文化的看法——《率土之滨》《三国志战略版》等手游是许多三国迷的“新欢”(如果把三国志11比作“旧爱”),这些“新欢”中都有着强悍的“都督队”,而不论哪款网游的哪个版本的“都督队”,陆逊都是其核心人物,这为陆逊的知名度和人气的更上一层楼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所以,真的不能小看游戏这个媒介,很多年轻人是通过游戏才对一些历史人物有所了解,游戏对历史文化传播的影响很可能已经大于传统的评书、电视剧等,而我们这方面的成绩和隔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得到重视。

三战都督队中的一种形态,陆逊很难获取的

一、人物生平

陆逊少时孤苦,寄居在叔祖父庐江太守陆康(陆绩父亲)家中,袁术在攻打徐州前曾向陆康求米三万斛未果,导致袁术大怒,因此派孙策(孙策死后成为陆逊的岳父)攻打陆康,而孙策旧时拜谒陆康时,只见到了陆康的主簿,也对其有所怨恨,因此攻打甚急。陆康无奈让陆逊带领家族返回吴郡老家,因陆逊年长于族叔陆绩,此时年轻的陆逊已成为家族实际的族长。

孙权接任孙策的势力后,陆逊任职于孙权的幕府,后在海昌为地方官,重视民生,劝督农桑,并于旱年开仓振民,颇有贤名。期间,陆逊剿灭周边为祸多年的多股山贼,并就地因才施用,强壮的收为精卒,羸弱的补充到农户,从根本上解决了山越之患。之后,便是他参与的三场"硬仗":

辽北狠人范德彪,辽北几场硬仗的主打者

(一)白衣渡江。公元219年,吕蒙称病返回建业休整,陆逊劝说吕蒙,“您身担要职,返回建业,倘若关羽来犯,恐有后顾之忧。”吕蒙应付说道“诚如您所言,但是我确实病的重了。”随即陆逊向吕蒙分析形势称“关羽自恃骁勇及新近的功劳,意骄志逸,他只顾着北伐曹魏,对江东并无十足的戒心,他若听到您病重,必然更加不为防备。现在出其不意地出击他,一定能够将他擒住。”(注1,此处另有多种说法,在人物赏析部分进一步解读)

此战,孙权为麻痹关羽,以陆逊取代经验更为丰富的吕蒙,与关羽对线。陆逊赴任后立刻向关羽表示自己一介书生,对关羽的勇武钦佩不已,同时假意提醒关羽在已经擒获于禁、取得大捷的情况下,不要骄躁、轻视曹军、周全用计,以期得以全胜。这封书信确实起到了作用,关羽不再担心身后的吴军。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桥段了——孙权令吕蒙、陆逊为前部,白衣渡江、生擒关羽、献头于曹孟德。

陆逊在白衣渡江及夷陵之战的路线图

(二)夷陵之战。公元221年,刘备亲率大军征讨东吴,气势汹汹,孙权非常害怕,遣使求和,盛怒之下的刘备不许。陆逊临危受命,拜为大都督,假节,统帅五万人与刘备对线。陆逊年轻,其统领的又都是孙策旧将或如孙桓这种宗室,因此遭到部下轻视。

双方遭遇后,刘备率先委派吴班率领数千人于空旷处立营,以此挑战吴军。吴军诸将见状,都想与吴班一战,陆逊恐有诈,制止诸将,刘备见释放计略不成(311中就是被识破,漏气了),便率领八千伏军从山谷中走出。两军相持七八个月后,吴军诸将埋怨陆逊未能及时与蜀军交战,导致蜀军深入吴境五六百里。陆逊解释称,刘备狡诈,之前未能找到其弱点,如今蜀军疲劳、沮丧,正是出击的良机。随即派出少量兵马试探,虽然有所折损再次遭到部下质疑,但却发现了蜀军连营的弱点,采取火攻之术,一举成功。此战,刘备几乎只身逃脱(《三国志·孙权传》载『刘备奔走,仅以身免』)。

夷陵之战示意图

(三)石亭之战

公元228年,孙权令鄱阳太守周鲂向曹魏大司马曹休诈降,诱使曹休接应,曹休耻于受骗,决心一战。此战,陆逊拜为大都督,假节钺(多一个“钺”字,就有了生杀大权,五虎将中只有关羽有这个字)。陆逊自为中军,令朱桓、全琮分别为左右两翼,三路齐出,斩获万余,大获全胜。不久,曹休便郁郁而终。

这三场硬仗之后,陆逊声望和地位无人可比。229年,也就是孙权即帝位之年,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孙权称帝后新设的军职相当于蜀汉之关羽、曹魏之夏侯惇,之前是周瑜等人的“大都督”)、右都护(盲猜下左都护是谁呢)。孙权离开武昌东巡建业之时,由掌荆州及豫章三郡大小事务。在曹魏这个职能只有曹丕、曹植担任过,陆逊比曹丕、曹植更绝的是——孙权似乎为了表明对陆逊的信任(我实在想用“忠诚二”字替换“信任”,以表我对孙权此举的看法),竟然还留下一大堆“质子”给他——留太子、皇子及尚书九官于武昌,由陆逊辅佐太子。244年,陆逊更上一层楼,代顾雍为丞相。

然而,道家讲“盛J必衰”。在陆逊眼里,不知怎地,孙权慢慢开始疏远他,甚至还经常派人去责问他,导致陆逊悲愤、恚闷而死。对于陆逊遭到孙权的冷落,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在太子和鲁王夺嫡过程中,陆逊支持了太子,而孙权更喜欢鲁王;二是说陆逊功高盖主,遭到了孙权的忌惮。(注2,我对此另有观点,将在本文后面的人物赏析部分予以展示)

石亭之战示意图

二、游戏中相关数据

(一)特技

陆逊的特技是“鬼谋”,效果为“增广1区格可施展部队计略的范围”。在我眼里,陆逊用兵的长处,不是诡计多端,出奇制胜(他能预料到的,如火攻连营、白衣渡江,诸葛亮、周瑜、贾诩、郭嘉、司马懿甚至吕蒙、关羽等人也能预料到),他用兵的特点是稳如泰山,善于把握时机,用土话讲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因此,如果按照史料中的形象,我觉得比起“鬼谋”,“攻心”与其更加匹配。陆逊从平定山贼开始一路打,一路收服对手的兵将,堪称三国时期东吴的造兵狂人。有记载的

一是初时在海昌县平定山贼时,部曲扩大到2000人

二是平定丹阳山越,得精卒数万人,另有羸弱者补入农户;

三是擒关羽后,收服荆州蜀汉旧部,向孙权建议使荆州人有晋升空间,秭归大姓文布率兵数千人投之;

四是在镇守荆州期间,其曾安顿俘虏及其家眷,致使北军将领、夷王多有敬仰而率众投之者;

五是平定鄱阳、豫章、庐陵的贼寇得精兵八千

三国志11陆逊基础面板

(二)基础属性

统率96,全武将与曹操并列排名第三,低于司马懿98,周瑜97。多场硬仗及长期的平定山贼工作,都展示了他的统率能力,但要是说高于诸葛亮92一大截,我有点意难平呀。

武L69,在智力排名前24的人物中,他的武L排名第六,仅次于姜维89,邓艾87,吕蒙81,曹操72,周瑜71。这个数值很可能给高了,史料中他和周瑜形象不同,陆逊是典型的儒帅,其用兵善于招降纳叛、施政轻刑重民,处处透着儒家思想,

智力95,全武将与荀彧并列排名第七,低于诸葛亮100,郭嘉98,庞统、贾诩97,司马懿、周瑜96。这个设定我没什么异议,他比曹操智力设定高,不是他太高了,是曹操设定低了吧。

政Z87,没啥说的,确实军、Z多面手,有长期主Z一方的经验,如果不考虑其不如司马懿等人更善于明哲保身,87的设定甚至可能偏低。如果真有机会穿越回三国,带上他能省不少心。

魅力90,陆逊为人胸襟宽广,曾因政见不同被同僚弹He,他却能看到该人的优点而表于孙权;其曾多次劝诫同僚的缺点,如曾对诸葛恪讲“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与我一道升迁;在我之后的人,我则帮助扶持他。现在看您气势侵凌上级,心里蔑视下属,这并非能巩固自己德行的基础。” 同时其作为造兵狂人,俘虏的归降可能迫于无奈,那么北军部将和夷王的率众归降是不是更有说服力呢?

(三)兵种适性

枪兵A,戟兵S,弩兵S,骑兵C,兵器A,水.军S

(四)性格情义

陆逊在三国志11中性格设定为冷静,情义为,野心稍低,对待汉室的态度为普通

(五)人物关系

亲爱武将:吕蒙,陆逊的伯乐,吕蒙向孙权举荐由陆逊接替自己,称其『意思身长,才堪负重』;阚泽,未见其与陆逊有过多的互动,只知道阚泽德高望重,陆逊、骆统、张温等人都很尊重阚泽;孙氏(陆逊妻子,孙策女儿)。

厌恶武将:无。

三、人物赏析

(一)三国志11游戏形象

鬼谋是个万金油技能,配上陆逊437的五维,实在是另玩家头痛的对手,如果再考虑他有妻子孙氏,难以招募的设定……真的比赵云还要烦……

(二)历史和艺术作品形象

注1:在聊白衣渡江时,我曾对陆逊的事迹做了个标注,称该处有多种说法,最大的悬案就是到底是谁率先提出的偷袭关羽。三国志在不同人物的传记给出了不同的说法,我仅展示观点,由大家去讨论吧。

第一种观点是,《陆逊传》中,陆逊在吕蒙称病返回建业后,向吕蒙提出偷袭关羽的计策。

第二种观点是,《吕蒙传》中,吕蒙见关羽攻打樊城,率先向孙权建议让其以养病为由,率领部分士兵返回建业,使关羽掉以轻心,进而攻取荆州全境。

第三种观点是,《太祖传》中,八月份关羽趁汉水溢灌曹军之际擒于禁,孙权向曹操上书请求,由其伐关羽以彰显为国家效力的决心。《吴主传》也是这样的说法,额外加了个“乞”字,就是像曹操乞求允许江东干关羽。

第四种观点是,《关羽传》《蒋济传》中,于禁被汉水所淹之后,司马懿、蒋济向曹操分析孙刘联盟“外亲内疏”实际情况,并建议曹操怂恿孙权“蹑羽后”。

以上四种观点,分别是陆逊、吕蒙、司马懿和蒋济等人率先提出由吴军偷袭关羽,那么到底是谁,率先提出的这个方案,还请各位朋友们自行分析吧。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关羽当时的状态,他真的骄傲至此,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荆州下盘不稳的问题,而他看不到吗?实际上,关羽也知道很可能被东吴抄后路,因此在向北用兵之初,留了大量兵马于后方,并在交战之初就多次要求刘封、孟达支援,但东吴方面吕蒙的装病、接任的陆逊的谦卑都确实达到了目的,令关羽放下警惕,从而成就了吕蒙——进入武庙,本文主角陆逊也开始真正进入当时英雄豪杰的视野。

提起白衣渡江,都骂吕蒙;这事实际是吕蒙和陆逊一起干的

注2:关于为何孙权为何后来疏远陆逊,主流观点认为陆逊介入了太子和鲁王的夺嫡之争、或者孙权晚年昏聩,忌惮陆逊功高盖主。

对此,我认为很可能和孙权年老、功高盖主甚至夺嫡都无关,而是孙权性格深层次的问题,孙权年轻时候就不是省油的灯。

张昭作为江东三朝老臣,经常向孙权提建议,有时还搬出自己老资格的身份压制孙权,导致孙权十分不满,一度用土堵住了张昭家中大门。

而陆逊曾多次劝谏孙权,如孙权要攻取夷州(湾)和朱崖(琼),陆逊认为费力不讨好,啰里啰嗦讲了一大堆劝谏之言,孙权全当空气,硬派人去了(这是夷州最早被开发的记载,大魏吴王孙权这里有大功一件)。

关于立长不立幼,远的不说,近如袁绍、刘表的例子就在眼前,劝谏此事有什么错吗?竟然气的孙权杀了好几个陆逊的外甥。

那么孙权是不愿意听别人的劝谏吗?也不全是,他愿意听中低层官员的建议,如早期未掌大权时的陆逊提出的建议——白衣渡江后建议给荆州人士晋升空间,夷陵之战后建议孙权穷寇莫追、免得被曹操渔利,孙权都采纳了。但是像张昭这居高临下式说教孙权历来是厌恶的,年轻时便是如此,导致人人都以为张昭是丞相的不二人选,但终其一生都与丞相之位无缘。在孙权的视角,好不容易熬死了张昭这个啰里啰嗦的说教狂魔,又来了陆逊……

这里还有个理由使我觉得,孙权不是因为忌惮陆逊介入继承人、威胁皇权等问题。《三国志·吴主传》载『赤乌八年二月,丞相陆逊卒……九年秋九月,以骠骑将军步骘为丞相』。孙权虽然屡次派人责任陆逊,但应该没有想弄死陆逊,不然他怎么会连陆逊的接任者都没有考虑好,导致在陆逊去世一年多以后,才有人继任丞相一职。估计孙权听说陆逊被他派的人骂死了也懵了,没想到陆逊这么不禁骂啊,他以前收拾张昭可没出事,孙权拿土堵在张昭家大门外,张昭派人在里边也堵一层,这样看陆逊心理素质可不如张昭。

(三)影视剧和其他游戏形象

老版三国演义陆逊剧照

如果读过三国志,满脑子儒家思想的陆逊,绝对不是这个眼神

来源:s9天公将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