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未成年杀手专门奸杀2-4岁孩子,18个孩子受害8人惨死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5 20:50 1

摘要:1923年6月8日,弗拉基米尔·文尼切夫斯基(Vladimir Vinnichevsky)出生于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今叶卡捷琳堡)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市政公用事业公司的职员,母亲是会计师,家中经济条件远超当时普通苏联家庭水平——他拥有西装、瑞士军刀、皮鞋

1923年6月8日,弗拉基米尔·文尼切夫斯基(Vladimir Vinnichevsky)出生于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今叶卡捷琳堡)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市政公用事业公司的职员,母亲是会计师,家中经济条件远超当时普通苏联家庭水平——他拥有西装、瑞士军刀、皮鞋,甚至每月有零花钱。

文尼切夫斯基性格内向,成绩平平,曾因学业不佳留级,但热爱唱歌且记忆力出众。他与后来成为著名雕塑家的恩斯特·涅伊兹韦斯内(Ernst Neizvestny)是好友。据涅伊兹韦斯内回忆,文尼切夫斯基“害羞、孤僻,对女孩表现出厌恶,甚至长时间躲在厕所里”。这些异常行为暗示了他潜在的心理问题,但当时无人察觉。

1938年夏天开始,15岁的文尼切夫斯基以“为少先队收集废金属”为借口,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下塔吉尔和库什瓦等地诱骗2至4岁的儿童,随后实施性侵并杀害,犯罪手法极其残忍。

第一位遇害的孩子是4岁的格尔塔·格里巴诺娃,她被文尼切夫斯基诱骗至菜园,遭勒颈后用厨刀砍击头部8次,头骨中残留刀片碎片。

首次作案后,维尼切夫斯基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他自制了一本32页的"杀人笔记",用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学公式记录作案细节:

- "Ag+3H→成功"(银元素代表女孩,3小时作案时间)

- "Fe×2→雪堆"(铁元素代表男孩,分两次掩埋)

警方后来发现,这个看似疯狂的密码系统,实际上隐藏着精准的犯罪模式:选择2-4岁幼童(行动力弱),冬季多在雪堆藏尸(延缓腐败),夏季则用树叶覆盖(利用郊区树林作天然屏障)。

1939年1月的暴雪之夜,他创造了最惊险的"雪橇绑架案"。晚上七点,趁着路灯昏暗,他当着母亲的面抢走4岁男孩鲍里斯。据鲍里斯父亲回忆:"那个戴毛线帽的少年像拖麻袋一样把我儿子扔上雪橇,在雪地里滑出50米才被拦住。"当警察扒开积雪,孩子体温已降至27度,医生抢救时从他嘴里抠出半块没化完的牛奶糖,这是凶手引诱受害者的诱饵。

后来,苏联官方确认,一共18名受害者遭到文尼切夫斯基侵害,大多遭到性侵,其中有10个孩子得以逃出生天。4岁的妮娜·普列谢耶娃被塞进草垛时,因为哮喘发作的剧烈咳嗽引来了农妇;2岁的阿莉娅·古比娜腹部中刀后,居然自己爬出200米雪地。

1939年10月24日,文尼切夫斯基在试图绑架3岁男孩维亚切斯拉夫时被三名警校学员当场抓获。男孩脖子上留有勒痕,成为关键证据。审讯中,他承认罪行,并透露曾用加密文字记录谋杀细节。由于手段残忍,他被称为乌拉尔怪物。

1939年11月1日,文尼切夫斯基的父母在《乌拉尔工人报》发表公开信,宣称:"我们宁愿没有生育过这个恶魔,苏维埃法庭的子弹将洗刷家族的耻辱。"有人觉得这对父母深明大义,要当局将这个未成年的罪犯处死,也有人认为大清洗来临,夫妇俩怕受连累,被迫表态。总之,连罪犯的家人都抛弃了他。

此时,文尼切夫斯基却极为自信,因为根据1926年《苏联刑法典》第22条,未成年人可以免予死刑。虽然根据1935年4月的一项法令,允许对12岁以上犯有谋杀、重伤等罪的未成年人“适用所有刑罚”,包括死刑,但此前没有任何先例。

因此文尼切夫斯基觉得自己也会逃脱刑罚,他甚至向法官提出将功折罪。当时苏联和芬兰正因为两国疆域问题进行战争,文尼切夫斯基希望能去苏芬前线为国杀敌,换取赦免。但是,法官没有同意。

1940年1月16日,年仅17岁的文尼切夫斯基被判处死刑。这一判决不仅在苏联法律史上极为罕见,在整个世界法律史上都算少有。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学学当年的苏联,对于明显是人渣的未成年人,只要他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就该处死。

来源:第二老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