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一生,最初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语言到行动,每一样都在逐步了解之中。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慢慢才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知道不知道,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则需要自我反思。获取知识并不难,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掌握许多内容。但要做到知足、知命,却不容易
人的一生,最初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语言到行动,每一样都在逐步了解之中。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慢慢才学会各种知识和技能。知道不知道,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则需要自我反思。获取知识并不难,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掌握许多内容。但要做到知足、知命,却不容易。常言道“知足常乐”,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人人都会说,可现实中人们依然争名夺利,争执对错,追求更多的东西。人生其实不复杂,但知足却很难做到。它往往是在经历之后,明白了自己的局限,懂得了进退之道,才会开始学会满足。俗话说:“是你的,终究是你的;不是你的,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换句话说,这就是一个人的命运。知道容易,知足难,而知命更难。知命,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不只是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生的智慧。最好的人生有三个阶段:开始时是知道,在不断求知中前行;然后是阅历丰富后渐渐知足;最终在走过人生风雨后,领悟了知命。知命,意味着顺其自然,不再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如果说知道是人生的起点,知足是过程,那么知命就是终点的豁达。知命而后行,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知道,是对世界的认识,是对自我的探索。什么是“知”?是知识,是理解。最初的知道,是从学习知识开始的,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人生前半段在不断求知,去填补自己的无知,慢慢地有所认知。但真正的成长,不只是知道多少,而是清楚自己不知道什么。生活不仅仅是依靠已有的知识过日子,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长处,并坚持发挥它;同时也要认清自己的短板,取长补短,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修炼的功课。人生的宽度由知道决定,而高度则取决于对未知的认知。《道德经》里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求知的最终目的,是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就是“认识自己”。人常常喜欢向外比较,却忽略了向内看。明明性格内向,却非要从事销售工作,结果注定不如意;天生敏感细腻,却强迫自己变得粗心大意,烦恼自然接踵而来。很多失败的人生,是因为走错了方向,却还怪命运不公。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知道是成长的痕迹,知道自己的无知,才能活得更明白。
知足,是珍惜过去,回归本真。哪怕生活再难,总比一些人好。古人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总是在追逐更好的过程中,忽略了眼前已经拥有的美好。现在的生活,是我们努力的结果,也是目前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状态。人都有贪念,但只有懂得知足,才能过得更幸福。真正的富足,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清晨推开窗户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是疲惫时家人递来的热茶,是困境中朋友伸出的援手。“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知足,首先要学会珍惜已有的一切;其次要放下对名利的执着。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果一个人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他反而能更轻松、更充实地享受人生。知足,是生活的甜味剂,让人感受当下的美好,内心宁静;知足,是一种通透的心态,让所拥有的变成最好的,时光也因此充满阳光。
知命,是顺应自然,活出真实的自己。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袁了凡讲:“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什么是命?命是因果,是过去的种种行为造就了今天的状态。命不是消极接受,而是对自己生活的清醒认知。一句话总结就是:“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就去做;知道哪些事不该做,就不去做。”命运如同四季轮回,有播种与收获的规律,也有狂风暴雨的无常。真正懂得命运的人,不仅能在顺利时保持冷静,也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再大的风雨也会过去,关键是内心要保持晴朗。真正的知命,是明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是在看清现实之后,仍然选择按照自己的方式活下去。
知道,是人生的起航,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能找到方向,坚定前行;知足,是人生的过程,守住眼前的幸福,相信未来仍有希望;知命,是人生的豁达,活得自在,人生才会精彩。知道是认知的基础,知足是心态的修炼,知命是智慧的升华。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人生最好的状态,也许就是在知道中清醒地活着,在知足中温柔地爱着,在知命中从容地笑着。如此,才不负这一生。愿所有人的生命,在知道中出发,在知足中温暖,在知命中安顿,时光终将善待每一个用心生活的人,一切的美好,都在路上等待。
来源:妙招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