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春之暮,夏之始。
风满人间草木香。
宁静致远,方得始终,我是林方致。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一到,万物自然过渡到生命的旺盛生长期,是一个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芳菲如画、绿荫如盖的繁茂节气。
以茶养生,立足当夏
SUMMER
立夏之日,也是别春之时,燕子衔春去,微风带夏来,一些更迭,悄然进行着,今日起,我们便开始步入夏天。
此时气温渐升,日长夜短,雨水增多,湿热交蒸易困脾土,心火过旺易扰心神。
立夏养生三大痛点
1.湿热困身:南方地区进入雨季,湿气加重,易出现困倦乏力、食欲不振。
2.心火上炎:气温升高,人体代谢加快,易烦躁不安、失眠多梦。
3.暑热伤津:烈日下活动后,津液流失,需及时补充水分与营养。
中医讲究 “春夏养阳”,立夏时节,需顺应节气变化,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宜多通过静养来缓解疲劳。
民间流传:“不饮立夏茶,一夏苦难熬”。立夏饮茶,清火安神,最是沁心。一盏清茶将春的鲜嫩沉淀为夏的醇厚, 杯中浮沉舒展,恰似草木初盛的从容。
古代在江南一带,每逢立夏之日,都有喝“立夏茶”的习俗,有些地方还有吃立夏饭,立夏馃,立夏蛋的习惯。
据说喝立夏茶有着非常悠久历史,明代杭州文人田汝成在《熙朝乐事》一书中就曾记载:“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餽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就如同小孩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一样,都是希望带着一种美好的期待,祝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立夏适合饮什么茶?
SUMMER
冬春磨砺,皆为序章人间烟火,终复夏来以茶观心,感受大自然的平和温杯、投茶、注水、出汤每一个环节由心而发在一杯好茶中感受万物丰盛自得,悄然喜悦。
立夏时节,气温渐升,人体易感燥热,选茶需注重清凉解暑、生津提神。以「鲜、爽、清、透」为要义,既能消暑解渴,又能兼顾茶汤的层次与韵味。
「鲜」追求茶的鲜活本味
推荐茶类:绿茶、新白茶
春季采摘制作的茶,嫩芽新叶,带着春天特有的鲜活气息,正好适合火气旺盛的茶友在初夏季节品饮,茶叶饱含氨基酸(如茶氨酸)、可溶性糖等物质,入口如饮晨露,鲜甜似嫩笋破土。
白茶的「鲜」源于原料与工艺的纯粹性。
自然萎凋与低温干燥的工艺,最大限度保留茶叶内活性酶与挥发性芳香物质,未经历高温杀青或揉捻破坏,鲜味如被“定格”在初采时的状态,毫香清雅,汤色透亮,兼具清凉与回甘。
「爽」茶汤轻盈,生津解腻
推荐茶类:清香型乌龙茶、冷泡白茶(茉莉花茶)
清香型乌龙茶以轻发酵工艺保留茶多酚与花香,冲泡后香气清香持久,茶汤明亮见底,入口爽利,喉韵悠长,嫩香回甘,饮后舌底生津。
冷泡白茶(茉莉花茶)茶多酚与咖啡碱比例协调,不涩不滞,入口如清泉过喉,清甜爽利,无厚重拖沓;微涩后迅速化甘,喉韵通透。
冷藏4-6小时后,茶汤质地柔滑却自带“骨力”,似山涧溪流冲刷口腔,饮后舌面生津,齿颊留爽,尤其在夏日冷泡时更显沁凉。
「清」茶性温和,祛湿降燥
推荐茶类:陈年白茶、轻焙火乌龙茶
陈年白茶(3年以上寿眉),此时茶性渐转平和,无火气、杂味,汤感醇滑,具有良好的清热祛湿效果,适合初夏湿气较重的环境。
三年陈以上的寿眉或白牡丹,茶汤呈橙黄或杏黄色,澄明如琉璃,无浑浊悬浮物,杯中光影流转可见茶毫舞动,以白瓷盖碗冲泡,让人自然而然静心宁神。
白茶素为茶中珍品,炎炎夏日,冲泡一杯陈年白茶饮之,可清心除烦、安神定智,预防中暑。
轻焙火乌龙茶(如漳平水仙、凤凰单丛蜜兰香),焙火程度低,花果香明显,饮后体感通透,兼具温润与清爽。
「透」香气的穿透力与滋味的层次
推荐茶类:花香牡丹、高香红茶
「透」是茶叶风味的高级表达,强调感官体验的纵深度。
滋味的通透性,茶汤入口后风味层层绽开,花香、蜜甜次第显现,无“堵”在喉头的闷感;陈年牡丹尤甚,陈香与回甘如涟漪扩散,直抵胸腔。
茶气的通透感,优质花香牡丹与高香红茶,饮后身体微微发汗,茶气上行下贯,经络舒展,似与自然之气贯通,此为“透”的玄妙之境。
初夏饮茶以「鲜」为魂、「爽」为骨、「清」为韵、「透」为神,相辅相成,安然度夏。
初夏饮茶小贴士
SUMMER
适时适量:上午饮陈年白茶或乌龙茶舒缓,下午饮绿茶、新白茶提神醒脑,注意避免空腹饮浓茶。
储存要点:绿茶、清香型乌龙茶需密封冷藏,白茶、红茶常温避光保存。
体质适配:体寒者减少绿茶摄入,可改饮陈年白茶或红茶;易上火者优先选择新茶、轻发酵茶。
“无由持一碗,寄予爱茶人”应四时之序,将节气与时令和乾亨德的“茶生活”“茶文化”紧密相连顺应天时、敬畏自然让我们在节气里。
来源:中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