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郑钦文奥运夺冠!斯诺克世锦赛冠军花落中国,业余选手赵心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04:27 2

摘要:北京时间2025年5月6日,在举办于英国的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决赛落下帷幕,我国球员赵心童以18:12的成绩,战胜英国选手马克·威廉姆斯,夺得了本届冠军,这不仅是我国,更是整个亚洲的第一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2025年我国体育界最大新闻

北京时间2025年5月6日,在举办于英国的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决赛落下帷幕,我国球员赵心童以18:12的成绩,战胜英国选手马克·威廉姆斯,夺得了本届冠军,这不仅是我国,更是整个亚洲的第一个斯诺克世锦赛冠军。

在我看来,这个冠军和去年郑钦文夺得奥运金牌,含金量不分伯仲

提起斯诺克运动,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丁俊晖。没想到,本届世锦赛丁俊晖早就淘汰,反而是赵心童率先实现了突破。

最神奇的是,赵心童还是业余球员身份。

这么神奇吗?

今天,咱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项运动。

斯诺克运动发展简史

一、起源:军营游戏(1875-1900)

斯诺克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英国殖民时期的印度。当时的英国军官们为了消磨时间,常常在桌球台上玩一种名为"黑球入袋"的台球游戏。

1875年,英国陆军少校内维尔·张伯伦对这个游戏进行了改良:他在原本仅使用1个白球和15个红球的玩法中,加入了黄色、绿色、粉色、蓝色和黑色等彩色球,并制定了新的得分规则。

这种新游戏被命名为"斯诺克"(Snooker),这个词汇源自英国陆军对一年级军校生的俚语称呼,意指"缺乏经验的新手"。最初的规则并不完善,彩色球的分值体系也经过多次调整。

1885年,英国台球协会首次尝试制定标准化规则,确定彩色球分值为黄(2)、绿(3)、棕(4)、蓝(5)、粉(6)、黑(7),这一基本框架沿用至今。

按照规则,每局开始后,球员需交替击打红球与彩球:每次打入红球后,必须选择一颗彩球击打;彩球入袋后需放回原位,红球不再重置。

所有红球清空后,按彩球分值从低到高依次击打(黄→绿→棕→蓝→粉→黑),此时彩球不再放回。

如果每次击打红球后,接下来打的都是分最高的黑球,直至打完,那么选手就会得到理论上的单杆147分,也就是斯诺克运动中的满分。

二、规则定型与早期发展(1901-1926)

20世纪初,斯诺克开始在英国本土的台球厅流行。作为斯诺克运动的发源国,英国选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都在这项运动保持着垄断地位。

1903年首次举办了有记录的斯诺克比赛,参赛者主要是伦敦的台球爱好者。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技术进步是球杆的改良——传统的粗头球杆逐渐被细头球杆取代,这使选手能够更精准地控制母球走位。

1926年堪称斯诺克历史上的里程碑。台球运动员乔·戴维斯(Joe Davis)说服英国台球协会在伯明翰举办了首届斯诺克世界锦标赛。这位来自德比郡的选手不仅夺得了首冠,更在接下来的20年间15次卫冕成功。

戴维斯兄弟(乔和弗雷德)对斯诺克技术的革新具有开创性意义:他们系统性地研究母球控制、安全球战术和连续得分技巧,奠定了现代斯诺克的技术基础。

三、艰难发展期(1927-1968)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斯诺克仍被视为台球的附属品。

转机出现在1950年代后期。1958年BBC首次尝试转播斯诺克比赛,虽然只是区域性的实验性转播,但观众反响良好。

1968年,世界职业台球与斯诺克协会(WPBSA)成立,正式将斯诺克从台球运动中独立出来。

四、电视转播带来的黄金时代(1969-1993)

彩色电视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斯诺克的命运。1969年BBC首次使用彩色技术转播世锦赛,色彩鲜艳的球体在荧幕上格外醒目。1978年,赛事导演将摄像机架设在球桌正上方,这个被称为"空中视角"的创新使观众能清晰看到击球路线。

这个时期涌现出多位传奇选手:

雷·里尔顿(Ray Reardon):1970年代六次世锦赛冠军,以严密的安全球著称

史蒂夫·戴维斯(Steve Davis):1980年代统治级选手,推广了系统性的击球准备流程

阿历克斯·希金斯(Alex Higgins):以激进打法闻名的"飓风",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

1985年世锦赛决赛堪称体育转播史上的经典。戴维斯与丹尼斯·泰勒的决胜局持续到凌晨,吸引了1850万英国观众。要知道,当时英国总人口也才5600万左右。这场史诗对决后,斯诺克选手的赞助费从年均几千英镑暴涨至数十万英镑。

五、全球化与商业转型(1994至今)

1994年,世界台联引入世界排名积分系统,2001年将世锦赛场地固定于谢菲尔德的克鲁斯堡剧院。

斯蒂芬·亨得利(Stephen Hendry)的出现重塑了比赛风格。这位苏格兰选手在1992-1999年间七夺世锦赛冠军,其快节奏的进攻打法将单杆破百次数提升到新高度,他也被称为“台球皇帝”。

随后崛起的,是罗尼·奥沙利文、约翰·希金斯和今天决赛的另一位选手——马克·威廉姆斯。由于三个人都是出生于1975年,大家普遍将他们合称为“75三杰”。如今50岁的三位传奇球员,至今仍保持着极高的水准,马克·威廉姆斯今年也创下了世锦赛历史上最年长决赛球员的纪录。

六、现在

贾德·特鲁姆普(Judd Trump)为代表的"80后"选手,平均出杆时间比前辈缩短0.3秒,单赛季破百次数突破100次,目前排名世界第一。女子斯诺克也取得突破,2017年瑞安·埃文斯成为首位获得男子职业资格的女选手。

截至2023年,全球共有128名职业斯诺克选手,年赛事总奖金超过1500万英镑。世界斯诺克巡回赛(WST)在67个国家实现转播,中国注册球员超过600万人。

在诸多斯诺克比赛中,英锦赛、大师赛和世锦赛的重量级最高,其中世锦赛又是三大赛事中最重要的。我国球员在另外两项赛事都有冠军的斩获,但在世锦赛的最好成绩还只是亚军。

亚洲市场崛起于上世纪末。1998年泰国选手詹姆斯·瓦塔纳打进世锦赛四强,2005年中国选手丁俊晖夺得英国锦标赛冠军,标志着斯诺克全球化取得实质性突破。世界台联陆续在中国增设5站排名赛,其中中国公开赛单届奖金在2019年达到100万英镑。

如今,我国球员迅速崛起,俨然形成要和英国分庭抗礼的局面。本届世锦赛的32强名单中,我国球员也史无前例地来到了10位。

但早在赛前,就有人推测,其中最有可能走到最后的,是业余球员赵心童。

赵心童什么情况?

其实赵心童仅仅是以业余球员的身份出战,并非只有业余水准。

1997年出生的他成名已久,24岁时就拿到了英锦赛冠军。斯诺克传奇球员奥沙利文一直非常看好赵心童,给了他很多帮助。当时很多人也认为,赵心童很有可能帮助我国实现世锦赛冠军零的突破。

然而,就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赵心童犯下了错误,涉嫌操纵比赛,被禁赛一年多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也失去了排名,这才不得不从业余球员的身份,重新回归赛场。

虽然他确实具备夺冠的水准,但离开赛场这么久,竟然一举在世锦赛夺冠,也算是奇迹了,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选手以业余球员身份拿到世锦赛冠军。

按照原本的规定,赵心童作为业余球员参赛,是拿不到排名积分的。但世界台联为他破例,下赛季直接获得世界第11的排名,可见这次夺冠确实史无前例。

不管怎么说,那段时期终究是过去了。相信从今以后,他也不用再为了钱而发愁。希望他能够痛定思痛,专心赛场。如果能够拿到大师赛的冠军,他也就能实现斯诺克运动的“全满贯”了。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中国球员涌现出来,在这项运动中取得好成绩。

来源:含彰体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