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早餐】2025.05.06星期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07:15 2

摘要:► 飞猪:今年五一假期人均出游消费同比大幅增长。中高端品质消费增势稳健,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消费者对舒适度与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定制游预订量同比增超80%。机票、酒店、邮轮等商品预订量激增,其中,国际邮轮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0%。

► 飞猪:今年五一假期人均出游消费同比大幅增长。中高端品质消费增势稳健,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20%;消费者对舒适度与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定制游预订量同比增超80%。机票、酒店、邮轮等商品预订量激增,其中,国际邮轮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0%。

► 世界黄金协会:一季度全球金价20次突破历史新高,受此影响,全球金饰消费总量同比下降21%,为2020年以来的最低点。不过,黄金投资需求大幅增长,全球黄金投资需求量为551.9吨,同比大增170%。

► 美团:“五一”假期文旅热度创近三年新高,文旅订单较2023年同期增长30%,热门目的地为南京、西安、成都、 北京、重庆等地,其中,由异地游客贡献的餐饮堂食线上交易额较2023年激增189%。

宏观经济

1、数据局:国家将继续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支持地方、行业建设一批基础性、公益性、长远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快构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架构;面向“十五五”,加快研制国家数据基础设施规划。

2、央行:5月4日至5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出席并主持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会议通过了新设以人民币等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相关安排,并明确了清迈倡议机制化下一步讨论方向。

3、人民日报:5月1日至5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日均2.93亿人次,同比增长8.0%。其中水路客运量累计868.9万人次,日均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4.9%。

4、国铁集团:5月4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978.6万人次,4月29日五一假期运输启动以来至5月4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12亿人次,同比增长10.5%。

5、新华社: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授权商务部和美国贸易代表立即启动程序,对所有在国外制作的进入美国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

地产动态

1、上海市:五一假期,沪上多个热门楼盘表现亮眼。翡雲悦府、西派海上等多个热门项目接连触发限售及积分制,绿城潮鸣东方、安高申陇院等触发限售。热门项目在一批次热销后,果断抓住时机,开启第二批次加推。

2、中房报:五一假期前夕,上海新房市场新增11个商品房项目过会,共计1577套房源于近日陆续入市,这些项目以高端改善型产品为主,最贵的一套房源价格超过了1.5亿元。

3、中指院:截至2024年底,百强企业管理面积均值为6946.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8%,增速同比下降4.03个百分点;合约面积均值为8847.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1%,增速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

股市盘点

1、中泰证券:上市公司一季度行业细分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化特征。5月机会更多地体现在科技、消费及部分周期。建议关注业绩明显改善与政策导向双向奔赴的科技板块,受益于内需消费预期不断升温的一些细分潜力方向,底线思维下周期红利的电力板块。

2、大北农:预计公司2025年全年控股+参股生猪出栏量在800万头左右,以最终实际为准。

3、永安药业: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勇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目前公司其他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正常履职,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生产经营情况正常。

4、中航产融:子公司拟40.67亿元转让中航西飞和中航机载股份给控股股东中航工业。

5、新股申购:本周,共有3只新股申购,分别为主板威高血净,科创板的汉邦科技,创业板的太力科技。

6、限售解禁:本周,共有52只限售股解禁,解禁数量共计66.77亿股,解禁市值达到491.96亿元。其中,天山股份以258.60亿元排名解禁榜第一,景嘉微和嘉环科技分别以44.3亿元、35.77亿元排名第二和第三。

投融资

7、电投能源:拟以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白音华煤电有限公司股权与电投能源进行资产重组,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停牌,停牌日期不超过10个交易日。

8、慧博云通:拟购买宝德计算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股票停牌。公司预计在不超过10个交易日的时间内披露相关信息,并申请公司股票复牌。

增减持

9、*ST万方:持股5%以上股东双阳农商行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0、银之杰:持股5%以上股东何晔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1、欣天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薛枫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软通动力:股东CEL Bravo Limited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财富聚焦

1、商务部:“五一”假期全国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3%,零售企业家电、汽车、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3.7%和10.5%。

2、微信:“五一”期间,内地居民使用微信支付次数同比增长10%,其中餐饮行业增长12.3%,假日期间景区住宿出行等增长强劲。

3、上证报:假期期间上海市共接待游客1650.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含吃、住、行、游、购、娱等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金额为201.1亿元,同比增长10.20%。

4、央视网:截至5月5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包含港澳台和海外票房)已突破158亿,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5,即将超越《泰坦尼克号》。

行业观察

1、去哪儿:“五一”假期县城成为“反向旅游”最火目的地。平台上酒店预订遍布1230个县,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从客源地看,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占比超过六成。

2、中铁集团上海局:5月4日,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逾399万人。5月5日,预计发送旅客386万人次,长三角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3、民航局:低空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4、央视新闻:五一假期期间,大量港澳居民经港珠澳大桥“北上”旅游消费、探亲访友,感受内地节日氛围。5月4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首次超2.7万辆次,其中小客车达2.6万辆次,“港车北上”数量超过1.5万辆次,三项数据均突破口岸最高历史纪录。

5、央视财经:随着我国对韩国试行免签政策及相关利好措施的持续推进,大量韩国游客开启了延边深度游,延吉机场五一假期首日入境旅客中,韩国籍占比达58.2%,同比增长155%。

6、携程:“五一”假期国内文旅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态势。长线游目的地表现亮眼,青海、新疆、宁夏等地景区门票销售额同比激增1-2倍;亲子家庭与携宠出游“双线并进”;自驾游市场“量价齐升”;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30%,农耕体验、“中国购”成外国游客打卡新方式。

7、途牛:“五一”假期境内游热度飙升,打包旅游产品预订火热,自驾游热度增长尤为显著,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40%;交通住宿等单项旅游产品预订同比增长明显。出境游市场同样火爆,自由行和跟团游出游人次同比分别增长了23%和18%。

8、途家:民宿行业迎来近年最火五一。截至5月5日,途家民宿2025年五一热门城市预订量同比增长超三成,创历史新高。轻旅居、演唱会等成为五一民宿新玩儿法。

9、央视新闻:在湖南长沙,我国首批五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5月5日充气成型,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新型粮仓正式进入实践应用阶段。气膜仓最特别的就是它在传统钢筋混凝土仓体的基础上,又给它穿上了一层雨衣和棉衣。

10、灯塔专业版:截至5月5日21时,五一档票房7.44亿。影片《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暂列前三名。

11、新华社:以色列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光:科学与应用》发表论文说,成功实现对持续仅数飞秒(1飞秒为千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快激光脉冲的精确测量,将有助于推动多个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公司要闻

1、新消费日报:“智能驾驶”这一曾经的“宣传C位”主打词,正逐渐淡出车企产品宣传的核心话术,甚至变成“你问我才说”的隐藏词汇。近日理想、小米、蔚来、小鹏多家车企改口 “智驾”变辅助驾驶。

2、比亚迪: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8.01万辆,同比增长21.33%。1-4月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138.09万辆,同比增长46.98%。

3、今日酒价:5月5日,精品茅台报2590元/瓶,较前一日上涨40元。

环球视野

1、中新网: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4日表示,他认为不会考虑动用武力吞并加拿大,但“格陵兰岛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他将与加拿大总理卡尼讨论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问题,并表示他将“一直谈论此事”。

2、印尼农业部:截至5月初,印尼全国大米储备已达351.73万吨,创下57年来同期的最高纪录。

3、韩国央行:4月,韩元对美元汇率剧烈波动,韩元对美元汇率的日均振幅为9.7韩元,变动率为0.67%,是3月的两倍多,创2022年11月以来新高。

4、土耳其统计局:4月CPI环比上涨3%,同比上涨37.86%,增速创近40个月新低。

金融数据

国外

1、美股:道指收跌0.24%,报41218.83点;纳指收跌0.74%,报17844.24点;标普500收跌0.64%,报5650.38点。

2、欧洲:英国富时100收涨1.17%,报8596.35点;德国DAX30收涨1.12%,报23344.54点;法国CAC40收跌0.55%,报7727.93点。

3、黄金:COMEX黄金期货涨3.04%,报3342.00美元/盎司。

4、原油: WTI 6月原油期货跌1.99%,报57.13美元/桶。布伦特7月原油期货跌约1.73%,报60.23美元/桶。

· AI加持,外骨骼机器人加速起跑·

► 浙商证券: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融合了机械、电子、生物医学等技术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利用机械结构与人体协同工作,增强人体的运动能力或辅助康复治疗。人形机器人宏观级量产进程在技术突破之外,首先需面临挑战的宏观变量是与社会稳定相关联的就业冲击。能够支撑人形机器人宏观级量产规模率先落地的应用领域,大概率在于就业冲击最小的方向。因此对人替代较小的领域,例如外骨骼机器人等是人形机器人风口。

► 东吴证券:外骨骼技术正从垂直领域向大众消费领域延展。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领域深耕,而近期谷歌和始祖鸟推出Mo/Go外骨骼登山裤,使其进入大众视野,有望在户外运动等场景切入日常消费品领域。产业的业绩释放和估值提升都有望随着C端市场空间的引入而带来明显提速。相比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有自身优势,也较适合我国国情。AI激发技术创新,商业化进展迅速,预期后期催化充足。

► ABI: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以及碳纤维、钛合金等轻量化材料问世,外骨骼机器人已应用于消防、工业物流、医疗康复、登山辅助等多个场景。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全球产值将从2020年的3.92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68亿美元,CAGR为33%。另外,出货量会从2025年的10.7万件增加到2028年的30.1万件。从下游行业的终端用户数占比来看,全球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中医疗领域占比约41%为最高,随后是制造业、国防航空、商业等领域。

► 中银证券:外骨骼机器人需要依赖较为复杂的电控技术、电机技术以及传感系统,同时还需要较强的智能控制能力。产业链方面,外骨骼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在产业链上游(零部件等)重叠较大,整机设备厂商和下游则会有所差别。杨思睿表示,外骨骼机器人正处于从技术成熟度到达向快速商业化转变的临界点。相比人形机器人,外骨骼行业处于相似的发展阶段,有可复用的产业链供应端,同时又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预计在医疗、运动、工业等刚需场景会率先得到广泛应用,但也有可能随着“爆款”出现,在消费领域获得突破。

来源:财经早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