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运河1935》在石上演 诠释运河儿女家国情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8:10 2

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月5日晚,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沈阳话剧团演出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话剧《运河1935》在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

5月5日晚,话剧《运河1935》在河北省艺术中心上演,图为演出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摄

河北日报讯(田恬、徐畅)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5月5日晚,由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沈阳话剧团演出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话剧《运河1935》在河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

话剧《运河1935》取材自“大运河之子”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作品,由著名导演王延松执导,聚焦通州运河畔的“三不管”地带,通过地下党员周勤与普通群众周瑞两兄弟的命运交织,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面前的觉醒与抗争。该剧背景设定在20世纪三十年代,大运河通州段被各种势力割据,百姓生活困苦,就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朴实勇敢的运河儿女,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人。该剧以周勤、周瑞两兄弟为主人公,哥哥周勤是坚定的共产党人,弟弟周瑞是运河岸边的普通群众,在民族危难面前,他们虽身份不同,却都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捍卫祖国,兄弟情与家国义在舞台上交织碰撞,展现出那个特殊时代运河儿女的觉醒与抗争。

当灯光亮起,飘摇的芦苇、河边的小船、渔民的竹筐等一一呈现在舞台上,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1935年的运河儿女并肩而立。这些真实的历史符号既是写实的物象,也是运河精神的表征,暗示着百姓生活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

对真实历史细节的敬畏,使得《运河1935》在艺术虚构中保持着真实的质感,让观众在观剧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沉浸感。据导演王延松介绍,该剧采用“舞台上的真实”创作理念,将隐蔽战线的惊心动魄与统一战线的智慧博弈,转化为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舞台上,沈阳话剧团的演员们那精湛的表演,将周勤的凛然正气与周瑞的挣扎蜕变刻画得入木三分。

老旧的石桥、漂荡的木船、坚韧的长篙,配合精心设计的灯光与水声效果,独具匠心的舞台呈现,向观众完美再现了运河码头的历史场景。京东大鼓与经典红歌的创新融合,铁片大鼓艺术家姚雪芬的原生态唱段,带领观众重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坚韧。

“看着舞台上斑驳的木船从芦苇荡中缓缓驶出,我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回了战争年代。”石家庄观众刘子涵激动地说,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话剧,而是一堂震撼人心的历史课,剧中那些普通百姓在民族危亡时刻的觉醒与奋斗让她深受感动,也让她对民族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据悉,此次石家庄站演出后,《运河1935》还将前往浙江永安、江苏南通等地演出,让更多观众感受这部“流动的红色史诗”的艺术魅力。

来源:河北新闻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