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等火箭,火箭等发射?四川出台《行动计划》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6 08:43 2

摘要:4月29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30年达10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50亿级企业3至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

在珠穆朗玛峰下刷短视频

在太平洋中央打视频电话

在撒哈拉沙漠里抖音直播

手机信号依然满格

……

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幻想,而是正在我们头顶500公里发生的一场“天空革命”——低轨卫星互联网。

4月29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力争2025年航天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2030年达1000亿元,培育百亿级企业2至3家、50亿级企业3至5家、10亿级企业10家以上,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本次《行动计划》为何出台,有何亮点?

创新

部署

将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放在首位

商业航天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航天产业化、商业化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所谓“商业航天”,是指以市场为主导、具有商业盈利模式的航天活动。

↑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图据西昌发布

此次发布的《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中明确提出: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打造商业航天聚集区。规划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并高标准建设产业承载区。相关业内人士认为,这既是四川发展商业航天的缩影,也是一个有力抓手。通过抓住这个“牛鼻子”,有助于健全四川省商业航天产业链。

商业航天产业链上,发射服务是连接上下游、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采访中,国内多家商业火箭、卫星研制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各发射场任务饱和,“卫星等火箭、火箭等发射”问题突出。“可以说,发射能力已成为制约商业航天发展的瓶颈。”据介绍,该《行动计划》尤其注重解决商业航天发展的核心问题,提出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

在相关业内人士看来,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还能在四川产生企业集聚效应,有助于带动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因此,依托发射场,还要打造产业承载区。”他解释,这不仅有助于吸引产业链上游的星箭龙头企业前端研发落地,在其带动下,配套企业也会加速集聚,从而促进商业航天产业集聚效应尽快形成。

↑ 成都天一华宇商用航天装备产业制造基地。图据成都发布

该《行动计划》的另一大亮点是提出构建“双核引领、多地协同”的产业布局,这是出于加快推动四川省商业航天产业建圈强链的考量。

具体来看,“双核”是指成都都市圈和凉山州,“多地”是指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自贡、遂宁、内江等地,共同形成“协同”的空间布局,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比如,成都都市圈重点布局火箭、卫星、终端设备、地面系统和配套设备的研制以及卫星应用,凉山州布局火箭卫星总装总测及商业发射,绵阳布局火箭、发动机制造及卫星应用等,南充布局航天防务装备生产制造等。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引领,相比此前相关政策,更具有四川特色,也更加全面,“可以说,就是按照产业链发展来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四川打造成为航天强省。”

向新

而行

商业航天产业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024年11月底,我国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并成功首发,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 2024年11月30日,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图据海南发布/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琛 摄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商业航天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商业航天作为“新增长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地方产业协同加速布局;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转向了“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新增长引擎”再到“安全健康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体现出商业航天产业在我国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也显示出过去一年里商业航天产业化速度较快。

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一系列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规范不断出台;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十余个省份密集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形成多个商业航天产业集群,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政策联动和资源整合,全国范围内的商业航天产业协同正在形成。

↑ 2024年1月19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验证朱雀三号大型液氧甲烷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一子级垂直返回关键技术。图据中新网

在新型举国体制的背景下,商业航天的技术、资本、人才等资源正加速聚集,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在多领域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据报道,3月11日,四川企业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首批交割,此轮融资由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的省级产业投资基金——四川省天府芯云数字经济发展基金有限公司投资;深蓝航天近期宣布完成总规模近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北京九天行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超亿元战略融资……这些投融资背后,充分彰显了地方政府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

↑ 星际荣耀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图据绵阳发布

“商业航天领域近期的几次投融资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商业航天的支持力度和推动产业落地的决心,也反映出地方政府争夺空天经济发展契机的态度。”一级市场投资人、青年投资家俱乐部副理事长宋晓飞向记者表示,商业航天兼具战略价值和商业潜力。政策支持叠加明朗的市场需求,正在推动商业航天投融资市场持续呈现活跃状态。

优势

凸显

四川发展商业航天基础好、潜力大

当前商业航天发展迅猛,前景广阔,北京、上海、海南呈领跑之势。

业内人士分析,领跑之地在发展路径上各具特色,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比如,上海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商业火箭总装制造、商业卫星智能制造等方面发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城;海南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建成两个发射工位,并依托发射场重点发展商业发射服务。

相比领跑省份,四川、陕西、湖北等暂处第二梯队。“其中,四川具备很强的后发优势。”业内人士说。

先看基础优势。四川是国家布局的航天战略基地,同时拥有国家发射基地、良好发射条件、全产业链体系和战略腹地区位,综合优势全国少有。“总的来说,四川发展商业航天的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孟令杰说。

就创新主体来说,四川在火箭批量生产、卫星载荷研制、卫星测运控等方面拥有实力雄厚的“国家队”,同时还吸引了国内多家头部商业航天公司落地。

↑ 绵阳市涪城区星际荣耀项目建设现场。图据四川观察

其中,星河动力和星际荣耀是国内目前可稳定执行发射任务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中的代表,今年以来持续产出新成果。今年1月,由资阳总装出厂的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让“四川造”民营商业火箭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3月,星际荣耀在绵阳建成了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并首次点火试验,未来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将在这里进行高密度、高频次的试车试验……

↑ 图据川观新闻

发射场,是商业航天重要的基础设施。这方面,四川拥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据介绍,该中心具有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发射窗口”好、发射倾角佳、地空距离短等天然优势,是我国三大航天发射中心、四大卫星发射场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超200次航天发射。

再看顶层设计。“一直以来,四川很重视商业航天的发展,且方向明确。”相关业内人士说。四川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随后,四川又把商业航天、人工智能等列为增强四川发展能级的新赛道。

这将如何实现?

↑ 2月21日,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图据成都发布

2月21日,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活动现场,成都围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集中签约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47个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519.36亿元;现场推进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122.12亿元。

再以凉山州为例,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航空航天产业链突破提升行动,积极争取西昌卫星遥感技术研究院等落地建设,力争航空航天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

去年,绵阳参与联手打造的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计划深入实施航空航天等前沿科技攻坚突破行动,包括提速“绵阳星座”建设,计划年内完成星座组网任务,推进首台火箭发动机产品年内下线等。

↑ 星河动力航天公司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谷神星一号(遥十)运载火箭现场。图据川观新闻/王衡摄

进一步细化,关键是要落在经营主体上。

《行动计划》指出,譬如通过内部培育外部招引,鼓励四川的大企业等投资商业航天领域,支持国内商业航天头部企业落地四川,鼓励中小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民营资本参与商业航天等。

业内人士认为,接下来要在生产端落地四川的基础上,着力把中科宇航、星河动力、星际荣耀等龙头企业的前端设计、后端应用相继聚集到四川,进一步扩大协作配套,带动产业链整体发展。

着眼更大范围,孟令杰以卫星应用为例表示,卫星应用是在全球性、全国性的大区域应用,与单一物件只在一个区域应用不同,建议四川要做好卫星优化布局。他还提醒,要着力开展跨地区、跨省域合作,解决数据共享共用问题,让数据发挥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作用,更好地让各区域产业链之间融合发展。

接下来,四川将通过聚焦“整星整箭研发制造—发射服务—数据应用”商业航天全链条,支持“链主企业+中小配套”模式,支持建设航天领域科学装置、概念及产品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增强制造和服务能力,拓展多领域应用服务,从而加快推动建圈强链,打造商业航天创新发展新高地。

记者:张胤

综合四川日报、四川在线、新华社、证券日报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