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开始进厂打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6 09:30 2

摘要:近日,美的集团表示研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5月进入工厂,用于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场景。同时,预计今年下半年,美的人形机器人将陆续进入线下门店,主要用在展示、产品介绍、制作咖啡等场景。不过,在智造社理性来看,这只是美的集团商业化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是对人形

近日,美的集团表示研发的类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5月进入工厂,用于机器运维、设备检测和搬运等场景。同时,预计今年下半年,美的人形机器人将陆续进入线下门店,主要用在展示、产品介绍、制作咖啡等场景。不过,在智造社理性来看,这只是美的集团商业化的一个尝试,同时也是对人形机器人在具体场景应用的一次调试。

从北京亦庄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美的集团的产业化部署计划,从优必选高调发布冠军机器人到资本密集加码,公众充满了对“新一代工业革命”的热切期待。但当我们回到赛博世界,透过热闹的发布会与融资数字,听取行业一线从业者的声音时,另一幅画面渐渐清晰。


人形机器人光鲜表象下,仍然延续着传统硬件行业的底色,技术积累稀薄,应用落地困难,资本躁动加剧内卷,行业远未到达成熟爆发的阶段。在热潮与质疑交织的当下,冷静审视人形机器人的现实,显得尤为重要。

截止到现在,资本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仍在升温。2024年,仅中国市场就完成了71笔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金额超过84.5亿元。与此同时,猎头数据显示,行业工程师薪酬普遍翻倍,吸引了大量原本从事互联网、物联网、无人机行业的人才转型进入这一赛道。表面上看,行业一片繁荣,但繁荣之下,却隐藏着结构性隐患。

今天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在陷入严重的无序竞争。


大多数企业聚焦于卷机器人外形炫酷、卷动作表演、卷场景猎奇性。你的机器人多高,我就造比你更高的;你的机器人能在超市捡货,我安排机器人进实验室摇试管。外形尺寸、动作复杂度、演示场景不断被推向极致,真正关乎长期竞争力的底层技术,如动力系统、能量管理、感知融合与自主决策,却鲜有企业沉下心去攻关。

这场景象,与五年前新能源汽车新势力爆发时何其相似。当年,新能源车企扎堆登场,发布会不断,概念车层出不穷,但真正量产交付、走向市场验证者凤毛麟角。最终,历经2到3年的血腥洗牌,大量PPT车企出局,才沉淀下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头部玩家。发展这么多年,如今又有多少家车企赚钱呢?今天的人形机器人行业,正押着相似的韵脚前行——表面热闹,实则暗流涌动,行业必然面临一次深刻优胜劣汰。

优必选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典型的注解。尽管凭借天工Ultra在亦庄赛事夺冠,并迅速宣布成立新公司布局商业化,但2024年数据显示,公司全年人形机器人收入仅3500万元,交付10台,亏损高达11.6亿元。即使有东风柳汽20台采购意向,市场仍普遍质疑其交付与规模化运营能力。天工Ultra的冠军光环,并不能掩盖公司乃至整个行业在商业化路径上的巨大挑战。

资本圈内部也开始出现理性撤退的迹象。目前,有投资人表示看不到人形机器人短期内的清晰商业化路径,正在批量退出相关项目。行业共识正在形成:泡沫仍在,但洗牌已近。只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硬件技术、深耕应用场景、并能在成本、性能、稳定性上取得平衡的企业,才能穿越即将到来的淘汰潮。

亦庄马拉松赛事原本寄托了行业展示技术实力的期待,但实际表现却一度刺痛了外界对于人形机器人能力的幻想。


钢宝幻幻机器人甚至出现“骨折”瘫坐,最终夺冠的天工Ultra也不得不三次中途换电,依赖无线导航完成赛程,甚至还有一些机器人还在使用遥控器控制。这场比赛不仅揭示了运动控制、续航管理、自主感知等基础能力的不足,也暴露出行业整体成熟度远未达到理想水平。

更深层次的矛盾隐藏在行业内部。许多从业者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行业看似前沿,实则硬件基础技术大多源自过去的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成熟领域。避障、路径规划、电机控制等模块,基本沿用过去经验,真正面向人形机器人独特需求的创新寥寥可数。许多新入行的工程师本以为将参与前沿开发,实际工作却陷入画PCB、反复调供应链、对接低端配件的琐碎之中。

“人形机器人并不高大上,它的底色仍然是传统行业。”一位来自具身智能公司的工程师直言。他们面对的是成本驱动下不断更换供应商带来的工作量剧增,质量控制难度提升,以及大量重复性、低意义感的劳动。

更令人意外的是,行业内部同样存在低效管理现象。与政府接待、文山会海、审批流程繁琐等传统国企式问题并未因技术行业身份而减少,反而因行业早期混乱而加剧。这让原本寄望于高效创新的一线打工人对行业未来充满焦虑。

人形机器人无疑是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AI大模型、感知控制融合、具身智能的不断演进,人形机器人有潜力重塑制造业、零售业、服务业乃至家庭生活。但必须承认,当前的人形机器人行业,远未到大规模产业化的拐点。


技术成熟度不足、应用场景单一、供应链体系混乱、资本短期化思维浓厚,这些现实问题决定了:穿越泡沫,仍需时间。

短期来看,盲目卷主机、堆噱头的企业必将在洗牌中出局。真正有未来的公司,将是在灵巧手、轻量关节、稳定能源管理、多模态感知、强化学习决策等底层环节取得实质突破的少数派。

今天的人形机器人行业,不是泡沫破灭的元宇宙,也不是即将腾飞的移动互联网,而是正处在泡沫叠加与技术积淀并行的关键阶段。

- END -

5月巴塞罗那展(2025年5月13-15日 巴塞罗那GRAN VIA展馆)

| 展会介绍 |

6月上海展

(2025年6月18-20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8月深圳展观众报名 | | | 📄 |

来源:IOTE国际物联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