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华灯下的“守光者”,他是街巷里的“摆渡人”, 她是地铁“智能中枢”的破局者, 他是跨越山海的“生命使者”,他是旅客眼中的“拜拜员”。北京交通广播五一特别报道《京“彩”有你》,致敬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
他是华灯下的“守光者”,他是街巷里的“摆渡人”, 她是地铁“智能中枢”的破局者, 他是跨越山海的“生命使者”,他是旅客眼中的“拜拜员”。北京交通广播五一特别报道《京“彩”有你》,致敬身边的每一位劳动者!
“五一”假期出行时,如果您选择乘坐飞机,可能会透过舷窗看见几位工作人员在机坪上跟您挥手再见,这就是走红网络的飞机“拜拜员”。他们其实是机务工程师,还承担着航前检查、故障排查、飞机维修等工作。陈岳是四川航空北京分公司的一名从业13年的“老机务”,让我们听听他的故事。
下午1点多,艳阳高照。在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机坪上,川航北京分公司机务工程师陈岳身穿反光背心,双手拿指挥棒,正在迎接川航旗下第四架熊猫涂装飞机——可爱“熊四”的到来。在飞机滑入指定位置后,陈岳开始进行绕机检查,先瞄准了起落架和轮胎。
陈岳说,检查是否有漏油,有没有鸟击,机轮有没有扎伤或者磨损,轮子是否完好。飞机的轮胎比汽车轮胎要大得多,纹路是竖纹,汽车的轮胎纹路是横纹。飞机轮胎是竖纹主要是防止降落的时候有一些外来物扎伤,外加上飞机的落地重量比较大,这样可以减少轮胎磨损。
陈岳挥舞指挥棒接飞机/记者拍摄
陈岳检查飞机起落架/记者拍摄
陈岳毕业于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电维修专业出身,他是一名从业13年的“老机务”。这位90后北京小伙,从小就怀揣着蓝天梦,也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机务工程师这个核心岗位。
陈岳介绍,大家在网上经常看到的飞机“拜拜员”,戴着耳机“溜飞机”,还有用指挥棒接飞机,这些都是勤务工作,其实也是工作里边占比较小的一部分,日常经常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维修工作,包括对飞机的排故工作,日常绕机检查、测试工作、紧急情况的应急响应等。比较难的其实就是对飞机的排故,非常考验一个机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比如说丰富的维修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动手能力、对风险点的把控等,只有这些都满足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好排故工作。
陈岳检查飞机发动机/记者拍摄
陈岳在驾驶舱内航前检查/记者拍摄
机务工程师也被称为“飞机医生”,他们不舍昼夜地守护着飞行安全。从机体到起落架再到舱门,从发动机到燃油再到灯光系统……飞机上的每一个部分,陈岳都会精心维护保养,及时维修处置。
陈岳说,白天的时候其实做的是飞机过站工作,主要是对飞机外观的一些检查,还有飞机机上的一些故障的检查。晚上不飞了,飞机落地比如说凌晨一两点正式开展工作,这是最忙碌的时候,轮胎的更换、发动机部件的更换,还有一些测试等,保障第二天早晨航班出港。其实对于我们机务人来说,几乎每天都能见到机坪上凌晨四五点的太阳,因为那时候是我们最忙的时候。
陈岳在凌晨1点更换飞机轮速传感器/受访者提供
工作中的陈岳凌晨4点迎接曙光/受访者提供
川航北京分公司旗下有60多名机务工程师,无论是夏季60℃还是冬季-20℃的机坪,他们都勇敢无畏地面对,这个集体获得过多项业内外荣誉。作为班组长,陈岳也带领组员多次荣获“先进班组“等称号。
回忆起和小伙伴们共同“奋战”的一次经历,陈岳回想起了有一年7月份,暑运中的一天。“当时那个故障点是在飞机的轮舱里,这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里边的液压油也是具有腐蚀性的。我用毛巾捂住口鼻,爬进了起落架舱,虽然当时做好了防护,但是液压油还是溅满了一身,充满了刺痛感。紧接着就要对飞机的部件进行更换,组里的兄弟没有一个人退缩,都一起对这个部件进行更换,保障了飞机准时起飞。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大家没有一个人退缩,这就是川航机务的责任和担当。
陈岳戴上耳机“遛飞机”/记者拍摄
“拜拜员”们挥手再见/记者拍摄
每当飞机由陈岳引导滑入跑道指定位置,准备起飞前,陈岳和其他两三名小伙伴会固定成组,向机务人员和旅客挥手再见,这不仅是和旅客告别,还传达着可以安全启航的重要信号。
“每次看到有旅客跟我们招手还是挺暖心的,因为这应该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鼓励。飞机每次来的时候,我们就一个愿望,都要好好的,没有任何故障信息,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飞机每次离港,我们就想得是飞机每次都能平平安安落地。我们或许不是聚光灯下的主角,但是每一架飞机的平安起落,都是我们存在的意义。”陈岳说。
川航北京分公司机务工程师获得的各项荣誉/记者拍摄
记 者 孙 媛 编 辑 朱艳婷 主 编 程 艳
来源:1039调查团